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构思

 shaosheng1hao 2011-01-07


一、内容变化:

     1、课题名称的变化:由旧教材的“光合作用”变为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重点强调“原理”和“应用”,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

     2、教材体系的变化:模块1是在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上将细胞拿入了生命系统来研究,其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属于生命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供应和利用的问题,把过去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提升到生命系统的水平来研究。

     3、教学目标的变化:由“了解”变为了“说明、研究”,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途径,达到应用的水平。

    4、教材内容的变化:强化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增加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5、课文内容前面增加了本节要点,可以使学生对这一节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文中旁栏增加了“学科交叉、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等小资料,使学生知道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等。课后习题种类多样,而且是图文并茂,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二、教学构思:

(一)知识方面: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探究的历程。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能力方面:

     1.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及二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具有“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体验科学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这一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四)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