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 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抑制剂(N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5-HT3拮抗 剂和α2/5-HT2/5-HT3拮抗剂。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 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但其主要缺点是起效迟缓。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正在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其 特点是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如米氮平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不仅能增加去甲肾 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传递,而且比其他的抗抑郁药起效快。另外,除了去甲肾上 腺素和5-羟色胺外的一些靶神经递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P物质以 及神经激肽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前景也令人鼓舞。 1.艾司西肽普兰 艾司西肽普兰(Escitalopram)最近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抑 郁症的治疗。艾司西肽普兰为西肽普兰的左旋对映体。研究表明,西肽普兰的左 旋对映体对5-羟色胺递质的作用比其右旋对映体强。艾司西肽普兰为有效的选择 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对突触后受体的亲和力弱。与西肽普兰相比,其半 衰期稍短(27~32个小时),蛋白结合率较低(56%)。艾司西肽普兰对实验动物的 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效。 临床试验表明,在一项固定剂量的研究中,给予西肽普兰一半剂量的艾司西 肽普兰(每天10~20毫克),可获得与西肽普兰相同的疗效。用Montgomery-Asbe rg抑郁量表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价,其对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在另外一项给 予艾司西肽普兰每天10毫克的研究中发现,与安慰剂比较,其疗效较明显。还有 一项研究表明,艾司西肽普兰比西肽普兰起效快,应用后仅1周即有明显的疗效。 2.瑞波西汀 瑞波西汀是第一个有效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的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其对去甲肾上腺素α1或α2受体、组胺H1受体、多巴胺D2受体、毒蕈碱胆碱受体 的亲和力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瑞波西汀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为13个小时。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对其无作用,因此药物互相作用较少。瑞波西汀在体内无主 动代谢,主要经肾消除。 一个有2600例患者参加的8项随机安慰剂、丙米嗪、去甲丙米嗪和氟西汀对照 研究表明,瑞波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是有效的,并且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重度 抑郁症的成年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Versiani等人的研究报道证实,瑞 波西汀对抑郁症的长期治疗有效,复发率低,耐受性也较好。 由于瑞波西汀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抑制作用,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 周神经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利用,从而导致了像震颤、心动过速和尿潴留副作 用的产生。 3.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在美国,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其与三环 类抗抑郁药相比不良反应较少。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选择性低的药物尤其是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比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作用强。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包括milnacipram、文拉法新和度洛西汀( duloxetine)。 度洛西汀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均有高度的亲和力。在6项安慰剂 对照研究中,给予度洛西汀每天60毫克和120毫克剂量,其中5项试验有确切的疗 效。一项度洛西汀的长期开放标记安全性研究已超过1年,给药剂量为每天80~1 20毫克时,疗效较好。总之,度洛西汀为一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抑郁药,最 近已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 4.米氮平 米氮平为一新型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为α2受体 拮抗剂,对单胺再摄取无作用,对5-HT2和5-HT3受体也有拮抗作用。米氮平被 认为是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研究表明,5-HT2受体的阻断与抗焦虑和改 善睡眠有关,而且米氮平与SSRIs相比对性功能影响较小。在最近完成的一项米氮 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米氮平相对于帕罗西汀其 作用与耐受性均较高。另外,米氮平比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西肽普兰起效快。 5.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为糖皮质激素和孕酮受体拮抗剂,其对盐皮质激素受体无作用。糖 皮质激素受体分布于大脑,位于前皮质和海马部位。糖皮质激素的阻断可能对治 疗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有效,这种抑郁症亚型患者中的皮质醇水平通常较高。在 一项有3名男性和两名女性患者参加的小型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中,给予每 天100毫克的米非司酮4天,结果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简明精神病抑郁量表评价, 米非司酮组简明精神病抑郁量表分值减少34%,而安慰剂组分值增加1%;米非司 酮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值下降26%,安慰剂组却下降6%。这项研究表明,糖皮 质激素受体的阻断可使精神症状得到改善。在完成的另一项多中心非双盲试验中, 给予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每天50毫克、600毫克或1200毫克的米非司酮7天。 结果发现,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增加,患者的精神症状也得到迅速改善。这项研 究表明,米非司酮对精神抑郁型患者有较快的治疗效果。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拮抗剂 研究表明,抑郁症和某些焦虑障碍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分泌过高。许多研究资料证明,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糖皮质激素功 能发生异常,包括抑郁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皮质醇浓度升高、24小时尿中游离皮 质醇浓度升高以及尿中皮质醇代谢物水平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也称 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为激越状态下由下丘脑释放的41氨基酸-缩氨酸。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下丘脑垂体转运到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TH)进入体循环,从而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和释放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放因子不仅调节激越状态下的内分泌反应,而且对自主、免疫学和行为反应也有 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直接注射到实验动物的中枢 神经系统,可产生抑郁症状的回忆作用,包括性欲减退、食欲减少、体重减轻、 睡眠障碍和新恐怖症。研究还表明,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因子浓度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可分为两个亚型,最新研制的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受体拮抗剂为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最近在一项小型开放 标记、一期安全性研究中,评价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受体拮抗剂R12191 9对重症抑郁症的疗效,用R121919治疗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状均有好转。虽然对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时间不长,但临床研究显示,其为治 疗焦虑症和情感障碍的有效药物。目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受体拮抗 剂的研究正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前景十分良好。 7.P物质拮抗剂与神经激肽 P物质为存在于大脑及小肠的十一肽,有广泛的生物活性,P物质和其他神经 激肽与疼痛、炎症和情绪有关。神经激肽包括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B和P物质。P 物质与神经激肽1受体结合,神经激肽A与神经激肽2受体结合,神经激肽B与神经 激肽3受体结合。研究表明,P物质受体的拮抗对精神障碍的治疗有效。应用P物质 受体拮抗剂时,行为和心血管应激反应下降。有一项研究表明,P物质受体拮抗剂 MK-869的作用优于安慰剂,没有性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对中度和重症抑郁症 与帕罗西汀的疗效相同。目前MK-869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 临床研究将进一步确定抑郁症患者大脑和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是否会改变,以 及在治疗后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是否会有明显改变。另外,P物质对哮喘、激越和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作用也正在研究中。 8.正在临床试验中的几种抗抑郁药 Igmesiney由Parke-Davis公司研制,为6-阿片受体拮抗剂,二期临床试验 已中止。Gepiprone正由Organon公司开发研究,为另外一个5-HT1A拮抗剂,处 于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最近的研究中,给予高剂量的Gepiprone及其缓释剂,表 明对抑郁症有效。由Somerset药厂生产的司立吉林(Selegiline)片为单胺氧化酶 B抑制剂,目前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临床试验表明,司立吉林 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确切,目前正期待FDA的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