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伍波薩他經[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東園鹿母堂。那時,世尊在伍波薩他日為比庫僧圍繞而坐著。
當時,具壽阿難於深夜過初時分後,從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對世尊如此說:
“尊者,深夜已過初時分,比庫僧已坐了很久。尊者,願世尊為比庫們誦巴帝摩卡!”
如是說已,世尊默然。[2]
具壽阿難於深夜過中時分後,再次從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對世尊如此說:
“尊者,深夜已過中時分,比庫僧已坐了很久。尊者,願世尊為比庫們誦巴帝摩卡!”
如是說已,世尊默然。
具壽阿難於深夜過後時分後,明相已出之黎明時,第三次從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對世尊如此說:
“尊者,深夜已過後時分,明相已出之黎明時,比庫僧已坐了很久。尊者,願世尊為比庫們誦巴帝摩卡!”
“阿難,會眾不清淨。”
當時,具壽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摩訶目犍連)這樣想:
“世尊到底因哪個人才這樣說:‘阿難,會眾不清淨’?”
當時,具壽馬哈摩嘎喇那作意以心了知一切比庫僧之心。具壽馬哈摩嘎喇那見到那個破戒、惡法、不淨、形跡可疑並覆藏所作,非沙門自稱沙門,非梵行者自稱梵行者,內裏腐敗、漏泄,秉性惡劣的人坐在比庫僧中。見了之後走到那個人跟前,然後對那人這樣說:
“起來!朋友,世尊已見到你了,你不能與比庫們一起共住!”
如是說已,那人默然。
具壽馬哈摩嘎喇那再次對那人這樣說:
“起來!朋友,世尊已見到你了,你不能與比庫們一起共住!”
那個人再次默然。
具壽馬哈摩嘎喇那第三次對那人這樣說:
“起來!朋友,世尊已見到你了,你不能與比庫們一起共住!”
那人第三次默然。
當時,具壽馬哈摩嘎喇那抓住那人的手臂然後趕出門外,下了門栓後,走到世尊跟前,然後對世尊這樣說:
“尊者,那個人已被我趕走,會眾已清淨。尊者,願世尊為比庫們誦巴帝摩卡!”
“摩嘎喇那,真稀奇啊!摩嘎喇那,真少有啊!那個愚人非要等到被抓住手臂[趕出去]。”
當時,世尊告訴比庫們:
“諸比庫,你們現在應作伍波薩他,誦巴帝摩卡。諸比庫,從今日以後,我將不再作伍波薩他,誦巴帝摩卡。諸比庫,若如來于不清淨的會眾中誦巴帝摩卡,無此道理,不可能!”
“諸比庫,大海有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到這些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哪八種呢?
諸比庫,大海逐漸向下、逐漸傾斜、逐漸深入,而不會忽然陡峭。諸比庫,以大海逐漸向下、逐漸傾斜、逐漸深入,而不會忽然陡峭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一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大海之定法是不會超越海岸。諸比庫,以大海之定法是不會超越海岸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二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大海不與死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屍,則迅速運其至岸邊、沖上陸地。諸比庫,以大海不與死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屍,則迅速運其至岸邊、沖上陸地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三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凡所有的大河,諸如:恒河、亞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薩拉菩河、馬希河,當它們到達大海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為‘大海’。諸比庫,以所有的大河,諸如:恒河、亞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薩拉菩河、馬希河,當它們到達大海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為‘大海’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四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無論世間之眾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會因此而覺得不足或充滿。諸比庫,以無論世間之眾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會因此而覺得不足或充滿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五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大海唯有一味,即鹹味。諸比庫,以大海唯有一味,即鹹味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六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于大海。
再者,諸比庫,大海有許多寶物、各種寶物,這些寶物諸如:真珠、摩尼、琉璃、硨渠、玉石、珊瑚、銀、金、赤珠、貓眼石。諸比庫,以大海有許多寶物、各種寶物,這些寶物諸如:真珠、摩尼、琉璃、硨渠、玉石、珊瑚、銀、金、赤珠、貓眼石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七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再者,諸比庫,大海乃大生類的住處,這些生類有:帝彌、帝明嘎喇 帝彌拉賓嘎喇[3]、阿蘇羅、龍、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長的生物、二百由旬長的生物、三百由旬長的生物、四百由旬長的生物、五百由旬長的生物。諸比庫,以大海乃大生類的住處,這些生類有:帝彌、帝明嘎喇 帝彌拉賓嘎喇、阿蘇羅、龍、甘塔拔,在大海中有百由旬長的生物、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長的生物故,諸比庫,這是大海的第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諸阿蘇羅喜歡大海。
“諸比庫,正是如此,於此法、律中有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到這些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哪八種呢?
猶如大海逐漸向下,逐漸傾斜,逐漸深入,而不會忽然陡峭。正是如此,諸比庫,於此法、律中次第而學、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會頓然了知通達[4]。諸比庫,以於此法、律中次第而學,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會頓然了知通達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一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大海之定法是不會超越海岸。正是如此,諸比庫,凡由我為諸弟子所制定的學處,我的弟子們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違越[5]。諸比庫,以凡由我為諸弟子所制定的學處,我的弟子們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違越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二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大海不與死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屍,則迅速運其至岸邊、沖上陸地。正是如此,諸比庫,若有人破戒、惡法、不淨、形跡可疑並覆藏所作,非沙門卻自稱沙門,非梵行者卻自稱梵行者,內裏腐敗、漏泄,秉性惡劣。僧團不與他共住,迅速集會而舉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團中間,其時他也已遠離僧團,而僧團也[已遠離]他。諸比庫,以若有人破戒、惡法、不淨、形跡可疑並覆藏所作,非沙門卻自稱沙門,非梵行者卻自稱梵行者,內裏腐敗、漏泄,秉性惡劣;僧團不與他共住,迅速集會而舉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團中間,其時他也已遠離僧團,而僧團也[已遠離]他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三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所有的大河,諸如:恒河、亞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薩拉菩河、馬希河,當它們到達大海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為‘大海’。正是如此,諸比庫,有此等四種種姓: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從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為‘沙門釋迦子’。諸比庫,以有此等四種種姓: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從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為‘沙門釋迦子’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四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無論世間之眾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會因此而覺得不足或充滿。正是如此,諸比庫,即使眾多比庫於無餘涅盤界而般涅盤,涅盤界也不會因此而覺得不足或充滿[6]。諸比庫,以即使眾多比庫於無餘涅盤界而般涅盤,涅盤界也不會因此而覺得不足或充滿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五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大海唯有一味,即鹹味。正是如此,諸比庫,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脫味[7]。諸比庫,以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脫味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六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大海有許多寶物、各種寶物,這些寶物諸如:真珠、摩尼、琉璃、硨渠、玉石、珊瑚、銀、金、赤珠、貓眼石。正是如此,諸比庫,此法、律有許多寶物、各種寶物,這些寶物諸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諸比庫,以此法、律有許多寶物、各種寶物,這些寶物諸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七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又猶如大海乃大生類的住處,這些生類有:帝彌、帝明嘎喇、帝彌拉賓嘎喇、阿蘇羅、龍、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長的生物、二百由旬長的生物、三百由旬長的生物、四百由旬長的生物、五百由旬長的生物。正是如此,諸比庫,此法、律乃大生類的住處,這些生類有:入流,為作證入流果之行道者[8];一來,為作證一來果之行道者;不來,為作證不來果之行道者;阿拉漢,為阿拉漢之行道者。諸比庫,以此法、律乃大生類的住處,這些生類有:入流,為作證入流果之行道者;一來,為作證一來果之行道者;不來,為作證不來果之行道者;阿拉漢,為阿拉漢之行道者故,諸比庫,這是於此法、律中的第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此之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諸比庫,於此法、律中乃有此等八種稀有、未曾有之法。見到這些後,比庫們喜歡於此法、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