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命术的启示:天生我才必有用

 逍遥帮主 2011-01-09
  算命术的启示:天生我才必有用 (文/高戈)

 

——《浅谈人生命理与取名改名》之一

 

 

   :关于人生命理及取名改名的书籍己出版的太多了,像《姓名和人生》这样的

小册子己印行数亿册了,此时再来谈取名、改名的问题只能是自讨没趣了。但近日清

理书架,偶尔找到十年前写的几篇旧作,与国内目前泛滥的取名书籍相比,自信有它

书未及言到之处,弃之甚觉可惜!好在自己刚开了易学博客,就先发表在这里以期抛

砖引玉。望路过、淌过本人博客的同道和行家批评、赐教,笔者当万分感激也!

 

 

 谁都知道,被称为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有一句至理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此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什么事物都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组成的;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那么,曾被作为“迷信”予以否定,而在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中国己盛行二千多年的“八字算命术”,究竟有没有它合理的内核和积极的因素呢?

 当然,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算命术有何功劳呢?

 算命术的由来及其对今人又有后影响呢?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面对神秘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了对天地鬼神、日月星辰、风火雷电、山泽龙龟等现象的图腾崇拜。这便是古人“天命观”最早的萌芽!

 被后人尊为圣人及祖师爷的孔子、孟子,更是我国“天命观”两个典型的代表。

 我们的先师孔子谓他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在作《周易》大传时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并对他的弟子们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孟子也在他的《孟子·尽心上》篇中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又说:“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可见,他们二人都是“天命观”最早的吹鼓手。

 由于“天命观”的影响,古人对人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便产生了更多的关切。于是龟卜、星占、奇门遁甲等预测人生命运乃至立国、安邦、封侯、拜将、战争、狩猎、捕鱼、建房等等行为是否吉凶的占卜术便应运而生了。一部《周易》便是中国古代预测术的精典之作。

 由于星占、易卜能预知一些人事的吉凶,那么,探究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贵贱寿夭等,便成为古代儒学先师们不遗余力研究的课题。随之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来推断一个人一生荣枯的中国古代算命术便由此诞生了。

 我国古代算命术大概起源于两汉时期,尤其是王充在他的《论衡》篇中对“五行之气,天生万物,以万物含五行之气,故天用五行之气生万物,人用万物作万事”; “金不贼木,木不成用;火不烁金,金不成器”等五行生克观念的阐释,对后来算命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到了我国唐、宋,中国古代算命术逐步发展并完善了推测方法。由唐人李虚中发明,根据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的干支推人吉凶祸福的方法,后经宋代才子徐子平进一步完善,用一个人的生年干支、生月干支、生日干支、生时干支共八个字组成的命局和大运所含阴阳五行来推算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便成了我们今天常说的“子平术”。俗称“八字算命术”。

 唐、宋之后,经明、清几代命理家们的实践,我国古代算命术在理论和预测方法、预测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出现了像元朝开国谋臣刘基(字伯温)、袁树珊等一批扬名天下的奇人。同时,有关命理理论和方法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如《渊海子平》、《滴天髓》、《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命谱》等等。此后,许多文人儒生均研习命理以推波助澜,有的更是辞官不做,卖卜江湖,以毕生精力,穷通命理之术,而成为千古名流。

 在命理学家们的推动下,一千多年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无不信命、算命。今天在中国大陆,算命术及其算命书籍再次登堂入室,己成为普通百姓了解人生命运和吉凶祸福的消闲文化现象。即使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己非常发达的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等国,算命、占卜等文化现象仍很普遍。真可谓信命、知命、算命之人代代有之,生生不息。

 由此可见,算命术的由来和发展,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人的命运真的是由“八字”左右的吗?算命术真有它的历史功绩吗?

 但不管怎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算命术这种盛行二千多年,曾被称作“迷信”的东西,的确有它合理的内核与积极的一面。人们常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但是不知命何以掌握?

 知命者,当命运进入“顺境”时,把握好机遇,努力创造人生辉煌;当自己身处“逆境”时,不要听天由命;而是要在积极进取的同时,利用取名、改名、居住、工作及生活环境(方位)等避凶趋吉之法与命运抗争,争取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大有作为。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的话,不就是算命术对今人的忠告和启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