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两千多年的谜题:《周易》中的数字“三”与坎象

 寒山僧踪 2011-01-13

周易卦爻辞中使用最多的数字是“”,共出现23次在21处:

 

1初筮告,再三渎(

2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上六)

3其邑人三百户(九二)

4终朝三褫之(上九)

5王三锡九二)

6王用三驱,失前禽(九五)

7三岁不兴(同人九三)

8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9不得,凶(上六)

10昼日三接(

11三日不食(明夷初九)

12田获三狐(九二)

13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六三)

14三岁不觌(初六)

15革言三就,有孚(九三)

16妇三岁不孕(九五)

17、三岁不觌上六

18田获三品(六四)

19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九五)

20三年克之(既济九三)

21三年有赏于大国(未济

 

以下试解之。

 

1、蒙卦: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蒙卦下坎,坎为三;上艮,艮为止,引申为不告。

 

李守力按: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 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天),屏蔽低级信息(鬼神),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心才会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的时候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100%),所以能得出准确的预测。如果再一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准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准确率只有2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能息跌落原理虽是我的总结,其最早的理论源头就在《周易》蒙卦: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者守正义,至诚不二之心谓之者占卜义,贞人就是先知。守正为体,占卜为用。 如果心邪不端,即使是第一次占卜,也没有准确率可言,所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这就是利贞

 

 

2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荀爽:下三阳动而自至者也。三人谓下三阳。

朱熹:上六、下应九三,九三爻与下二阳,需极并进为不速三人之象。

赞同二贤之解。

又,需卦上坎,坎为三。

 

 

 

3、讼卦九二:其邑人三百户

按:讼卦下坎,坎为三。二爻为大夫。郑玄注《礼记》中说,三百户是小国下大夫之制”。

 

 

4、讼卦上九:终朝三褫之

按:讼卦上乾,乾之卦符(乾三连)与古文“三”相同,此以形似取象。

 

 

5、师卦九二:王三锡命。

按:师卦下坎,九二为坎之中,坎为三。

 

 

6、比卦九五:王用三驱,失前禽

按:师卦与比卦是互覆的关系。师卦九二相当于比卦九五,比卦九五为坎之中,坎为三。

 

 

7、同人卦九三:三岁不兴

按:九三、九四两爻欲与六二亲和,遂分别与九五发生对峙,妄想离间二五之间的融洽关系,故曰“不兴”;三四五(对峙的三方)组合为乾卦,乾之卦符(乾三连)与古文“三”相同,此以形似取象,故曰“三岁”。也可以认为,二五之间要经历九三、九四与九五的对峙才能相会,三四五三个阳爻代表三年,故曰“三岁不兴”。

 

 

8、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按:详细解读见19条巽卦九五一节。

 

 

9、坎卦上六:不得,凶

按:上坎,坎为三。

 

 

10、晋卦:昼日三接

按:晋卦三至五互坎,坎为三。

 

 

11、明夷初九: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按:明夷卦下二三四互坎也,坎为三。

 

 

12、解卦九二:田获三狐

按:九二为下坎之中,坎为三。

 

 

 

13、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李守力按:《周易》中的三爻多有疑惑,“或”字一共出现了16次,而在三爻爻辞出现的频率最多,有七个卦10

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讼卦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师卦六三:师或舆尸,凶。

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中孚卦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小过卦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其他: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或,作或者、疑惑讲,表示有两种可能。因为三爻即将离开下卦去往上卦,犹如脚踩两只船。损卦六三也是如此,或者变动,或者不动。如果变,则是损之大畜,大畜下乾,乾之卦符(乾三连)与古文“三”相同,此以形似取象,故曰“三人行原来损卦六三与上九相应,现在六三阴爻变成了阳爻,大畜卦九三与上九不应,故曰“则损一人”。

 

六三如果不动,上九就会高兴地来与六三聚会,故曰“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说文》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徐鍇曰:止,不通也。”可见“疑”有停止的意思。“三则疑”是指六三停止不前。我们再对照上九爻辞“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上九利有攸往,得六三之臣,与“一人行,则得其友”意义相似。

 

以上解读损卦六三爻辞和象传,没有采用“损由泰来”的“卦变说”,而是直接从六三爻位的功能论证。为什么六三爻一动,三个爻就一起动呢?泰卦初九,否卦初六均曰“拔茅茹”,这是因为下卦都是三个相同的阳爻或阴爻,所以会出现联动现象。损卦六三动变为大畜,下乾三连也是如此,六三一动为阳,连同初九九二一起动,故曰“三人行”。

 

 

 

14、困卦初六:三岁不觌

按:与17条丰卦上六“三岁不觌”同。困卦下坎,初六与九四相应,三至六互大坎。丰卦上六与九三相应,二至五互大坎,应爻皆处于大坎之中,坎为三。

 

 

 

15、革卦九三:革言三就,有孚

三至五互乾,乾之卦符(乾三连)与古文“三”相同,此以形似取象。又九三处于二至六大坎中,坎为三。

 

 

16、渐卦九五:妇三岁不孕

按:巽为长女,引申为妇;为不果,引申为不孕。渐卦下互坎与巽初接,坎为三,故曰“妇三岁不孕”。

 

 

17、丰卦上六“三岁不觌”

按:见14条困卦初六“三岁不觌”。

 

 

18、巽卦六四田获三品

按:初至四互大坎,坎为三。

《周易正义》巽卦六四注:三品者,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橱也。此语见于《礼记》王制,称岁则三田。

 

 

19、巽卦九五: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按:初至四互大坎也,坎为三。巽九五即巽之蛊,蛊卦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因为上艮为山为止,引申为界,巽为进退。艮巽合之则可取象为“以某日为界进退之”,二卦故有“先三日,后三日”之系辞。

两卦的不同之处,蛊为造事之端甲为十天干之首,蛊卦故以为甲日为界而进退,故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彖》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彖传强调“终则有始天行也”,与我们的解读相通。郑康成过:“甲者,造作新令之日,甲前三日,取改过自新,故用也。甲后三日取丁宁之义,故用也。见孔《疏》正义所引,但反对郑康成之解。孔《疏》时时以王弼注本卫道士的面貌出现,似乎非王弼之说不能立)。

而巽为申命,变更之事也。庚,更也。故以“庚日”为界进退之。申命“无初有终”,因是变更之事,申命之前不论矣,申命之后则有法可依,此即无初有终”。正义曰:“申命令谓之庚,民迷固久,申不可卒,故先申之三日,令著之后,复申之三日,然后诛之,民服其罪,无怨而获吉矣,故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也。 
 

20、既济卦九三:三年克之

按:既济九三为互坎之中,坎为三。

 

21、未济卦九四:三年有赏于大国

按:既济未济为错综卦。未济九四相当于既济九三,亦是坎之中,坎为三。

 

 

【总结】:

 

以上21例中有19例以“坎为三”释读,只有2例以“乾三连”释读。乾卦符与“三”字同好理解,为何“坎为三”呢?据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其《双剑誃易经新证》一书中考证:“坎”与“三”古音并隶侵部,所以“坎”与“三”相通。

 

廖名春先生在其“楚简《周易·颐》卦试释”一文考证“三”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和湖北郭店楚简均写作“晶”,《说文》:“曑,商,星也。从晶,()声。”段玉裁注:“(曑)今隶变为参。”“参”可省作“晶”。而“参”同“三”。《广雅·释言》:“参,三也。”《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杜预注:“三分国城之一。”

 

李守力按:上海楚简和河北郭店楚简的“晶”字即是“三”字。参,读shēn,三sānshāng,水shuǐ 古音并隶侵部,读音接近,故参、三、商、水有通用的可能。参,为二十八宿中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属水,为参水猿。西方七宿中只有参星属水,可能是古音相通的缘故。坎为水,故坎为参,参即三,故“坎为三”。

 

数字“三”,《周易》出现的最多,有23次。其他,数字,出现5;数字,出现1,还有一处为;数字,出现3;数字,出现1;数字,出现1;数字,出现5出现2;另外,还有亿出现1

 

我们发现《周易》的作者使用数字并没有参照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和后天八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但先天数、后天数起源也很早,这只能说明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数不属于《周易》体系,而它们很可能是《连山》《归藏》体系。特别是洛书九宫,起源甚早,中医、明堂、风水、奇门、太乙皆以洛书九宫为规范,《尚书》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禹别九州”,《汉书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赐洛书”。这都表明洛书是《连山》体系。《老子》思想明显是《归藏》易,《老子》文句总是阴在前,阳在后,《坤乾》也(孔子称《归藏》为《坤乾》,因为《归藏》首卦坤,次为乾)。

 

所以后世研究易学和道学,不能说全是《周易》,虽然说《连山》《归藏》失传了,但它们的一部分悄然隐藏在易学中,特别是易学的支流——术数里面会有更多《连山》《归藏》的遗存。过去儒者今之学者鄙视术数,此贤者之过也。

 

 

(李守力后记:破译《周易》中的数字可谓难矣,2000多年了一直没有答案,该课题的完成原本也没有预期,直到近日查阅于省吾《双剑誃易经新证》,以及上海楚简和郭店楚简的考古文献,才得以发现“密钥”。由于时代变迁,语言语音的变化,在先祖那里一个简单的《周易》体例竟成了千古谜题。可见训诂和考古的重要性。2010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