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qlServer数据库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 东昊信息网

 昵称3024403 2011-01-12

SqlServer数据库技术考试复习资料0
本文作者:donghao  发布于:6/27/2010  分类:学习资料  点击:13
1 信息: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表征,是客观世界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可以传播和加以利用的一种知识。
信息特点: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
2 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3 数据管理:数据的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  动的集合。
4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5 人工管理阶段三个特点:
(1)数据不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用完就删除。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与程序结合在一起。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
6 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
(2)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文件可以被多    个应用程序使用。
(3)数据文件彼此孤立,不能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
7 数据库系统阶段:为了解多用户、多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需求,人们开始了对数    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领域逐步形成了数据库技术  这一独立的分支。
8 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强。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9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数据集合,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特点:(1)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描述和存储。
(2)具有较小的冗余度。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充性。
(4)为各种用户共享。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数据管理软件,是帮助用户创建、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1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12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广义地讲,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数据库应用程度、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13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
14 数据模型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
二是容易理解;
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中实现。
15 数据模型分为两类:概念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16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次抽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的语言。
17 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
(1)实体(entity):指客观存在并且相与区别的事情。
(2)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实体的属性。
(3)关键字(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4)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5)实体型(entity type):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称为同型实体。
(6)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7)联系(relationship):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普遍存在联系  ,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表现为实体型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以及实体型之间的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
18 概念模型比较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E-R),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椭圆内写属性名,用无向边将属性与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联系名,用无向边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上注明联系类型。联系也具有属性,也要用无向边将联系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
19 常用的结构数据模型有四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20 数据库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构成:
 (1)外模式: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模式的子集,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也是数据库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每一个多模式都是为了不同的应用而建立的数据视图。
 (2)模式: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模式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上的视图。一个数据库中有一个模式。
 (3)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内部表示,即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21 外模式/模式映像:指存在于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指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22 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
23 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属性(attribute)和值域(domain)、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元组(tuple)与关系、关键字或码(key)、候选关键字或候选码(candidate key)、主关键字或主码(primary key)、非主属性或非关键字属性(non primary attribute)、外部关键字或外键(foreign key)、从表与主表。
24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种二维表格结构。
25 数据完整性是指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26 SQL的数据定义功能:可以用于定义和修改模式(如基本表)、定义外模式(如视图)和内模式(如索引).
  SQL定义基本表的语句有:
  CREATE TABLE  创建表
  DROP TABLE    删除表
  ALTER TABLE   修改表
  SQL定义视图的语句有:
  CREATE VIEW   创建视图
  DROP VIEW     删除视图
  SQL定义索引的语句有:
  CREATE INDEX  创建索引
  DROP INDEX    删除索引
26 SQL的数据更新功能:主要包括INSERT、DELETE、UPDATE三个语句。
27 函数依赖的定义: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与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即若它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在Y上的属性值也一定相等),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并称X为决定因素。
28 函数依赖的分类:
 (1)平凡函数依赖和非平凡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R的一个函数依赖,但Y   X,则称X→Y是一个平凡函数依赖。
   若X→Y,但Y不是X的子集,刚称X→Y是非平凡函数依赖
 (2)完全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
 (3)传递函数依赖
 (4)多值依赖
29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INF.
  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则R为第一范式的模式,记为:R∈ INF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关键字,刚称R为满足第二范式的模式,记为R∈ 2NF
  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没有一个非关键字属性是传递函数依赖于候选主键字属性,刚称R为满足第三范式的模式,记为R∈ 3NF
30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要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远行和维护
31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2 E-R模型向关系数据库的转换规则是: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个实体的关键字及联系本身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该关系的关键字为各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5)三个以上的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关键字及联系本身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该关系的关键字为各实体关键字的组合。
33 一个数据库至少应包含一个数据库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
34 SQL Server数据库文件根据其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文件类型:
 (1)主要数据文件(primary file):默认扩展名为“.mdf”,每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要数据文件。
 (2)次要数据文件(secondary file):默认扩展名为“.ndf”
 (3)事务日志文件(transaction log):默认扩展名为“.ldf”
35 SQL Server的系统数据库:
  master数据库、 tempdb数据库、 model数据库、 msdb数据库
36 CREATE TABLE语句的语法
37 向表中添加数据可以使用INSERT语句。
   INSERT[INTO] table_name [column_list] VALUES(date_values)
39 使用DELETE语句删除数据。
40 简单查询 P110
44 查询满足条件的元组p114
 (1)比较大小
 (2)确定范围
 (4)字符匹配:1 %:百分号,代表任意长度的字符串(长度可以是0)的字符串。
                2 _:下画线,代表任意单个字符。
                3[]:表示方括号里列出的任意一个字符。
47 集合函数:
 SUM([DISTINCT|ALL]<列名>)计算一列值的总和(此列必须是数值型)
 AVG([DISTINCT|ALL]<列名>)计算一列值的平均值(此列必须是数值型)
 MAX([DISTINCT|ALL]<列名>)求一列值的最大值
 MIN([DISTINCT|ALL]<列名>)求一列值的最小值
49 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规定表中的每一行在表中是唯一的实体。
50 PRIMARY KEY和IDENTITY约束就是实体完整性的体现
51 域完整性(domain integrity)是指数据库中的字段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或约束。表中的CHECK、FOREIGN KEY约束和DEFAULT、NOT NULL定义都属于域完整性的范畴。
51 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是指两个表的主键和外键的数据应对应一致。它确保了有主键的表中对应其他表的外键的存在,即保证了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了数据丢失或无意义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扩散。
52 6类约束:NOT NULL(非空)约束、 CHECK(检查)约束、 UNIQUE(唯一)约束、 PRIMARY KEY(主键)约束、 FOREIGN KEY(外键)约束、 DEFAULE(默认)约束。
53 主键和唯一的区别 :
 (1)在同一个数据表中,唯一约束可以用来同时约束一个或多个非关键字段中数据的唯一性,而主键约束只允许约束一个字段数据的唯一性或多个字段组合在一起的唯一性。
 (2)在使用唯一约束的字段中允许出现NULL值,而在使用主键约束时,字段中不允许出现NULL值。
54 索引的概念:索引是根据表中一列或若干列按照一定顺序建立的列值与纪录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55 索引的作用:1)快速保存数据
               2)保证数据记录的唯一性
               3) 实现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4)在使用order by、group by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利用索引可以减少排序和分组的空间。
56 聚集索引:将数据行的关键值在表内排序并存储对应数据的记录。
57 非聚集索引:完全独立于数据行的结构
58 视图是保存在数据库中的选择查询,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中派生的虚拟表。
59 视图与数据表之间的本质区别:视图是引用存储在数据中的查询语句动态创建的。它本身并不存储数据,真下的数据依然存储在数据表中。
60 存储过程的概念:存储过程是一种数据库对象,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任务,将一组预编译的SQL语句以一个存储单元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上,供用户调用。
61触发器分为两种类型:AFTER触发器和INSTEAD OF触发器。
62 事务是SQL Server中的执行单元,它由一系列T-SQL语句组成,这个执行单元要么成功完成所有操作,要么就是失败,并将所做的一切复原。
63 事务有四个原则,统称ACID原则: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64 SQL Server中的变量分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其中,全局变量的名称以“@@”字符开始,由系统定义和维护;局部变量的名称以“@”字符开始,由用户自己定义和赋值。
65 某商业集团数据库有三个实体集
一、“商品”实体集,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等;
二、“商店”实体集,属性有商品号,商店名,地址。
三、“供应商”实体集,属性有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地址。
供应商与商品间存在“供应”关系,每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向多个供应商订购,供应商供应商品有月供应量;商品与商店间存在“销售”联系,每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在多个商店销售,商店销售商品有月计较数。
(1)根据上述语义画成E-R图,标明实体,联系类型,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本文出自: 东昊信息网, 原文地址: http://www./post/1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