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湯》 【出典】 原南陽 【組成】 當歸、升麻、柴胡、甘草、黃芩、大黃 【功能】 消炎、清熱、通便。 【主治】 各種痔瘡,大便燥結、便秘,痔核疼痛。 【臨床應用】 適用於痔出血、肛門裂傷、脫肛輕症、婦人陰部癢痛。 【現代藥理】 1 .抗炎:「柴胡皂甘(字上加草)」的抗炎強度與「強體松龍」相似,抗肉芽腫增生比抗滲出作用強。〔當歸〕水提出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能抑制血小板釋出致炎物質。〔甘草〕具皮質激素樣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為「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 2 .通便:〔大黃〕致瀉成分以「番瀉疳(去病換弋) A 」作用最強,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使中遠段結腸的張力增加,蠕動加快,但並不妨礙小腸的吸收功能。 3 .抗菌:〔大黃、黃芩〕均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升麻〕對結核桿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柴胡〕可抗瘧原蟲,抑制流感病毒,並可增強免疫細胞機能。 4 .解熱:〔柴胡、黃芩、升麻〕均有解熱作用。 【加減】 1 .便秘:加重〔大黃〕,再加〔枳實〕。 2 .痔痛:加重〔甘草〕,再加〔乳香、豬膽汁〕。 3 .痔核:合〔桂枝茯苓丸〕。 4 .脫肛便血:加〔黃蓮、生地、黑梔子、黑地榆〕。
5. 如出血多时,加地榆、苦参、仙鹤草、槐花,炎症严重者加银花、连翘或蒲公英、黄柏等,体虚增加党参、黄芪或太子参、茯苓、龙眼肉等。 【用法】 飯前冷服 |
|
来自: gutuchanyu > 《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