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艺术

 華登 2011-01-08
荷花艺术
荷花与绘画

  元代著名诗人、画家、隐士王冕(1335-1407),家境贫寒,出身低微,却以力学而成通儒,尤以画梅盖世。他画的墨海,“冠绝古今,断嫌残楮,人争宝之”(《夏斋日记》)。然而,供他最初学画的模特儿,则是他家乡的那塘荷花。请吴敬样《儒林外史》第一回中就有一段“王冕画荷”的故事。可见,荷花的形象是最佳的植物写生对象。
  世人都爱荷花,画家都喜画荷花。国画大师程十发在《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文中指出:“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可能对待自己喜爱的东西不会产生特殊的也就是有个性的感情。正如所有的花鸟画家都喜欢画荷花,但同一对象,又会产生出强烈的不同风格和品格”。纵观古今画家创作的荷画,由于时代背景、画风技法及画家个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区别,其作品各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据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南北朝梁元帝(553-555)画有《芙蓉醮鼎图》,这也许是我国最初的画荷之作。五代、北宋时期的著名花鸟画家黄筌、徐熙、赵昌、腾昌裕等都有不少荷画作品,可惜早已湮没。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最早的荷花绘画,要推南宋画院画家吴炳在纸绢上绘的《出水芙蓉图川[图9—3],它继承了北宋画院工整写实的传统。这幅荷花团扇,像一幅肖像画。花只有一朵,大得几乎塞满了画面,在翠叶衬托下,花是唯一的主题。整个画面结构简朴大方,将花朵集中刻画,让花瓣向阳,自然舒展,显得格外明丽、娴静。通过一番艺术加工,花叶更加和谐,花容更加可爱。它既反映单朵盛开的荷花的娇健美,又代表了千万朵欣欣向荣的荷花群体美。画的主题充分表明了画家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生命的赞美。在祖国的宝贵画卷遗产中,《出水芙蓉图》有着不朽的价值。
  苏轼不仅是宋代文豪,还是水墨画的倡导者,尹白则是绘画水墨荷花的先驱者。到了明代,这一画派的后起之秀徐渭,则以大刀阔斧般的水墨写意花卉另辟新路,他作《墨花九段卷》中有荷花一卷。系用泼墨法,唯情所致,如风墙陈马,势不可挡。或欹或正;或浓或淡,淋漓尽洒,一挥而就。画旁题诗一首:“拂拂红香满湖,采莲人静月明孤。空余一支徐熙手川,收拾风光在画图”。他的别一幅《荷蟹图》也是诗、书、画交相辉映,堪称当时文人水墨画的代表作[图9—4]。清朝初期的花鸟画家朱耷、专门以画荷出名的唐荧[图9-5]、王素[图9-6]、清中叶扬州八怪中的李鲜、黄慎、罗聘等人,以及近百余年的赵之谦、吴俊卿等,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不胜收的荷花绘画精品。
  近代画家中如齐白石、张人千、李苦禅、潘天寿、黄永玉。刘海粟等人的作品中,均有荷花题材的绘画。
  画家齐白石(1863~1957),木匠出身,后从事绘画与刻。
  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画件以及大量的印章、书法和诗作。齐白石的画,在继承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融汇、提炼,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从人物、山水到花鸟、虫鱼、走兽,几乎无所不画。他爱荷花,各个时期都创作有荷花画。1955年新中国正处于和平建设的初期,92岁的白石老人满怀激情,用简洁精炼的妙笔,挥写了一朵瓶插的盛开的红荷花和两支挺拔的花蕾;一支灰鸽蹲在瓶边翘首凝视荷花,振翅欲飞。这幅自题为“和平”的荷画[图9-7],反映了画家祝福祖国,渴望和平,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画家大千擅长山水、花卉、人物,尤善画荷,与齐白石齐名,在美术界有“北齐南张”之誉。张大千重彩、泼墨所画的荷花风姿各异,其墨荷的技法,效法古人,却独具一格[图9-8]。他画荷多用渴笔,着重写意,大胆创新。渴笔画荷,飞白而苍劲,流畅而华滋。
  刻划自然,气韵天成。他画墨荷,十分强调动态和力感,用笔如勇士起舞,雄魄豪放;如飞瀑奔腾,一泻千里。他爱荷花,亲自栽培荷花,创作的荷画亦多。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大千画辑》共收录他的27幅作品,内有荷花名画《秋荷》《喜浪摇荷》、《月下荷影》、《池荷离陂》、《朱荷通景屏》、《墨荷》和《泼墨荷花图》等7幅,占总画辑的四分之一。
  画家苦禅(1898~983)一生酷爱荷花,为描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气质,耗尽毕生心血。他的《荷塘翠鸟》、《盛景图》、《迎朝晖》[图9-9]《残荷图》等,都是我国绘画史上难得的荷花艺术珍品。1986年李苦禅纪念馆在他的故里山东济南市落成开幕了。大厅正面墙上展出的是李苦禅的荷画《盛夏图》。这是由4张丈二巫宣纸连接起来面积达21m2的巨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荷画。1998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 中国风”的“谈谈荷花”节目里,介绍了当年李苦禅带领他的儿子李燕在房里换领脱鞋,扒在地上,挥汗示范作画的场景,十分感人。就这样,历时4天,一幅匠心独特,气势磅礴,构图新颖,笔墨豪放的《盛夏图》画成了。只见荷塘里荷叶田田,菌萏冉冉,莲蓬茁壮,荇菰穿行,鹭鹭悠悠戏水,蜻蜒闪闪腾空,荷香扑面而来......,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夏图》!它热情地沉歌了祖国蒸蒸日上、气象万千的景象,闪烁着画家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光点耀眼的人生。

荷花与摄影
  艺术摄影,题材繁多,如同画家绘画一样,人物、山水、花鸟、静物,均是摄影家施展才华的园地。至于具体对象,则要看摄影者的志趣所在。我爱摄荷,几十年来我所拍的荷花数以千计,都是为研究荷花品种的需要,抓住主要性状特征拍下的“登记照”,谈不上艺术摄影。前几年,荷为媒,我有缘结识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员、著名摄影家马元浩先生。他对荷花情有独钟;在他各类花木摄影中荷花居首。1994年出版了他的《百莲图》影集。马先生将他的大作馈赠给我,使我得到学习的机会。《百莲图》的序言,介绍马先生原是学中国画的,他的岳老是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他有良好的绘画根基、功力和背景。中国画的技法,很讲究笔墨神韵。
  马先生别具慧眼,看出荷花有点、线、面的外形姿态,正符合中国画的造型、结构与风骨,特别是荷花的线条美在百卉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他拍摄的荷花自然脱俗超尘,极富诗情画意。还有,马先生常和夫人合作拍摄观音菩萨,对佛教的妙谛似有所悟。因此,当他手持相机对准荷花时,常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升华,几乎进入我就是莲花,莲花就是我”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图9-10]。以心写真,惬意自如,自然神韵独胜地。
   在《百莲图》中,我最喜爱那幅题为“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摄影作品[图9-11]。乍一看,一池枯荷,真不知美之所在?仔细端详后,发觉那一片枯黄的荷杆,有直立的、有倾斜的、有弯曲的、有断的、有莲叶倒栽在水里的,剩下几张破碎的荷叶,在斜阳中苦苦地支撑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狼藉盈池的“尸骨残骸”?不是座生命赞歌的舞台,它们静静地等待着瑟风冷雨,奏响生命不息的乐曲。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孕育在淤泥里的新生命,将焕发青春,迎接骄阳,呼唤世界,奉献未来。“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枯荷的美尽在画图中。
  在业余摄影爱好者中,钟情荷花的遍及各地、社会各阶层。其中有我熟悉的机关单位领导人、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生等,他们都留有精美的摄荷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借顷刻镜头把荷花的朴实美,出神入化的上升为艺术美,抒发出各自特定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崇高的艺术享受[图9-12、9-13、9-14]。但有些摄荷朋友不甚了解荷花的开花习性,拍摄时,往往只注重景物构图,借物寄情,忽视捕捉荷花光彩照人最佳时刻的重要性。结果所拍的荷花,心皮粘液干瘪变黑,雄蕊(花丝)散懒、花瓣褪色、精神萎靡,其作品未能全面反映荷花的神情面貌。殊不知荷花的单朵花期,一般为3天,每日早开午闭,以第一天上午6~8时开者,露珠粘附,最宜摄影。因为只有这一天早上,花中的花托(莲蓬)顶部的粒粒心皮粘液,莹晶明亮。雄蕊四射或攀附于花托周边,刚劲有力。花瓣色泽鲜艳,精神抖擞,最能显示荷花英姿美态。
  荷花花大叶大,用一般照相机便能拍好。因它是在水中生长,若拍近景、特写、则需配备变焦镜头。荷花品种繁多,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类品种潇洒飘逸,悠然自在:重瓣类品种雍容华贵,端庄俏丽。然而前者最富画意,故人们很少见有画家绘画重瓣荷花的。这一点,也是摄影家举起镜头之前要考虑的。
拍荷花正面光,因正面光下荷花显得平淡呆板。运用前侧光、拍摄,可表现荷花端雅质丽的风貌。但明暗反差不宜过大,比不宜强烈,否则应对阴影部分采用反光板补光。拍摄重白荷,散光下
   的层次和明晰度往往胜过阳光下。拍荷应尽量然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始用闪光灯。同一朵荷花,用不同角度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一,情趣各异。俯拍者,绿叶似贴花缀其间,那开张的花冠,像少女的笑脸;那金色的花丝,像招手,使你胸襟洞开,赏心悦目。平拍荷花,虽较能反映品。但不够活泼,若能抢拍到一支停留的蜡蜒,自然勃勃生机跃然画面。仰拍荷花,形象高大,适合渲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生活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源泉,创作一幅好的艺术荷影,只有深入生活,贴近荷塘,别无选择。

荷花与邮票
  随着18世纪邮讯的开通,年青的全球性的人类“方寸文化”悄然兴起。邮票虽仅寸纸之地,却可借以考证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宣扬民族文化。搜集邮票,加以研究,不仅怡情,且可益智。中国自清光绪四年(1878)首次发行海关云龙邮票至今,已有120年。在今日国际邮坛中花卉专题是个庞大的分支,它正以娇美、绚丽的姿韵吸引广大集邮者珍藏。而我国最早的花卉邮票是1958年9月25日发行的“普10”,面值分别为1分半、3分和5分共3枚。除有荷花素描图案外,还有牡丹和菊花。这套由孙传哲先生设计的简洁淡雅邮票,1989年被评为建国30年来最佳邮票。
  1980年邮电部专门发行了一套4枚和1枚小型张的荷花邮票[图9-15],发行之日选在8月4日,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恰是我国民俗中的“荷花生日”,寓意深长。
  这套荷花邮票是由邮票设计家陈晓聪先生设计、女画家俞致贞先生和她的老伴画家刘力上先生共同创作的。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画女画家,创作时已是65岁的老人。她从事绘画数十年,曾从师于非总产阎,张大千等名家,继承了宋、元工笔花鸟画传统技法,吸取了姊妹艺术的精华,独创了自己的风格。俞老一生创作的荷画甚丰,她的巨幅《金碧荷花》大屏风,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
  俞老完成荷花邮票的创作后,曾撰文表达画家对荷花的倾慕,介绍创作经过:荷花全身都是宝,但作为画家,注意更多的是荷花的美。荷花不仅富于诗意,而且也是很好的绘画题材,元朝文学家王冕就是以画荷花出名的。历代画家画荷花的为数不少,无论是工笔或是写意,都需要画家去观察生活,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创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技法,都能做到形神兼备。俞老伉俪过去曾临摹过许多古代工笔和
写意荷花,又在于、张二位大师的指导下对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在长期观察中感到无论是随风飞舞,沐浴阳光,雨后清新或带露凝香的荷花,都各具其美,正所谓美人不同面,皆佳于目涧题在于艺术家如何去创作。
  俞致贞的这次荷花邮票图稿,选用了盆莲佳种‘佛座莲’、‘碧绛雪’和‘娇容三变’的花朵,配以池莲中茁壮的荷叶,在每一幅画中集二者之优点,这样比如实地去再现生活中的荷花更美妙。在设色方面,根据几种荷花色彩各异的特点,在不同气候的变化下加以夸张。譬如‘佛座莲’是深粉红色的,它在阳光照耀下更加艳丽,干是就用殊砂染花,石青、石绿涂叶,以工笔雕青嵌绿、金碧重剥的方法追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娇容三变’是复瓣花中形色均佳的品种,其色略带白粉而透微红,有如青春少女美丽的容颜。这张图稿是1979年夏天,一个雨后的清晨,刘、俞伉俪在公园写生,正值一朵初放的荷花斜依在水面,很像少女醉卧之姿,便当即画下的。邮票小型张的图稿,也是一个初夏的早晨,他俩去荷塘散步,见朝霞未退,清风徐来,一朵朵初放、待放的粉红色荷花,绽芯凝香;一张张嫩叶舒卷自如,在水天一色的晓雾中随风摇曳。随即使用工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这种意境,力求体现它仙飞祥云之貌,烟波出浴之姿。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分别于50年代、70年代后多次发行的物花卉邮票中,有荷花图案画面。印度、越南、老挝、斯里兰卡苏联、巴拉圭等国也曾在发行花卉邮票时,选用荷花作图案见,荷花不仅以清丽、端庄的姿色,纯真、净洁的气质为中国各地人民所青睐,也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

荷花与装饰、工艺
  自荷花既好看又实惠,它的茎、叶、花、果均具极高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应用到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建筑匠师、工艺匠师,从荷花朴实的自然美中吸取营养,灌注自己的审美感情,用一双巧手,塑造出一座座、一件件、一幅幅的荷花艺术之花,点缀大地,美化生活,为后世留下许多不朽的艺术瑰宝。
  1998年湖北潜江市龙湾镇境内,发现2500年前的楚国都城“郢城”的层台武宫殿基地群落15处,荷花台是其一。1978年四川新都县马家乡出士的东汉(25~220年)墓室画像砖(40.5cm×34.5cm),将“采莲图'作装饰画刻于墓砖上。以上或许是荷花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建筑装饰史上的初期应用。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襄阳市贾家冲发掘的南朝(420-589年)画像砖墓内发现有莲花饰纹砖,但已进步为浅浮雕形式,其风格特点与河南邓县南朝画像砖接近。
  历代宫殿庙宇、寺塔基柱、墓寝壁画和建筑材料等,多饰有荷花组成的美丽图案。如沂南画像石汉墓中有8瓣荷花藻井图案。内蒙古固阳县城怀朔镇的北魏(420-534年)城池遗址上,发现各种建筑材料,其中有三角形莲花纹砖、莲花纹瓦当。晋隋时佛教兴盛,荷花成了寺院建筑装饰的主题花卉。唐宋建筑中使用莲纹瓦当、莲纹栏柱者颇多,以后历朝不衰《长安志》载:唐玄宗门(13-756年)在骊山(今西安市郊)华清宫“置汤井为池”,修九龙殿,称“莲花汤”。池间架石梁,池中用汉白玉雕塑鱼、龙、凫、雁和荷花作装饰。整体建筑宏伟华丽,堪称中唐一绝。建于北宋(960-1127年)晚期的河南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其殿檐柱上雕有卷草形的荷花纹样,而唐宋一般建筑中使用莲纹瓦当、莲纹栏柱者颇多。明清建筑装饰日趋精致,地方风格尤其显著,采用荷花装饰的各地有之。安徽古城翕县,迄今保留有许多较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如坐落在微城镇打箍井东侧的戴宅,它是一组明中期砖木结构的楼房,三合院,两层楼,一楼低矮,二楼高爽,后楼3间6架椽,5铺斗棋。托木为棱形柱,柱托莲花叉手及3架梁两端均雕以龙海波浪。整个建筑工艺精细,古色古香,加之,院落透花围墙也有莲图装饰。
  1993年湖北武汉市武昌东亭小区施工建设中挖掘的宋土文物中有一套托盏、小碗及盖3件影青瓷器。托盏呈荷小碗及盖为颗粒饱满的莲蓬状,三者组合成一朵盛开的为宋瓷中稀有的荷饰用具珍品。宋末“肃窖”生产过大型缸,1960年安徽雕溪县土型庙,曾出土一口高0.8m,口、底径0.8m,腹径1m的奇异大瓷缸。缸腹绘有寓意。世外桃源。和月圆”的8幅画,缸上为波浪纹,缸底堆塑莲花,寓“苦海无边”.和“吉祥如意”。这是集荷花、牡丹、菊花、茶花、一花合绘一物的精湛艺术品。元、明、清时期,青瓷持续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1979年8月29日《参考消息》载:在韩国海域打捞起万件元瓷,其中有龙泉窖“瓷罐”。瓷罐上盖采用荷叶形设计,美国一瓷器专家赞为世上仅见的珍品。1989年甘肃永登县百货公司基建施工。发掘出4件明代中期民窑生产的蓝青花瓷器,其中有一支“青花菊花团莲碗”,高7.4cm口径16.4cm,底径6.5cm,足高1.1cm。侈口、深腹、圈足,内底双线圈内绘有团莲,是西北地区罕见的莲碗。今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明清瓷器或散藏民间的瓷器,常见有荷花造型或饰纹的应用。如尊[图9-25]、瓶。盘、碟、壶、杯、碗、罐、缸、钵[图9-26]、缸、盆等,造型美观,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从古墓出土文物中得知,荷花很早用于玉器装饰。如湖南五里牌东汉M006号墓室的陪葬品中有莲瓣形饰玉器两件,长4cm,宽2.3cm,两端各有小圆孔可以穿系。玉器乳白色,光洁秀丽,细致,反映2000余年前我们祖先已有较高的玉石工艺水平。以后历代出土文物中,有关荷花玉器[图9-27]的报导远不及的莲饰青铜器和陶瓷器。近年各地陈列的旅游产品中,偶见荷花玉器小玩。但石器用品中确有使用荷花造型成功的,如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内,置有一套荷花、荷叶造型的石桌、石凳[图9-28],形象逼真,凿工细腻,举国罕见,传为清代遗物。文房砚石,古今采用荷花构图刻制者多,设计者借花寓情,迎合文人墨客清廉自若的心态,颇受欢迎。木雕使用荷花造型者多用于屏风、家具之类,江苏扬州市瘦西湖公园“月观”厅,陈列了一套清式红木八仙桌和太师椅,设计者以体现“河塘清趣”而创作家具,构图复杂而和诣。
     红木八仙桌和太师椅[图9-29],设计者以体现“河塘清趣’而创作的家具,构图复杂而和谐。就椅而言,椅的两扶手藕,大如真藕。椅背下的水波纹,上浮一支嫩藕,藕上是花、荷叶和蓬蓬。水鸟飞翔其间,正中镶嵌圆形大理石是亮”。其构思之奇巧,工艺之光洁,令人叹服。
  唐以前的锦绣织品保存下来的甚少。从唐代的锦绣品看以反映太平盛世的富贵生活内容的宝装荷花和反映夫妻生活的鸳鸯荷花居多,日本正仓院就保存有这种莲纹样的唐代锦。宋明期间,以荷花为装饰的锦绣有所增加,设计思想仍受唐世俗观念的影响。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至临安(今市),受江南水乡景色的熏陶,增强了荷塘野趣画面。如上海博物馆藏南宋朱克柔创作的缂丝《莲塘乳鸭图》,是按工笔花鸟画的精品。明清之际,除单用荷花作装饰纹样外,为适应达官商贸需求,荷花与其它各物相配的“吉祥如意”织锦图案十分盛行[9-30、9-31]。近代荷花织锦装饰,在继承前人遗风精粹的同时类大大拓宽,内
   容丰富多彩,工艺精益求精,在江浙一带习见的游产品有“荷花双面绣”、“荷花绢扇”、“荷花围巾”、“荷花手帕等,美不胜收。
  除上所述,现行的荷花装饰,以它特有的风采,渗透到[图9-321]、剪纸[图9-332]、日历、明信片、书签、图书封面、包装告、火柴盒等等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默默地向世界散发文化的芬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