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由《蜗居》引发的探讨在聂永军代表和梁占田、迟呈君两位委员间展开。
住房难不难?
聂永军代表七年没还清购房外债
梁占田:看过《蜗居》后感触很深,它反映了住房给工薪阶层以及其背后的家庭所带来的喜怒哀乐,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剧中出现的夫妻关系、工作压力等。
《蜗居》恰好点出工薪阶层住房难题这个时代隐痛,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应从住房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现行矛盾解决等方面,把这一问题捋顺、解决好。
聂永军:《蜗居》我没看过,但切身感受着都市工薪族的住房难。从工资看,我每个月的工资是1700元左右,妻子是1200元,住房是单位以前建的集资房,但七年前因为购房,至今还留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
梁占田:工薪层是社会中坚力量,无论是年龄段、工作岗位、事业发展周期,还是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群,这个人群的住房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聂永军:确实有些难,比如我,为什么七年了还没还上外债?因为孩子一直有病,需要常年花钱治疗,而且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料,目前的工薪层,基本上都是上承四位老人,下启一个儿女。
我现在是标准的“月光族”,即便孩子不生病,刨除家庭正常开销,需要还多少年我都没有办法计算,感觉有点迷茫。
迟呈君:现在多数工薪族都是大学毕业没几年,他们的生存轨迹基本都是赚钱、存钱、租房、买房,赚了点钱,即便再省吃俭用,多年后买到的仍然是很拮据的小房子,还有的到最后甚至仍攒不够钱,因为一边是房价在涨,另一方面却是存的钱贬值了。
工薪阶层这种状态,不管到哪个年代,只要政府不在住房方面有所帮助,仅靠自己很难买得起房,或者买很拮据的二手房或者交了首付当房奴,全部资产到个人手里不一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梁占田:高房价对谁产生压力?对迟委员一定不会产生压力,对我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对于聂代表那样普通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多少经济基础,又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压力都在他们身上。
怎么解决住房难?
在稍微偏僻的地点建“两限房”
记者:从我省情况看,五路安居工程切实解决了许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但一些收入比他们稍高的工薪阶层,却由于不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范畴,仍生活在《蜗居》的真实写照当中,这部分人怎样才能圆住房梦?
聂永军:可不可以将廉租房的标准适当上调,建一些公共租赁房,每个月交几十块钱租金,解决这部分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
梁占田:但这也不是长远的解决方法,一些工薪阶层在攒了一些钱后,可能还是买不起房。就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工资收入还是落后于房价的。
迟呈君:还有一个办法,比如“两限房”,可建在城郊,既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也解决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对城市正在膨胀的人群也是一件好事。政府可以限定房地产开发商赚取微利,限定选取稍微偏僻的地点。
这样一来,比如大学生就业几年后,应该就可以买得起这样的房子,就不用再做“蜗居族”了。可以搞城市交通专线,缓解交通;另外,缓解了市内租房拥挤状态,各种社会问题也迎刃而解。
“不会超过2000元/平方米”
聂永军:如果按照长春现在的房价,选一块适合广大工薪层的理想家园,位置最可能选在哪里?房价可以控制在多少钱范围内?
迟呈君:南部就不要考虑了,我认为北城很合适,如果要建多层或者小高层,土建成本约在600元/平方米,城市配套和土地出让金约在700元/平方米,刨除其他一些费用外,房地产开发商如果(每平方米)再赚二三百,这样的利润就不小了。价格一定不会超过2000元/平方米。一般的工薪层基本上工作几年就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鼓励小开发商去建这些房
聂永军:但开发商在利润很小的情况下还会做吗?会不会担心卖不出去?
迟呈君:政府及时给予配套支持,这是最重要的,薄利多销,基本都是小开发商做的项目,大开发商不会做这些事。如果政府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也不会有很多消费者来买。
梁占田:现在拿地是招拍挂,市场化,地好了,大家都去竞争,小的竞争不过大的,但政府还不会去打压,因为这是市场行为。作为小地产商来讲,政府还要给予政策倾斜,比如某块地,就不通过招拍挂,为解决特定人群的住房问题,市场值50元/平方米,我给开发商40元/平方米,这样可以将实惠给老百姓。当然,还要有些配套措施。
迟呈君:有些时候,小开发商的生存是比较难的,如果像梁委员说的那样,把一块地定下来,就是解决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相信会有很多小开发商去做的。
配套设施建设一定要跟上
记者:如果真有这样一块理想家园,似乎仍有几个问题不好解决。首先,如何扭转工薪层的观念,许多人仍抱有“宁可南迁一山,不向北挪一砖”的观念;第二,配套设施,比如各种交通设施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如果跟不上,会否出现南方某些城市保障房受冷落的局面?
聂永军:如果我现在没有房子,而且还有一点积蓄的话,我一定会考虑这样的小区,至于位置和配套设施建设都不是问题,原因就是比市区内的商品房便宜太多了,即便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也要买的。另外一方面,从长春公交发展的情况看,公交线路已向郊区规划布局,各个偏僻的地点早晚都能通上公交车。
梁占田:解决这些问题,须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是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又要将开发商的利润限制在微利范围内。第二,选择的地点,政府要把环境建设、配套设施、各项服务等公共产品都安排好,规划进去。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本地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如何获得发展?我看这一块是他们可以有作为的空间。一些好的地块和项目,无法与大的房地产商竞争,倒不如把这类项目做好。
要避免“两限房”走样
记者:有南方媒体报道,某些地方去年建的经济适用房目前仍然空着,一些城市试水的“两限房”因为种种原因也受到冷落。
梁占田:在我国住房制度的设计中,三类人群中的工薪层原本是有安排的。经济适用房就是针对这部分人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经适房没有很好地实际操作起来,有点走形了。因为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抽起号来就不一定那么回事了。住房制度后面还需要有观念形态、体制机制等上层建筑方面做支撑才能搞好,需要一套体系与其配套实施。
记者:实际上,即便没有两位委员关于“两限房”的提法,中央经济工作会也曾指出,要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商品房供应,从长春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刨除“两限房”的设想,多建这样的商品房,难吗?难在哪?
迟呈君:如果有政府支持、引导和配合,就能做得很好。就像梁委员刚才所说的基本条件,特别是配套资源方面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些的话,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实政策支持不需要太多。
长春房价怎么样?
“可真不低啊” “确实不低了”
记者:现在坊间有一种声音是针对一些房地产巨头的,比如,根据某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长春的新房均价还不到4000元/平方米,但就在上个月,长春新开盘商品房均价已接近5000元/平方米,很多市民在抱怨,一些开发商有恶意哄抬房价嫌疑。迟委员,您作为地产界人士,对此如何看?
迟呈君:现在的长春房价可真不低啊,南部新城有些盘已达到9000元/平方米,少一点也达到了7000元/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70万,上班族要赚多少年?在长春这样的城市,这样的水平确实不低。
梁占田:一般是用房价居民收入比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来衡量。按照这个标准来论,目前看,长春的房价确实不低了,因为从全国来说,长春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都不是很高的。三四年前,长春可以说是二线城市,三线房价,大体上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但现在看,长春已经差不多是二线城市房价了。
迟呈君:前年时,南湖大路住宅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现在最低也达到6500元/平方米,一年多点儿时间,涨了2000元/平方米。
聂永军:长春现在的房价太高了,据我所知,还有很多房子建好之后一直在空置着。政府是不是应该将监管的触角放得更深、更长些呢?再一个,有开发商哄抬价格的成分吗?
迟呈君:其实还与长春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向南迁移有关系。那里的环境的确改善得很好,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教育资源都在向这里倾斜,再加上南部新城开发,南湖大路和亚泰大街等位置,基本上算是市中心了,有一部分人群在那里买房,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但这部分人并不是主流人群,而是个别的高收入群体。因此,这2000元/平方米的涨幅,更多的是涨给这部分人的。像《蜗居》里那样的工薪阶层,则没有必要将眼光盯在这里。
聂永军:物价涨其实可以理解,但有些开发商动不动就喊出一万多元每平方米。
梁占田:近些年,政府对房价的调控,多是税费调控等手段,因为它毕竟是市场行为。但对于个别开发商哄抬价格等违背市场规则的行为,政府有责任进行行政上的约束和管理。如果缺乏政府监管,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
记者:除了这里,长春东部甚至北部,有一些盘也喊出了四五千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有水分或者泡沫吗?
迟呈君:我不敢说有没有,但有些盘的确在配套设施和提供服务方面,都做得不错。
梁占田:中远期按照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看,两限房是个期待。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恐怕还需要有个过程,还有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和克服。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和研究。(记者 窦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