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建博士/文 关于“河图”、“洛书”有种种神奇的传说。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名列“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时代,伏羲曾见龙马负图出河,称之为河图;夏禹治水时,洛河水中浮出了神龟,背负文字,有数至九,大禹用它作成九畴,称之为洛书。所以后来的《系辞》上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表示太平时代的祥瑞。再后来,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图”、“洛书”说成“天地自然之《易》”。 “河图”、“洛书”之说,先秦的《尚书》、孔子的《论语》、以及《系辞》中确有记载。但“图”、“书”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更无论述。在宋以前,不少《易》家在着《易》的时候,很少谈及“河图”、“洛书”之事。少数谈者,也是一带而过。河图、洛书之风潮,起于宋朝,自宋以后,对“河图”、“洛书”之说,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如清朝的易学者胡渭,黄宗羲等就反对宋儒的说法。 也有认为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神地这个地名,大概也是因为伏羲在此绘制了八卦图而得名的吧。而“洛出书”实在是因为九朝古都在洛河的岸边,有1000多年的国都历史,班固的《汉书》,许慎的《说文解字》,陈寿的《三国志》,张华的《博物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历史巨著名篇,还有老子的道教和程颢、程颐学说都在洛阳诞生,“洛出书”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图,以象涵数,以数示象。它由1至10的10个自然数构成,模拟天体星象。象分四方: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数以点计:白点为奇数,或称天数,代表阳;黑点为偶数,或称地数,代表阴。点数由下而上,左、中、右,从1到10按内外两层顺序排列。每一方位的天地数之差皆为5,而天数之总和25,地数之综合为30,其差也为5。 洛书由从1到9的9个自然数组成,浑若一幅大地方位图。其中奇数列于四方及中央,偶数则列于四角。全图相对二侧之数,加起来均等于10,合中数则成15。它们所代表的方位、季节等理念皆与《河图》相同,只是更为细分。 太极图约有三种,即周郭颐的“周子太极图”、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和“先天太极图”,而以先天太极图流传最广,常与八卦相配。旧说此图为天地自然之图,有太极涵阴阳,阴阳涵八卦之妙。据清人胡渭《易图明辩》,此图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黑中白点,为阴中之阳,白中黑点,为阳中之阴。则此图主要表示阴阳二气运行、消长的情状,故有人亦认为:阴阳已分,已非太极本相,此图可谓之“两仪生四象,本象生八卦”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