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障房“两个50%”是如何实现的

 3gzylon 2011-01-09

  去年北京保障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宅用地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宅新开工数量的50%以上

  金隅美和园是本市首批配售的限价房项目,小区配套建设了公办幼儿园,为居民解决了孩子入园的后顾之忧。记者 吴镝摄

  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宅用地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宅新开工数量的50%以上,北京的保障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委和市国土局了解到,北京去年全面实现“两个50%”的目标,其中,完成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约1332公顷,占已完成住宅用地供应量的52.7%;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

  保障房选址

  从考虑交通便利升至兼顾就业

  去年8月开工建设的燕山水泥厂保障性住房项目,与过去建设的保障房项目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25.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1.4万平方米限价房,而且还设计了5.4万平方米商业配套项目和20万平方米的滨河生态休闲旅游创意区。原来,本市的保障房项目选址已经从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向兼顾居民入住后就业及配合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燕山水泥厂保障性住房项目,正是本市保障房选址更加周全细腻的典型。

  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至2009年,本市已供应保障房用地约50%分布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较好地满足了入住居民出行便利的需求。但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于保障房项目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交通便利,能够更好地就业是更深层次的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本市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90%以上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新城的交通便捷地区,通过预留一定比例的配套商业或产业用地,尽量满足未来入住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和长远生计。

  保障房用地审批

  “串联”改“并联”大提速

  市国土局仅用9个月,就超额完成全年1250公顷政策房土地供应任务。在保障房供地“加速度”的背后,是政府土地储备投资的全力保障和审批制度的改革提速。

  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经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增加土地储备,作为保障房供地主要来源的模式。继2009年北京完成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现4300公顷土地储备开发后,2010年计划安排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000亿元,使得包括保障房在内的住宅用地储备库“粮饷”充足。

  为了加快保障房用地供应速度,市国土局还特准保障房项目用地采取“串联改并联”审批模式:国土部门将用地审批环节中的土地抵押、权属登记等多道“串联”审批环节升级为同步受理的“并联”审批,促进保障房项目尽早供地、尽早开工,投资尽早落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