分享

六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莱阳好人 2011-01-06
六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选择题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的整体分析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审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错误。
三、学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六年级学生上中学以来由学校第一次组织参加的《思想品德》考试,对于考试的题型不够掌握。
1、第一大题选择,第4小题个别同学对于题意不清楚,出现错误,因而失分;第11小题,由于有的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导致失分;第12小题学生做的也不好,出现失分;其余的小题做的都很好。
    2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第1314题观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些同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第15题的第一问以及第二问的填空做得不错,没有失分。但后面的理解做的就不太好,失分较多。第16题大部分同学回答得不够完整,尤其对评析类的题、建议类的题不回答,导致失分。
   
3、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从学生考试情况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平时没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从而失分。从卷面看,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
4、第16题:“评析说理”共设计两个问题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由于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在说理时,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要点,甚至有个别学习后进生不会写,造成失分。
5、第17题,要求学生以“青春”为主题,谈谈自己对青春认识、青春的地位以及怎样度过美好的青春等。此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的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由于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多数学生得分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格式不对、审题不清,把行动和体会混为一谈,造成失分。
另外,在完成本大题时由于少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有错别字现象。
四、原因分析
从成绩上看,A级与B级的比较多,C级也占相当比例,这是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对时事关注不够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5、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学科整合性,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性知识完成试题。
6、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辨析说理题,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主要观点。
7、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应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强化记忆,防止出现偏差。
8、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等教改材料,参加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新信息,多为自己“充电”。
   
2)消除思想顾虑,坚定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必然带来课程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必须消除各种思想顾虑特别是对小考改革的顾虑,坚定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密切联系学生品德现状和社会实践。如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能够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学生自我成长中的问题,通过活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提升和完善道德践行。
  
4)老师灌输的多,学生探究的少
在教学中,对稍有难度的题,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5双基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处理不协调
     双基与能力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体,由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旧观念作怪,往往注重了双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导致了学生自会直来直去,而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6)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