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塑造舞蹈完美艺术形体的重要性-中华舞蹈网-体育舞蹈权威网站

 GUISHANNONGFU 2011-01-08
            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塑造舞蹈完美艺术形体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典舞课堂训练中,完美的艺术形体与舞蹈演员全面能力 的结合是基本功训练的终极目标。如果在训练中形体不够好,能力达
不到,就很难展现出艺术的舞蹈美。因此,良好的基础能力是完成舞蹈
动作质量的保证,又是提高舞蹈学员机体活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重要
手段。
一、基础能力的概念
基础能力是指人体在完成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
柔韧性等能力。它是舞蹈学员掌握和提高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基础。
它体现在腰、腿等基本训练中,通过站位、蹲、擦地、踢腿、控制、单腿
蹲、弹腿、软开度等练习,使单一的肌肉群力量得到增长。只要单一的
动作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为技巧的完成打下基础。基础能力的均衡增
长,更会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增长,只要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那么形
体的发展也会是均衡发展的。在舞蹈训练中能力分为:柔韧能力、力量
能力、稳定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教员首先应该把握好单一能力的训
练,最后是能力的全面训练这一原则。
二、基础能力的平衡发展
(一)柔韧性
柔韧性能力是古典舞训练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达到平衡能力的
必备条件之一。柔韧素质是指人体某个关节或关节组活动范围的幅
度。在近六十例的动作分析中,运动幅度在关节处超过90 度以上的占
总动作量的82%。这一数据充分表明软开度(指“柔韧”)训练在总训练
中应占的比重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先生说:
“舞蹈基训课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体上各部位关节从不自然和僵化中解
放出来,让人们懂得怎样去支配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柔韧性的训练
则是要求学生身体各关节运动幅度的练习,是拉长韧带、增加肌肉弹
性和力量的练习。它能够使人体各部位,各关节从自然状态,僵硬状态
下解放出来。所以,对于舞蹈演员来讲,要想使动作幅度加大,使动作
舒展,舞姿优美,必须具备柔韧素质。然而,只有动作舒展,肌肉线条被
拉长,在训练中对学生的形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需要我们深
入研究柔韧素质的训练问题。
对舞蹈演员的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动力性拉伸训
练和静力性拉伸训练。动力性拉伸训练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
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被拉长的练习方法。如连续踢腿、摆腿
等动作。静力性拉伸训练是通过缓慢的动作拉伸软组织,如压腿、耗腿
等练习。两种方法相比较,静力拉伸更符合组织学原理。静力性拉伸,
也就是舞蹈演员软度训练中的耗。根据组织学原理,韧带、肌腱这类结
缔组织,在力和时间的作用下,会产生永久性的伸长,从而获得预期的
柔韧素质的发展。在柔韧素质练习中还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过于发
展一部分肌群而忽略其对抗肌的片面练习, 将导致肌肉发展不平衡,
也会限制柔韧性。二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肌肉拉伸超过其正常
长度的15%时,柔韧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拉伸练习没有
达到足够的超负荷(超过以往已经适应的负荷),就不会对柔韧性产生
影响。三是柔韧素质的发展要与力量素质的发展相结合,才能达到力
量和柔韧的同时增长,还能保证关节的灵活和稳固以及两种素质的协
调发展。
(二)力量素质
具备了柔韧性能力的同时,力量素质能力也是舞蹈学员不可缺少
的能力。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
能力。比如大踢腿动作腿的速度力量、支撑腿的控制力、以及弹跳力
等。这些动作的完成都是身体各种力量的协调配合和平衡运用的结
果。如果舞蹈演员的力量差,在完成舞蹈动作时就会出现腿伸不直、肌
肉线条拉不长、踢腿速度慢、重心不稳、跳的不高,空中舞姿不漂亮等
一系列问题。力量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个动作和技巧的展现都是需
要肌肉用力来完成。在舞蹈教学中,要想使舞姿重心稳定,更自如的控
制身体平衡,应着重研究下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是最关键的。
关于舞蹈演员的肌肉力量的训练一般采用两种类型的练习方法。
一种是动力性力量练习法,另一种是静力性力量练习法。动力性力量
练习比如踢腿、抬腿、跳跃训练等。静力性力量练习包括控腿、半脚掌
训练等。在发展力量的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力量素质的发展要
全面还要有所侧重,一方面应使四肢、腰、腹、背、臀等部位的大肌肉群
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发展薄弱的小肌肉群的
力量,舞蹈表演中有许多动作是需要演员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同工作
才能完成。二是前腿力量训练完毕,一定要拉长用力肌肉,可通过拉伸
大腿前面的用力肌肉如压后腿、摆后腿等动作,防止肌肉收缩粘连,预
防损伤。同时也拉长肌肉线条,避免练成块型肌肉。
(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内耳前庭功能的稳定性。前庭器官位于颞骨岩部骨迷
路之内。它是人体位觉感受器,它专门接受人体体位变化和运动速度
变化的刺激,并把这些刺激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各级位
觉中枢,引起一系列反应,以保持身体稳定。对于舞蹈训练来说,人体
在动作过程中形成舞姿的稳定角直接影响动作的稳定程度。所谓稳定
角就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稳定角越大,物体的稳定程度越大。稳定角能定量说明物体在多大范
围内倾倒时, 重力仍产生恢复力矩使物体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一旦物体倾斜角度大于稳定角时, 重力就产生倾倒力矩使物体倾倒。
(图)
如图中的搬后腿动作来看当主力腿的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内,找到
准确的平衡,身体才能保持稳定,如果重心不通过支撑面必然产生重
和轻的不平衡感,人体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稳定性。所以舞蹈学员
必须通过刻苦的训练, 具备能够准确地操纵人体肌肉工作的首要条
件,才能在舞蹈中体现稳定。
(四)平衡能力
平衡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
体重心的能力。平衡动作在舞蹈练习中运用广泛,它是衡量学生的身
体控制能力及构成高难度重要动作的内容。平衡能力不仅与运动技能
密切相关,而且平衡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技巧。它在运动中往往表现为,
以较小的支撑面维持某种身体姿势的能力, 如舞蹈中的单脚站立、水
平平衡等。从静力学观点分析,平衡状态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身体
重心位置的高低和支撑面的大小。同样的动作,支撑面越小,重心越
高,维持平衡就越困难。支撑面越大,重心越低,平衡也越稳定。具体的
平衡能力可分为静力性平衡和动力性平衡两种。静力性平衡能力是指
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动力性平衡是指运
动过程中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相对比较而言,静力平衡动作更难完
成。
三、各种基础能力的协调发展
各种基础能力的训练与发展都是相互统一, 相互依存的关系,任
何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完成都是各种基础能力的综合体现。舞蹈肢体的
艺术语言都与某种专项基础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
赖,也就是说某种基础能力提高的同时会导致另一种能力的提高。因
为任何一种运动能力都不是单因素的,它往往是由多种基础素质能力
同时发挥作用,使动作产生质感而达到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