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字汤治疗痔疮324例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2-04-03
乙字汤治疗痔疮324例

乙字汤治疗痔疮324例

  我们采用乙字汤治疗痔疮3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痔疮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 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例324例,男181例,女143侧;年龄17~93岁,病程3d~1a按不同分类分为内痔133侧,外痔3O例,混合痔131例,嵌顿痔30例;按不同症状分为出血123例,疼痛95例,脱出106例。对照组150倒,男85例,女65例;年龄19~88岁,病程3d~1a;按不同分类分为内痔45例,外痔20例,混合痔65侧,嵌顿痔20例;按不同症状分为出血68侧,疼痛4o倒,脱出42例。
2 治疗方法
    乙字汤由大黄1 g,当归6 g,升麻1.5 g,柴胡5 g,黄芩3 g,甘草2 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服150 ml 加减:内痔、混合痔出血,加地榆、槐花;混台痔、外痔发炎、嵌顿痔疼痛,乙字汤与麻杏石甘汤合用;Ⅱ~ Ⅱ期内痔、混合痔脱出采用原方服用,气虚之征明显者.加大升麻、柴胡的用量。对照组用消痔宁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阁主附:乙字汤是治疗肛肠疾病的著名方剂,出处无从考证,因结肠形似"乙"字而得名。刘飞跃等认为该方由柴胡10 g、黄芩10 g、当归12 g、升麻6 g、大黄6 g、生甘草10 g组成,其中柴胡、甘草需等量,其因不得而知。)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各类痔的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与体征的改变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75年全国防治肛肠疾病协作会议制定的评定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出血、脱出或疼痛等),检查痔核消失;显效:症状消失,检查痔核缩小;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检查痔核有一定的变化;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变化。
出血  痊愈71%  显效35%  总有效95.9%;
疼痛  痊愈63%  显效19%  总有效94.7%;
脱出  痊愈36%  显效32%  总有效80.2%;


治疗组  痊愈52.5%  显效26.5%  总有效90.4%;

对照组  痊愈33.3%  显效27%    总有效68%



4  病例介绍
    胡某某,男,42岁,200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肛内肿物脱出疼痛3d。患者3d前因大便秘结,排便努挣后肛内肿物脱出无法还纳,疼痛剧烈.行动不便。肛检:肛缘水肿,内痔核脱出约2cm×2.5 cm,色泽紫红,表面糜烂。诊断为嵌顿性内痔治疗:手法复位固定方用乙字汤合麻杏石甘汤服用。2 d后复诊,大便转软,便后肛内肿物脱出,可自己用手法复位,疼痛明显减轻,痔核缩小,肛缘水肿消失。继服5剂后疼痛消失,痔核萎缩,便后无肿物脱出。
4 体会
    乙字汤由大黄、当归、升麻、柴胡、黄芩、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升阳举陷,润肠通便的功效。药味少、用量轻是该方的一大特色。全方用药重量仅18.5 g,犹为称奇的是全方仅有大黄一味为泻药,且用量为1 g,却能达到很好的通便效果。内痔、混合痔出血使用该方时,常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地榆、槐花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功效。混合痔、外痔炎症、嵌顿痔出现水肿疼痛,常由于肺热下移大肠所致,“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该方与麻杏石甘汤合用,则肺热得清,大肠气机通畅,从而使炎症水肿疼痛消失。根据日本医学家筱原央的研究结果表明,乙字汤对肛门水肿有非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类似于消炎痛,该研究结果从药理学方面证实了乙字汤治疗痔疮炎症水肿疼痛的疗效是可靠的。方中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固脱,适用于气虚下降所致的内痔、混合痔脱出。气虚之征明显者,可加大二药的用量以增强疗效。便秘是痔疮患者常见的症状和诱因,该方还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常常一剂见效,而又不会出现致泻作用,可见该方组方之妙。
    综上所述,己字汤治疗痔疮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己字汤对痔疮病中最常见的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内服药物治疗脾虚气陷型疗效较差的缺陷,经大量的临床病例使用,证实该方是治疗痔疮的较为理想的方剂。
参考文献:
[1] 筱原央.汉方制剂乙字汤治疗痔疾的基础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1).36.
[2] 尚文珍.乙字汤治疗痔疮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1996
 

 

乙字汤
出典
  原南阳
组成
  当归、升麻、柴胡、甘草、黄芩、大黄
功能
  消炎、清热、通便。
主治
  各种痔疮,大便燥结、便秘,痔核疼痛。
临床应用
  适用於痔出血、肛门裂伤、脱肛轻症、妇人阴部痒痛。
现代药理
  1 .抗炎:「柴胡皂苷」的抗炎强度与「强体松龙」相似,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强。〔当归〕水提出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能抑制血小板释出致炎物质。〔甘草〕具皮质激素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为「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   2 .通便:〔大黄〕致泻成分以「番泻疳(去病换弋) A 」作用最强,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但并不妨碍小肠的吸收功能。   3 .抗菌:〔大黄、黄芩〕均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柴胡〕可抗疟原虫,抑制流感病毒,并可增强免疫细胞机能。   4 .解热:〔柴胡、黄芩、升麻〕均有解热作用。
加减
  1 .便秘:加重〔大黄〕,再加〔枳实〕。   2 .痔痛:加重〔甘草〕,再加〔乳香、猪胆汁〕。   3 .痔核:合〔桂枝伏苓丸〕。   4 .脱肛便血:加〔黄莲、生地、黑栀子、黑地榆〕。   5. 如出血多时,加地榆、苦参、仙鹤草、槐花,炎症严重者加银花、连翘或蒲公英、黄柏等,体虚增加党参、黄芪或太子参、伏苓、龙眼肉等。
用法
  饭前冷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