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高学生心理偏差的表现和教育措施|心理健康 - 隆安教育信息网

 巴山书生 2011-01-09

职高学生心理偏差的表现和教育措施

作者:东升 来源:隆安教育论坛 发表:2009-07-16 21:59 我要评论
作者:萧家儒    文章来源:金寨县双河高级职业中学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是知、情、意、行方面的持续的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智力发展正常,乐于学习和工作;二、稳定的情绪心境持久的处于轻松和愉快的状态;三、能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四、能正确评估自己,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五、人格完整,生理年龄与心理成熟水平相符,有一定毅力,言行一致;六、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职高学生,心理上应具有以下特点:自尊,自尊心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强,具有远大的理想,从自己实际出发,自强不息;自爱,既不妄自尊大,自我欣赏,不言自卑,不消极怠懒,充满自信;自知,自我评价全面,能正确分析自己的长、短处;自持:情绪稳定、豁达开朗,善于控制情绪,能排解消极情绪,有乐观主义的精神;自制,服从集体,遵守纪律,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出现心理偏差,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焦虑与疲劳。无论成绩好坏,少数职高生中存在学习焦虑的现象。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然有学习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期望、同学的竞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自己过于要强好胜,他们在不断的督促自己加紧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别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误,很担心成绩不佳,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重,同样存在心理负担,由此产生学习焦虑。有些学生看到书就头痛、恶心、心情烦恼,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这些问题多是学习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造成的,他们多是较要强,但学习不得法的学生,极力想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学习很努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长时间高度紧张,休息不足,调整不当,就会导致精神系统紊乱,身心状态,极其疲劳而事与愿违。

二、厌学症。职高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所以导致厌学。这类学生认为学不学一样,甚至鼓吹新的读书无用论,感觉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提起学习就烦,他们对学习极度厌倦,认为学习枯燥无味,没乐趣可言。行为表现为上课睡觉或则看小说,作业不做,实训不参加等

  三、自卑与散漫。由于自身成绩较差,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在职业高中学习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表现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整天没精打采,在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校无论开展活动,他们都不感兴趣。

  四、人际关系紧张。现在职高学生一般年龄都偏小,正处于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为“心理性断乳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开始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初中生学生那样依恋父母,开始要求独立自由,挣脱对双亲的依赖,而父母却感觉的孩子不听话了,自作主张、自以为是、逆反心理较严重。如果教师和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使矛盾更加尖锐激化此外,学生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火,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影响

  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朋友的感情非常浓厚,但也有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情感不稳定,朋友感情时好时坏,分分合合都要随自己的心愿,以我为中心,对朋友的要求苟刻,有“排他”心理,要求朋友眼里只有自己,最好不理睬其他人,对朋友的选择有时缺乏原则,品行不端的同学对他亲近,他也不加拒绝,而是盲目追随,解决问题方式任性,有了矛盾不是设法解决,而是冷淡地相持等等。从而导致与家长、教师、同学、朋友等关系紧张。

  五、单亲家庭的特殊问题。随着离婚率的升高以及死亡等原因,单亲家庭正悄然融入社会。这些孩子普遍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现不同:轻者自卑导致郁郁寡欢或行为乖张,重者怀疑并猜忌,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六、早恋。早恋的职高学生往往导致青少年性罪错,严重影响自身发展。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职高生明知早恋对人、对自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

七、较强的虚荣心。由于文化课成绩普遍偏差,因而在学习上缺乏“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多数学生注重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喜欢在生活上不顾条件的攀比。有个陈姓男生在学校打扮花花公子样,到处炫耀,期末事其父亲来校询问为什么学校每个星期总收钱,学校才知道他母亲眼睛快瞎了而没有钱治疗,父亲到处借钱来满足自己“潇洒”而谎称的各种“上交款”。

由此看来,心理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职高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学校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学校成立政教处,主要负责学校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政教处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因而收效较大。在学生中开设了“树立正确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和审美观”、“人际交往面面观”“理想与现实”、“勤劳与懒惰”、“青春期悄悄话”等系列讲座。对那些学生平时想但不敢讲也羞于讲的问题----疏导。在关于挫折的专题里,教师适当创设挫折情境,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对挫折的感受,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心理技巧。此外,还经常开设“怎样对待不公正”、“社会与我”“与父母、教师换位思考”等专题的讲座。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那些有轻微心理障碍或遇到难题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心理测试,甚至进行追踪调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此外,为了创设咨询员与咨询学生之间进一步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其充分表达其难言之隐,我们实行校园信箱和网上交流。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在职高学生中进行了大面积的心理健康普查,对学生进行健康测查,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学校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为教师科学地教学和管理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能发现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态度是“回避”,“尽量少交往和不交往”,心理调查则能集中大面积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依据。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调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洞察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人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需要全校、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学校要求班主任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理论,采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如:对于某些厌学和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失衡、不健康的心态,由厌倦学习到热爱学习。对于某些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发情感、启发认识和行为训练等手段,培养这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适当良好的行为方式。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生时代,"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的心理。因此,近年来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针对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和各专业兴趣小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地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校一方面要利用家长学校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四、加强教育研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细心观察,充分了解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以诚相待,和学生的交心。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畅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素不能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集体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寝教室评比,等形式开展集体指导教育,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采取面谈、书面辅导等形式的个别辅导。

  总之,职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日益增加,学校教师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正确、及时地解决、疏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