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显然不善于借鉴 【原文】子之相燕,贵而主断。苏代为齐使燕,王问之曰:“齐王亦何如主也?”对曰:“必不霸矣。”燕王曰:“何也?”对曰:“昔桓公之霸也,内事属1鲍叔,外事属管仲,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今齐王不信其大臣。”于是燕王因益大信子之。子之闻之,使人遗苏代金百镒,而听其所使之。 【译文】子之做了燕国的相国,地位高贵而专权独断。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哙问他说:“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苏代回答说:“齐王必然不会称霸了。”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从前齐桓公称霸时,内政的事归属于鲍叔,外交的事归属于管仲,齐桓公披头散发玩弄女人,每天在宫内街道中游玩。如今的齐宣王不相信大臣。”于是燕王更加相信子之了。子之听说后,派人给苏代送去黄金百镒,而且听凭苏代使唤自己。 【说明】本节是对第三节“要善于借鉴”的说明而举的例子,人类就是在不断借鉴别的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借鉴是了解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个燕王显然不是一个善于借鉴的人,不错,齐桓公确实是不问政事而全权委托给管仲、鲍叔,但他委托了两人,一人管内,一人管外,有了这样一个互相牵制、制约,以及分权,那么任何人都不能专权独断了。而燕王自以为借鉴了好的经验,将政权委托给一个人,这样怎么不会形成专权独断呢?所以子之对苏代真是感激涕零、感恩图报了。 —————————————————— 【注释】1.属:《周礼•地官》:“凡国之卖儥,各帅其属而嗣掌其月。”《荀子·王制》:“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韩非子·诡使》:“上世之所以立廉耻者,所以属下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汉书•萧何传》:“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广韵·烛韵》:“属,附也。”这里用为归属之意。 |
|
来自: 传统文化网站 >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