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湿热不吃药 烟民一定要每天喝鱼腥草茶 如果你明知吸烟的危害但就是戒不了烟,那么你至少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件事:多喝鱼腥草茶。 鱼腥草是特别适合烟民的食物,它能清肺热,解烟毒。 准备一些晒干的鱼腥草,每天取一点来泡水喝,能减轻抽烟对你的损害,预防慢性咽炎、气管炎甚至肺癌。 不要嫌麻烦,这个小小的习惯会为你将来的健康带来莫大的好处。 鱼腥草还有帮助戒烟的作用。想戒烟的人,每天喝点浓浓的鱼腥草茶,就会不那么想抽烟了。 鱼腥草水退烧 鱼腥草可以调理上呼吸道感染,能退烧,又能止咳。 风热感冒和流感就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发烧和嗓子疼,甚至引起肺炎和水肿。有的人还会持续咳嗽两三个星期。 在风热感冒初起的时候,马上喝一些鱼腥草水消炎,就可以起到退烧的作用。这一招对于老人和小孩特别实用。因为一般的退烧药和抗生素药,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副作用比较大。而鱼腥草是食物,性质平和,非常安全。 一位七十多岁的男性老人,夏天吃过晚饭后突然发烧,三十八度多。他并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只是嗓子有些难受,这是单纯的热伤风。让他用鱼腥草煮水,只喝了一次,当晚就退烧了,第二天起来就没事了。 老年人是轻易不发烧的,一发烧可不是小事,不好好处理是会引起并发症的。像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不是及时用鱼腥草消炎,即使没有引起并发症,过几天烧退了,也不免要咳上一两个星期。 鱼腥草水调理感冒后遗症有奇效 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得了上感,往往也拖上好长一段时间不能断根,咳嗽不止,很难过。这是身体内的湿热余毒没有清除的关系,也就是炎症未消。 一对年轻人,春节回南方老家过年,双双发烧感冒,打了好几天点滴。回北京半个月,男孩仍然咳嗽不止,而女孩咳嗽的症状虽然轻些,却总没有胃口,有时还胃痛。 我跟他们讲,南方湿气重,你们在那边感受了湿气,这是外湿。过年你们肯定没少大吃大喝,胃里有积食,这是内湿。内外湿气一夹攻,哪能不生病。虽然用抗生素勉强把烧给退了,病因并没有祛除。时间一长,湿气又转化为湿热,引起炎症。男孩身体好些,炎症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所以总咳。而女孩身体弱些,不仅呼吸系统有问题,消化系统也出现了炎症,所以胃不舒服。而且,也许你自己没意识到,那个湿气很可能已经侵入你的下焦了。 经我一提醒,女孩马上想起,刚得感冒时觉得腰部下方的八髎穴发紧,非常难过,用热水泡脚泡到全身发热后,突然感觉一股热气上冲,把这个穴位冲开了,这才感觉松快了。 我说,湿气侵入人体往往是跟寒气一块,你及时泡脚把寒气祛散了这很好,但湿气没有清除。现在我告诉你根治你们俩感冒的方法,也能顺便帮你祛除下焦的湿气。这个湿气对你的脾和肾都有影响。我相信你现在有些便秘,但是呢排出来的大便却并不干,而是有些稀软。 女孩连连点头,说正是如此。 我问她:你们是南方人,吃得惯鱼腥草吗?她给了一个夸张的惊恐表情,笑答:这个我们可实在吃不了。 我说,那就用干品煮水吧,那个没有什么味道的,便让她去药店买些干的鱼腥草,回来以后煮水当茶喝。喝两三天后如果咳嗽好了,胃也舒服了,不要停,继续喝上两个星期,彻底清除体内的湿热,尤其是下焦的湿热,一些妇科的小炎症也会消失不见的。 第二天,女孩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我要好好地谢谢你啊!我们喝了鱼腥草水效果真好。喝完以后一开始肚子胀胀的,去了几次厕所,感觉身体真的好舒服。 两周后,再次见到这位女孩,她的气色跟第一次见面完全不同了!这说明她体内的湿气都清除掉了。女孩向我请教:我买了新鲜的鱼腥草,应该怎么做菜吃?我笑问:你不是说吃不惯吗?她认真地回答:为了身体啊!吃这个总比吃药好! 这样的心态值得赞赏,当我们可以用饮食解决问题,又何必用药片来增加身体的负担呢。(16)
鱼腥草代茶喝
鱼腥草消炎抗感染的作用,现代医学界也早就认识到了,还开发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鱼腥草注射液,曾经作为中药的抗生素被广泛使用。遗憾的是,这种鱼腥草注射液质量不太稳定,常见过敏的案例。但这并非鱼腥草本身之过。研究制药技术的家人告诉我,这是制药过程中,提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鱼腥草完全是无辜的。
对于崇尚自然的我来说,大自然创造了鱼腥草这道药食同源的佳菜,并没想到我们非要用现代的方法去改造它,变成冷冰冰的药水,用痛苦的方式注入到人体的血管中。我们还是顺应自然,尽可能地用食疗的方式吧,在料理各种症状的同时又能品尝美味,不辜负自然的恩赐。 鱼腥草茶 吃鱼腥草,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它煎水代茶喝。吃不惯新鲜鱼腥草的人,或者是没有鲜品只能用干品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用。 注意:不要像熬其他的中药那样长时间地去煮鱼腥草。干品鱼腥草久煮,抗炎成分就挥发掉了。怎么煮呢?抓一把鱼腥草,放半锅冷水,稍稍淹没鱼腥草就可以,大火煮开以后,等两分钟,马上关火,把药汤滗出来就可以喝了。煮过的鱼腥草不要倒掉,下次喝的时候还可以加水,用同样的方法再煮一次,再喝。一共可以煮三次,正好够一天的量。 你也可以连续煮三次,把三次的药汤混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实在没有条件煮水,比如在上班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拿干品鱼腥草泡茶喝。多用一点鱼腥草,冲入沸水,多泡一会,也能有作用。 鱼腥草美食 如果你能接受新鲜鱼腥草的气味,那就最好用鲜品。新鲜的鱼腥草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最多的,比干品要好。而且鱼腥草的食疗方法很简单。 调理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热感冒、疱疹、泌尿系统感染等,一定要生吃,凉拌就可以。 预防风热感冒,炒着吃就行了。这种吃法较为温和,也适合体弱的人日常食用。 产妇在月子里第一次吃鸡的时候,一定要放些鱼腥草,可以预防产后风。 正常人平时把鱼腥草当蔬菜食用保健也很好。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吃,这种吃法适合大多数人。鱼腥草性寒凉,老人和体弱的人,可以用炖鸡的方法。放点香油,还有润心的作用。对于缓解夏季心神烦躁很有帮助。 好多人吃鱼腥草只吃白色的根,其实鱼腥草的嫩茎和叶都可以吃,味道也很不错。 作为蔬菜的鱼腥草是相对比较小众的,有点类似于蔬菜中的“臭豆腐”。它的气味浓郁,常吃它的人感觉到一种独特的药香,而没吃过它的人则认为是腥味无法下咽。 没吃过鱼腥草的人,一开始都接受不了鱼腥草的味道。可以试试先吃鱼腥草茎和叶,比根的气味要稍淡一些。生吃不习惯的人,也可以先炒或炖汤。凡是经我推荐亲身体验过鱼腥草功效的人,没有不爱上它的。有的人一开始连闻着味都受不了,现在可是吃得上瘾了呢。(17)
端午节采艾蒿
闷热的五月,采些艾蒿挂屋里,在满屋弥散的轻烟中,过一个有艾陪伴的端午节,接下来的夏天你会过得更舒服。
端午前后采的艾蒿,药性最好。采回来以后,不要马上用,新鲜的艾是有一点微毒的。把它晾干,收藏起来隔年再用。可以直接把艾挂在厨房里晾干,让艾的香气自然挥发,顺便起到植物香薰的作用,还能驱虫蝇和净化空气。 真是很怀念新鲜艾叶的香气。从前我妈妈年年都会采艾蒿的,那时候这东西很多。这些年越来越少见了。在北京我就没怎么见到过野生的艾蒿,只有一次在妙峰山采到过。可能因为市场的需要,不加节制地采摘艾蒿,才使得它现在芳踪难觅了。 如果实在采不到艾蒿,就去药店买点艾条回来。点燃了,在屋子里到处熏一熏,杀杀病菌,顺便驱赶一下躲在角落里的蚊虫。别嫌艾条的烟气呛人,它能帮你祛病气。 艾灸是引气血下行的捷径 艾蒿是中医传统的灸法所用的艾条和艾炷的原料。做艾灸要用好几年的陈艾才好,新鲜的艾火气太大,是不能用的。 为什么中医选择艾蒿作为传统灸法的原料呢?因为艾性温热,遇火之后热性倍增,能通十二经络。艾的热性可以直达血脉,促使气血流动起来,打通经络的淤阻,特别是可以把人体的气血往下引,温暖下焦。 人在年轻的时候下焦的气血是很充足的,所以小孩子光着脚也不怕冷。年纪大了就不行了,气血下不去,不能滋养下焦。下焦气血不足,在体表表现为脚冷、膝盖发凉、后腰冷痛,在体内则表现为二便不利、月经不调以及生殖功能衰退等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肾虚了。 人体下焦为肾所主,下焦气血充足,才可以滋养肾系统。肾为人之本,如果肾系统可以开足马力工作,什么病都能迎刃而解。这就是艾灸保健治病的原理。 艾灸的作用太多了。按古人的说法,是“无一症不可治”。调理疾病、保健身体,都可以用到艾灸。如果要把艾灸的作用详细列举,恐怕好几本书都装不下。 对于一般人来说,你不需要记那么多。你只要记住三点原则就好: 一、灸下不灸上。艾灸是引气血下行的,所以做保健的时候,一般灸下半身的穴位。头部、面部一般是不灸的。 二、灸老不灸少。小孩下焦气血旺,而且往往火力壮,没事别灸。老年人就可以经常做艾灸。 三、灸寒不灸热。阴虚火旺的人不要做艾灸,否则越灸越上火。 艾蒿泡澡祛除下焦湿寒 有的人觉得在家里做艾灸不太方便,那你可以试试用艾蒿泡澡,同样可以温暖气血,特别是对于祛除下焦的湿寒很有效果。 艾是纯阳之药,它的药性专入人体的足三阴,即肝经、脾经和肾经,这三条经络都走人体的下肢。艾的药性可以祛除足三阴经的一切湿寒。 《黄帝内经》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就是水,水往低处流。所以湿气常常蓄积在人体的下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管人体生殖和排泄的。凡是在这两方面有长期慢性病的人,大多数都有湿气存在。湿气是一种很顽固的病邪,许多疑难杂症都是因它而起。 比如说,皮肤反复发作湿疹、慢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病、女性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等,有这些症状的人下焦一定有湿气。 如果体内有寒,寒和湿一结合,对下焦的伤害更大,尤其伤肾。女性生子后得产后风、关节痛,就是下焦有寒湿的典型表现。 有以上这些症状的人,经常用艾蒿泡澡作为辅助治疗,对于治病会很有帮助的。 方法非常简单:取一大把晾干的陈艾,冲洗干净,加水煮,水开后再煮五分钟。趁热把水倒出来,待温度适中时泡澡。只要腰以下部位泡到就可以了,水位最高不要超过心脏的位置。最好是用一个大木桶来泡,这样可以在泡澡的同时进行熏蒸,效果更明显。 记住:如果泡的时候出汗比较多,泡过后一定要多喝些温水。 如果没有条件泡澡,用艾蒿水泡脚也有一定效果。身体没有明显病痛,但是手脚冰冷、膝盖发凉的人,没事时用艾蒿水泡泡脚,就会感觉好得多。(18)
用苦蒿辨分明
苦蒿煎水的味道十分苦涩,一般人很难喝得下去。但我也知道,许多人为了减肥,其毅力是十分惊人的,别说味道苦不苦,就算损害身体健康也在所不惜。
若是苦蒿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出了名,进而被不加节制地采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为了不误人,也为了给后世的子孙留下些许踏青寻药的乐趣,想想还是让苦蒿继续寂寞下去吧。 现在的很多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苦蒿。它是一种随处可见的野草。听说现在市场上还有人拿它当做艾蒿卖,这可太误人了。苦蒿和艾蒿的作用区别很大。 妈妈告诉我区别艾蒿和苦蒿的方法:艾蒿比较矮小,长满白色的绒毛,叶子直接长在主茎上,不分杈。苦蒿是深绿色的,比较高大,能长到一米多高。两者从外观上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苦蒿也是药。但是它的性质与艾蒿不太一样。艾蒿是热性的,苦蒿是寒性的。艾蒿可以散寒,而苦蒿是清热的。 南方有些地方,端午节习惯用艾蒿来泡澡,说是洗了夏天不长痱和疹子。其实,还有一种更好的选择,就是苦蒿。 苦蒿和艾蒿一样含有挥发油,二者都能够清洁皮肤,祛除湿毒,杀虫止痒,可以治疗皮肤病,比如湿疹、疥癣、疮疡。但新鲜艾蒿有刺激性,而新鲜苦蒿更平和,给小孩用效果更好。 艾蒿和苦蒿祛湿气的作用都很强,但寒热截然相反。一定要分清楚。艾蒿祛湿寒,而苦蒿祛湿热。 热盛为毒,苦蒿不仅仅是祛除一般的热,而是可以热解毒。而且它既能入里,又能出表,不论热毒是蕴积在皮肤,还是已经深入血脉骨髓,苦蒿都可以将之逐出。 因此,苦蒿调理小儿湿疹、过敏和长痱子的效果很好。小孩是阳性体质,皮肤有病往往是湿热化毒所致,最适合用苦蒿。用法也很简单,采一大把新鲜的苦蒿,加一锅水煮,水开后煮五到十分钟,然后连水带叶子一起放入澡盆里泡浴。泡的时候,用煮过的苦蒿叶子在患处擦洗。泡好后,不要用清水冲洗,直接用毛巾擦干,让药性充分吸收最好。 苦蒿煎水可以减肥,但也得看是否适合每个人的体质。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问:别人给我推荐一个现在流行的减肥偏方,用苦蒿煎水喝,据说一个月能减好几斤体重,我可以用吗?我说:苦蒿是清热毒的,如果不是内火非常重的人,每天喝这样的寒凉药,马上就会伤胃。胃一伤,消化变差,短时间内人是可能会瘦的,但那不是健康的减肥,而是营养不良。 苦蒿的确可以少量煎水当药喝,有很强的降火和解毒作用,能缓解传染病后期低烧不退、夜晚浑身燥热等病症。但苦蒿内服,药性剧烈,没有咨询医生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19)
咸鸭蛋清肺火
在北京,生的咸鸭蛋不容易买到。市场上卖的,几乎都是煮熟的。卖的人说,煮熟是为了大量运输方便,不容易破损。
不过世界上什么事都难不倒我爸。他在市场上找到了卖自家产的鸭蛋的农民,预付一点定金,跟他预定新鲜的生咸鸭蛋。农民有了固定的买主,我们也买到了生蛋,皆大欢喜。 每年一到端午,手机短信从早上开始,就接二连三不断,都是朋友们发来的过节祝福。五花八门的祝福语,离不开一个主题:吃粽子。 端午节似乎成了粽子节。其实,粽子不应该是端午节的唯一主角。还有一样同样重要的端午节美食,就是咸鸭蛋。 粽子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可惜比较黏腻,多吃不易消化,尤其是小孩不宜多吃。而传统民俗中,咸鸭蛋,却是小孩过端午必吃之物。 端午节吃的咸鸭蛋,一般是用清明前后的鸭蛋腌制的。开春以后,鸭子吃的活食多。民谚说,清明螺,肥如鹅。鸭子吃了这些营养丰富的活食,产的蛋最饱满,气室特别小,营养最好。 新鲜的鸭蛋有些腥味,经过盐腌制,腥味去除了,而且营养更容易吸收。 鸭蛋性寒凉,能清肺火。而盐是至阴之物,经过盐腌的鸭蛋,清火的效果更好。咸味入肾,能充分发挥鸭蛋滋养肾阴的功效。 吃点咸鸭蛋,对小孩积食、咳嗽和湿疹都有调理作用。 对于大人来说,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比如说平时怕热,爱口渴,睡觉爱出汗的人,也适宜常吃咸鸭蛋,能养阴,降虚火。 一般体质的人,尤其是脾胃有些虚寒的人,可以换一种吃法,吃“赛蟹黄”。我最喜欢这么吃咸鸭蛋。赛蟹黄有几种做法。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两只鲜鸡蛋,一只生的咸鸭蛋,打散搅匀,放两到三勺姜末。然后用普通炒鸡蛋的方法炒熟,最后浇上一勺醋,翻炒几下起锅。这道菜颜色有黄有白,香味浓郁,吃起来味道酷似蟹肉和蟹黄,在我家很受欢迎。 这道菜中,鸭蛋和鸡蛋寒热平衡,姜和醋相得益彰,是一道适合夏天吃的美食。 市场上买的咸鸭蛋往往过咸,不适宜老年人或小孩吃。如果买得到新鲜的鸭蛋,可以在家自己做。一般制作咸鸭蛋是用盐水泡,或是裹泥。这两种方法适合大量生产,家庭采用比较麻烦。我从一位洞庭湖畔的村妇那里学了一个传统的土方法,十分简单好操作,做多少都可以,而且便于储存,推荐给大家: 取新鲜的鸭蛋,不要用水洗,准备一小碗白酒,一碟盐。先将鸭蛋放进酒里蘸湿,然后把蛋的两头沾上盐就成了。用干净的容器或者塑料袋盛装,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两周以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放置的时间长一些,咸味会更重一点。 注意这个方法的要点是鸭蛋不能沾水,否则容易坏。如果蛋壳太脏可以用白酒轻轻擦一下再做。(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