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博物馆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1-07
中国第一博物馆
黄志伟



  为什么说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濠河边的濠南路3号(图1),由近代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6年1月16日创建,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创办最早的博物馆。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晚号啬翁(图2),清末状元、钦定翰林院修撰,与老师翁同稣积极参加了维新变法。张謇作为维新派组织强学会的成员,积极拥护强学会章程中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深受触动,而作为日本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写了《上海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分别向当时的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和新成立的学部上书,建议在北京创设合图书、博物二馆为一体的博览馆,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省、府、州、县。然而这些奏折石沉大海未得到任何反应。为此,张謇并没有气馁,而是躬行实践,决意把在家乡规建中的植物园改建为博物苑。1906年,张謇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园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间并列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呈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1912年改称“南通博物苑”。
  1995年,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化厅和南通市政府联合举办博物苑建苑90周年庆祝活动时,国际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吕济民先生在讲话中指出:“南通博物苑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旗帜,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之典范。南通博物苑的创建者张謇先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路先锋。”这是对张謇及南通博物苑历史地位的调度评价。
  为什么说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的第一博物馆呢?主要原因有:第一,它是国人建造博物馆时间最早的。在1906年1月16日之前,虽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上海徐家汇博物馆、上海博物院和天津广智院等多家博物馆,然而它们都是西方殖民活动和文化渗透的产物,都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属于我们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博物馆,就是这南通博物苑了。第二,它是国人第一次以博物馆意识作为指导思想建造的第一座专业博物馆。第三,从建馆创意来看,它是国内第一座实现“现代博物馆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室内陈列与室外活体展示并举,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学内涵”的创举。因此,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1979年10月在南通开会期间,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特地为南通博物苑题词:“中国第一博物馆,是最有价值的珍宝。”2005年是南通博物苑的百年苑庆,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庆典,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将在南通举办庆祝活动,国家邮政局已发行纪念邮票。为迎接百年苑庆,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和何玉如总工设计了新馆,总建筑面积为6330平方米。
  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南通博物苑的第一个特色,从高悬于南馆月台门旁那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对联就可一目了然。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意思是说设立“庠序学校”,目的都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则在于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下联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孔子勉励学生读《诗经》,因其近有助于侍奉父母,远能够报效国君,还可以增加自然界鸟兽草木的知识。张謇用这两句作对联就是强调博物馆辅助学校教育的功能,“以为学校之后盾”。为此他将博物苑归属于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后来又归农校管理。
  第二个特色,同时也是张謇的一个创举,这就是“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的创意和“博物苑”的命名(图3)。张謇在规划博物馆时,不仅在室内陈列文物标本,还在室外饲养禽鸟,开辟花坛园圃,广植树木,并安排有假山、池沼及亭台楼榭等园林设施,形成一个既有博物馆又兼有动物园、植物园以及传统园林的优美组合。现代博物馆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室内陈列与室外活体展示并举,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学内涵,所以张謇将其取名为博物苑。
  第三个特色,是注重馆藏的地方特色,这是它的建馆意图与实践,并非只为展出,而是更加注重馆藏为教学服务、为现实服务。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越州窑青瓷皮囊式壶、明万历间南通名医陈实功特制研药用具“陈若虚记”瓷乳钵等。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馆藏为教学和现实服务的例子,苑内的中馆是个典型。中馆最初的名称为“测候所”。测候所差不多是与南馆同时建造的。这是张謇“为观测地方气候之状况,验南通农业与气象之关系”而建,也就是为市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而预测气象。测候所共三间平房,中间一间为会客室,东房是工作室,西房为职员寝室。测候所的功能主要是测量风力、雨量等,仪器装在房顶的观象平台上。另外在东侧单独建有一个寒暑亭定时测量气温变化。
  南通博物苑有哪些镇馆之宝?!!!
  南通博物苑建成后,曾接待过许多著名人士,如黄炎培、马相伯、梁启超、丁文江、竺可桢、杨杏佛、陶行知等学者名流,来自国外的有美国教育家及哲学家杜威、《密勒氏评论报》主笔鲍威尔、日本友好人士内山完造、驹井德三等。博物苑所藏历史文物以地方精品为主,藏品总数达4万多件,其中被称作“镇馆之宝”的一级品就达55件之多。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苑内文物、标本原先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后来则走上了规范的博物馆馆藏渠道。据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该苑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增到3606号,每号一件至数件不等。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5件,自然标本6026件。博物苑陈列面积450平方米,分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3个基本陈列。
  自然标本有动、植物活体以及标本、化石和矿物。动物类有国外的标本,如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郧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等,南洋群岛的时乐鸟,印度的鳄鱼,俄罗斯的斑鼠,美洲的袋鼠、蜂鸟,朝鲜的笔贝,新加坡的石蚕等标本;植物类中有辛齿植物化石、各种果木和药用植物;矿物类有1910年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结束后捐赠的各省矿石标本。
  历史文物有汉代的铜鼓、宋代的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的磁州白底黑花磁枕、明墓出土棉布等,以及张謇的收集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盐垦和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包括金、铜、铁、玉石、陶瓷、土木等类,有文献、拓本、画卷、车器、军械、刑具等展品。美术方面就有书画、雕刻、漆塑、织绣、缂丝、编物、文具等类,其中露香园的《昼锦堂记》字绣长屏12幅、沈寿绣《耶稣》像为美术精品。教育部分包括有科举、私塾、学校3类内容,有科举时代的考卷、夹带、窗课,有教学用的模型等。
  革命文物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
  还有一件国宝级的馆藏之宝值得一提,即“晚唐青瓷皮囊壶”。就外形看,这一瓷壶明显是对北方游牧民族常用贮水皮囊的仿制。此壶通高20.4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圈底底径9厘米(图4)。尾饰之下开有一直径为0.9厘米的小孔,用以液体的倾注。在刻画皮囊的特征方面,如缝合线、提梁、管流处的铆钉连接等细部,均极精致。就器形讲,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辽国契丹族烧制的鸡冠壶,尽管此壶并没有鸡冠状的器流。皮囊壶的出土,引起瓷业史专家的调度重视,被确定为国家一级藏品,是少有的国宝。
  责编一粟
  
  图1南通博物苑大门一瞥
  图2南通博物苑创建者张謇像
  图3南通博物苑内一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