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中药防治胃癌,让疗效说话

 又一本 2011-01-08

中医中药防治胃癌,让疗效说话

        中国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精深的内容。

        中国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精深的内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运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理论体系而建立的。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体与外界(自然界)万物之间、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它追求的最后目的是 “以平为期”,也即达到生态平衡。目前研究已发现,人体的胃也是一个生态区域,其中定植有幽门螺旋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多种微生物,其中幽门螺杆菌占很大比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治疗幽门螺杆菌非常重视,很多中药对幽门螺杆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黄连大黄、黄芩、地榆地锦草、甘草乌梅山楂五倍子厚朴党参三七等作用较强。另外根据辨证论治处方,如调肝和胃、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益气活血、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等法治疗胃癌,除有较好临床疗效外,对幽门螺杆菌亦有较好的抑杀作用。而且中医中药还可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增加胃癌治疗效果,如改善胃内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胃癌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癌灶,尽管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器械创新,以及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化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使胃癌的治疗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这些方面都因为一定的局限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延长寿命,减少复发的要求.中医药的特色在于,胃癌是本虚标实证,加之手术大伤人体之元气,所以扶助正气,顾护脾胃,是康复的必要条件,在正气未虚时以攻邪为主,以减缓疼痛,正气已虚宜攻补兼施.中医言"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可见胃气对胃癌术后患者的重要性,所以调理脾胃,增强胃肠功能,促进食欲,使胃气充足,则生机不断。胃癌手术后的中医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单凭中医药抗癌研发的成果,就可窥见一斑.如河南省中医食道癌研究所、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中医肿瘤研治中心的“三位一体疗法”立足中医特色,注重调节和提高机体的各种抗癌机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祛邪扶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胃癌各期治疗的针对性疗法。可见中医中药在胃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胃癌的发生是正邪相争和正邪消长的过程,正气不足则病邪趁虚而入,病邪不去则可进一步损伤正气。中医治疗的特点是扶正注重胃气,祛邪着重化痰,组方重视理气,辨证结合辨病。究竟能否有效防治胃癌,且让疗效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