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是西北人口最多的省份,地处西北、中原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陕西,由于经济欠发达,人口发展除自然变动外,流速快、流量大、净外出是陕西人口的显著特点。2008年末常住人口为3762万,占全国的2.84%,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由高到低排第17位,与2007年相比,净增14万人,增长0.3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自然增长率为4.08‰。城镇化率42.1%。与全国相比,常住人口增速低0.13个百分点,出生率低1.85个千分点,死亡率低0.85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低1个千分点,城镇化率低3.6个百分点。2008年的陕西人口,在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总量保持低增长、低生育水平相对稳定和文化素质逐渐提高的良好发展趋势,经济活动人口(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特点凸现。
一、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参与意愿增强
劳动参与率的高低是一个地区人口劳动参与意愿的强弱反应,主要说明劳动力市场的活跃水平。近几年的调查资料显示,陕西经济活动人口的参与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劳动参与率达73.04%、城镇达60.72%的高水平,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2.35和1.19个百分点。我们可以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的劳动参与意愿大大增强。特别是农村地区,年轻夫妇双双外出打工,用可观的收入盖起了一幢幢漂亮小楼,从而也刺激了大量的农村青年男女外出务工经商,使本来就高的农村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幅度高于城镇。
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一方面说明陕西经济活动人口参加劳动的意愿增强,劳动力市场活跃;另一方面,又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参与率
|
表1 |
|
|
|
|
|
单位:% |
年 份 |
全 省 |
城 镇 |
小计 |
男 |
女 |
小计 |
男 |
女 |
2006 |
70.69 |
75.4 |
66.11 |
59.53 |
66.75 |
52.5 |
2007 |
72.87 |
76.95 |
68.89 |
60.04 |
66.8 |
53.46 |
2008 |
73.04 |
77.01 |
69.1 |
60.72 |
67.65 |
54.01 |
二、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明显上升
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的劳动合同,是指雇员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就工作期限、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内容而签订的书面契约,包括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2008年,签订合同的比重由2007年的50.06%上升到53.34%,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上升了5.13个百分点。说明《劳动合同法》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劳动合同制度的规范化,增强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设和发展。
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
表2 |
|
|
|
单位:% |
年份 |
签订合同 |
签订固定期合同 |
签订长期合同 |
未签订劳动合同 |
2008 |
53.34 |
22.9 |
30.44 |
46.66 |
2007 |
50.06 |
17.77 |
32.29 |
49.94 |
三、经济活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比重提高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社会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调节器”,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程度越高,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程度也就越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为主体,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列入“民生八大工程”。在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实施,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态势,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实行按照“保基本,广覆盖,能转移,可持续”的十二字方针,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和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特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
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陕西经济活动人口(不包括16岁及以上的在校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和16岁以上在劳动能力但没有参加劳动意愿的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比重为13.11%和95.29%,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1.88和4.19个百分点。从分城乡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城市最高为54.66%,镇为17.93%,农村仅为3.31%;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最高为98.21%,其次是镇为93.28%,城市最低为83.47%。
经济活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
表3 |
|
|
|
单位:% |
|
2008年 |
2007年 |
基本养老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 |
基本养老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 |
全省 |
13.11 |
95.29 |
11.23 |
91.1 |
城市 |
54.66 |
83.47 |
58.58 |
76.43 |
镇 |
17.93 |
93.28 |
16.89 |
82.34 |
农村 |
3.31 |
98.21 |
1.05 |
95.77 |
四、15—64岁人口的总负担系数减轻
近年来,陕西和全国一样,正处在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连续10多年持续上升,2008年已经达到2756万人,与此同时,随着人口 “老龄化”,0-14岁少年儿童比重降低,总负担系数下降,由2005年的39.55%降低到2008年的36.47%,而老年人口的负担系数却由2005年的11.97%上升到2008年的12.24%。人口学角度的负担减轻并不意味着经济方面负担的减轻。除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以外,2008年陕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337万人,并有5.4%的家庭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独居,老年空巢家庭增加。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社会、企业和家庭的负担,年轻人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相应加重。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和社会照料问题将更加突出,向我省的社会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劳动力负担系数情况 |
表4 |
|
|
单位:% |
年份 |
总负担系数 |
少年儿童抚养比 |
老年人口抚养比 |
2005 |
39.55 |
27.57 |
11.97 |
2008 |
36.47 |
24.23 |
12.24 |
五、外出务工经商人口的首选地为广东省
陕西是外出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到其他省的人口占到调查常住人口8%以上,省内跨市的外出人口占到4.43%;在全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省外占44.34%,省内跨市占23.29%,说明我省外出人口有近50%的人在省外活动。从到外省人口的地区构成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占50%以上,2007年为51.10%,2008年为50.17%,珠三角的比重要更大一些,占到了三分之一;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所到的省份看,广东是首选,占出省人口30%左右,其次是浙江占6.44%,江苏占6.10%,河南5.53%。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外出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外出地以工业较为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的地区为重点。
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构成情况 |
表5 |
|
|
|
|
单位:% |
|
外省 |
|
年 份 |
小计 |
长三角地区 |
珠三角地区 |
其他省 |
省内市外 |
2007 |
45.42 |
18.04 |
33.05 |
48.91 |
20.14 |
2008 |
44.34 |
17.47 |
32.7 |
49.83 |
23.28 |
六、外出人口的文化素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外出人口年龄轻,文化素质高。50%的外出者年龄在20—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岁;他们以初中程度为主,占到60%多,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高于全省8年的平均水平。
七、毕业后未工作和因单位原因的失业人口比重加大
城镇失业人口的重心发生转移。人们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按失业原因将其分为毕业后未工作、因单位原因失取原工作、因本人原因失取原工作、承包土地被征用、离退休、料理家务和其他七种,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毕业后未工作的比重为31.40%,因单位原因失取原工作的占29.96%,与2005年相比,两者都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企业用工减少以及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