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评论

 昵称1103580 2011-01-11

英语学案导学使用总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等现象。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学案导学的编写原则。

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学习也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学案的编写,绝不是老师老师所要讲授内容的简单照搬,而应是以问题贯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因此学案的编写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服务于学生为宗旨。

导学学案的设计

我们早期的学案以知识点讲解为主,为了避免单纯的呈现知识,我们对讲解知识点所用到的例句设计成练习,增加学生的思考和训练的空间。如,按汉语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汉译英,选择等。因为英语的知识点是很零碎的,知识的种类也是互相交叉,因此从一句话中既可以学到一个词的用法,又能练到时态,语态,句型等语法知识。也解决了学生动嘴不动手,看似会,一写就错误连篇的情况。因此把例句设计成练习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例句中尽可能多的去应用知识。而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才会有能力的发展。但是学案的设计也出现一些失误。如设计的练习过多,旧知识练得过多导致喧宾夺主,有时新知识还没讲,就设计了过多的练习,而且只有知识的讲解,缺少文章理解层面的设计。导致只有树木,而没有森林。因此经过探索和改进,我们的学案改变了过去知识点堆砌的模式,改为既有内容的理解,又有知识的讲练。而且尽量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讲与练的合理分配。下面以阅读教学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导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文章整体理解,培养学生阅读技能(Reading comprehension

      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附有相应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以细节理解为主,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从文章里找到。仅这些练习还不能满足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合理使用这些练习的同时,又充分发掘教材,结合高考对阅读的要求补充设计了深层理解方面的问题,如把握文章主旨,推理,判断等,以及和高考新题型阅读表达相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启发和诱导,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单纯靠课下做阅读理解题才能训练的(而靠课下做阅读理解题是很难保证时间和效果的)。而且我们对学生预习时每次阅读的任务都具体化:第一遍快速阅读,掌握大意,初步获取信息;第二遍仔细阅读,进一步获取信息,挖掘文章深层含义,并回答相应问题。

     2、重点、难点导学,学习语言知识(Language focus)

     在对文章整体理解之后,我们转入语言点的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是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的。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我们要把正面讲解转化成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景。这一环节我们分三部分:

初步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和点 (Good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 

我们把文章中比较好的句子找出来,重点内容挖空,要求学生细读文章后,除了把这些句子在文中找出,把所缺部分补充完整,还要求学生仔细思考所填部分,为什么这一部分重要,有什么重要的短语、句型、语法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敏感度。而这些知识属于三分生,七分熟,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Further study) 

我们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型等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 3)小测试(Test yourself

供老师当堂检测或学生课下自测使用,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

4、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Language usage),即课后反馈训练 (Homework)

      本环节通过翻译句子,造句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特别是对学生在写的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