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掏耳朵等于给细菌开大门

 云中公子 2011-01-07
                      

   

                   

 

实用漂亮的博客挂历【2011年元旦新版一式】 -学海无涯

国家授时中心 标准时间

辛卯 贰零壹壹年【兔年】

实用漂亮的博客挂历【2011年元旦新版一式】 - 学海无涯

 

                                
                                  

           【辑录】免费在线有声小说[听觉享受] - 3942思凤 - 3942思凤BIOG

 

       

  
 

 

  导语:掏耳朵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吗?

耳屎是耳朵的防线 耳屎是耳朵的防线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而它对耳朵其实是有保护作用的。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医生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老排长的博客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盘点娱乐圈里的“结婚狂” - 涩涩的虎哥 - 涩涩的虎哥 老排长的博客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云中公子欢迎您
盘点娱乐圈里的“结婚狂” - 涩涩的虎哥 - 涩涩的虎哥盘点娱乐圈里的“结婚狂” - 涩涩的虎哥 - 涩涩的虎哥
奇方妙药 - 安国的博客 - 安国的博客奇方妙药 - 安国的博客 - 安国的博客
您已欣赏本篇
音画时尚《诗情画意"虞美人"》 - 时尚先生 - 时尚先生的博客音画时尚《诗情画意"虞美人"》 - 时尚先生 - 时尚先生的博客音画时尚《诗情画意"虞美人"》 - 时尚先生 - 时尚先生的博客音画时尚《诗情画意"虞美人"》 - 时尚先生 - 时尚先生的博客

  

我最深的眷恋 - 童心 - -------童心  

 

只要你还想着我 - 晨曦 - 相识是缘 晨曦的博客

我最深的眷恋 - 童心 - -------童心  

 BO 霸(有点露点) - 股不神 - 股不神(雪域之鹰)的博客欢迎您BO 霸(有点露点) - 股不神 - 股不神(雪域之鹰)的博客欢迎您BO 霸(有点露点) - 股不神 - 股不神(雪域之鹰)的博客欢迎您  
  

精美的分割线——动态分割线《3》 - 天使 - Heaven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