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医对穴位的新研究

 摄生苑 2011-01-17
 
西医对穴位的新研究
 
中府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故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应。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尺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尺泽穴有降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实验观察,针刺尺泽穴对肠蠕动有调整作用,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或直肠的蠕动增强。

    列缺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列缺穴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呼吸道阻力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使支气管哮喘得以平复。针刺列缺穴,配太溪可引起膀胱的收缩反应,使排尿量增加,同时还可增加肾功能,增加酚红排出量,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这种效应可持续2-3小时,再针刺时仍有效。针刺列缺穴又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通过血管容积描记法观察发现,针刺列缺穴可引起小腿血管容积变化,产生血管收缩现象。

    太渊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证明,针刺太渊穴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的呼吸机能加强。临床观察,针刺太渊穴对咯血及脑出血均有显著效应,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三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鱼际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鱼际穴有平喘作用。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动物实验都表明,哮喘的发作,与血浆和肺组织中环磷酸腺苷含量及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降低有关,针刺鱼际穴2周后,血浆环磷酸腺苷含量及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均较针前显著升高,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针刺鱼际,还可以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少商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少商穴有助于CO中毒所致昏迷病人的苏醒,使血中CO性血红蛋白解离,血中CO含量减少。

合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刺合谷穴对人体机能有着广泛的调整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重刺激可使大脑皮层运动抑制,轻刺激可使之兴奋。对免疫系统影响较大,可使细胞免疫趋于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玫瑰花环形成细胞、非活性玫瑰花和淋巴细胞转达化率。针刺可使正常人血清中球蛋白含量增加,病理情况下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抑制炎症灶白细胞游出。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是针对不同机体状态实施调整作用的结果。针刺合谷对消化系统有调整作用,可使胃蠕动波幅升高,胃蠕动增强,胃总酸度、游离酸度、胃蛋白酶偏低的患者恢复正常。重刺激可使食道癌患者的食道加宽,肿瘤部位上、下段蠕动明显增强,钡剂通过肿瘤所在狭窄处速度加快。针刺合谷等穴可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呼吸道阻力,缓解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起到平喘作用。针刺合谷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液环循,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波幅明显降低;对血管舒缩功能亦有调节作用,轻刺激手法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后作用,用重刺激手法可引起血管舒张反应,对血压的调整作用呈双向性,并可使高血压和早期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脑电图波型得到改善,重搏波好转,波幅增高,上升时间缩短,主峰变锐,说明针刺合谷能降低脑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弹力,增强血液供应,从而改善脑供血。当白细胞偏低或偏高时,针刺合谷对其有明显调节作用,并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症状好转,血小板上升。对于疾病引起的血沉增高,针刺后随症状好转,血沉逐渐下降。针刺合谷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但卵磷酯无变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性腺功能、甲状腺机能、垂体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功能以及血糖的良性调整作用。有实验表明,针刺合谷等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从而起到催产作用,此作用主要与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有关。针刺合谷等穴还可使缺乳妇女血中泌乳素增加。针刺合谷穴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机理主要是抑制对侧皮层第二体感区直接电反应和皮层牙髓诱发电位,束房核在针刺镇痛中也居重要地位,实验证明,针刺合谷穴可提高人体的痛阈和耐痛阈,其有效镇痛点比其它穴位相对多而且作用快,尤其对头、面、躯干、颈、四肢等处镇痛作用显著,是针麻的常用穴。

手三里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手三里穴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手三里穴可使胃蠕动增强。用阻断血流方法,针刺手三里穴,可使直肠蠕动增强。针之还能使空肠、回肠的蠕动发生即时性改变,蠕动强者使之减弱,弱者使之增强。动物实验也证实了“手三里”对大肠运动功能有调整作用。针刺手三里穴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提高皮肤痛阈,其机理主要与单胺类和脑啡肽类神经介质的释放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手三里”能提高脑内亮-脑啡肽和甲硫-脑啡肽以及腰髓内甲硫-脑啡肽含量,并且可使脑内5-羟色胺、5-羟琥珀酸胺和多巴胺升高,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电针手三里还可引起纹状体肾上腺素和皮层肾上腺素下降。

曲池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结果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艾炙曲池可使胃蠕动弛缓,针刺曲池又可调节肠道蠕动、空肠、回肠蠕动弱者可即时性增强,强者可使之减弱。针刺阑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无论在X线观察下或直接手术观察,均可见阑尾的蠕动明显加强,紧张度增加,或阑尾弧度变动、移位、呈卷曲摆动,或见分节气泡移动加快,内容物排出,阑尾血管收缩,原来充血者,变为缺血状态。曲池穴对冠心病、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可减缓心率。对血管舒缩功能有调节作用,轻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重刺激多引起血管扩张。曲池穴的降低血压作用已被证实,且远期疗效较好。观察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图发现,针刺曲池等穴,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流量增加仍可维持35分钟,脑血管阻力降低不明显。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过多症,针刺曲池等穴,可使血小板数渐趋下降,以至恢复正常。针刺曲池穴对炎症灶白细胞的游出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的血糖升高,说明有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的作用。对血糖的调节,因手法不同,可产生相反的效果,如用烧山火手法,可使血糖上升,用透天凉的手法则可使血糖下降。曲池穴还有显著的降低体温作用。

手五里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证明,电针手五里,配曲池等穴,对刺激牙髓、内脏大神经等引起大脑皮层体感区或联合区的诱发电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臂臑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臂臑穴对乳腺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实验观察提示,这种镇痛作用是通过下丘脑外侧区实现的。

肩髃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肩髃等穴对食道癌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血液循环系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在针麻手术中,可稳定血压,促进循环。按揉肩髃穴可使指端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通过按揉前后血流图的收缩波波幅均值、流入容积速度均值和流入角均值的对比,结果提示,按揉肩髃穴能改善动脉的弹性,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使血管流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小。针刺肩髃穴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并持续30分钟。

扶突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扶突穴是甲状腺手术针麻常用穴位,不但镇痛效果好,而且相当稳定。对胸内手术(肺、食管、纵隔)也有良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实验表明,针刺扶突穴,能使正常人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量提高。以表面电极刺激尺神经诱发小鱼际肌电,观察针刺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肌电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患者扶突穴配以天柱穴,可使肌电幅度升高。针刺双侧扶突穴能引起健康人脑电图的a波抑制,β波增加,说明针刺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增强。

巨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巨髎穴对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针麻效果。以巨髎透眶下神经孔进行甲状腺针麻手术,成功率达99%,优良率达92.5%,一级率占62%。

颊车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电针颊车穴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镇痛效应。针刺颊车穴可使唾液分泌减少。组织学检查发现,针刺颊车穴后,甲状腺功能降低,因而对甲亢病人有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电针颊车等穴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针后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

下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表明,针刺下关穴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影响。重刺激多引起运动从属值增大,即引起大脑皮层运动区抑制过程;轻刺激,半数在大脑皮层引起兴奋过程,半数引起抑制过程。说明因刺激强度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效应。

头维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的头维穴,对胃电抑制效应为36.7%。对白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后可使白细胞上升,中性白细胞比例也相应上升。对脾功能亢进而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同样效果。

人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人迎穴可使肺通气量增加,电针也可使肺功能增强。针刺人迎穴对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针刺人迎穴对甲状腺机能亢进也有很好的疗效。配刺鸠尾穴,能使唾液PH降低,约30分钟至1小时复原。针刺人迎穴对脑电图有双向调整作用,原来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a节律及波幅增强;反之,则使a节律减弱。有报道针刺人迎穴可使心率减慢。

水突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水突穴对甲状腺机能有显著影响,动物实验证明,针后可使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量明显降低。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表明,针刺动物的水突、大椎,不同刺激方法对甲状腺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用载波射流法,甲状腺机能呈促进作用,而电针同样的穴位,则呈抑制作用。

气舍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气舍,配天突、合谷穴,治疗甲状腺肿,针后颈围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尿中排碘量明显降低,甲状腺对碘吸聚和利用能力都有提高。

气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气户穴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可缓解支气管痉挛。

屋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屋翳等穴,对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通过与西药组对观察,针刺组疗效明显(P>0.01)。通过细胞免疫功能实验观察,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乳根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乳根穴对冠心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针刺乳根等穴可升高血沮垂体泌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梁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梁门穴对肠功能障碍者有调整作用,使之趋向正常化。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电幅值有抑制效应。有实验表明,针刺梁门穴可引起呼吸功能下降和代谢功能降低。

天枢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天枢穴可使肠功能趋向正常化。电针急性菌痢患者的天枢穴,3分钟后肠鸣音就有明显变化,有的减弱,有的增强,但于15-30分钟后,肠鸣音明显降低,停针后又恢复到针前水平。针刺天枢穴对急慢性肠炎、菌痢、泄泻、便秘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可使症状明显减轻,加快康复。针刺天枢对肺功能有影响,针后安静肺通气量、耗氧量、最大通气量都呈下降趋势。以针刺天枢穴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排石率达50%左右。天枢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动物实验表明,对实验性菌痢的动物针刺“天枢”、“内关”、“足三里”,发现动物体中抗体产生速度较对照组提前4天,其凝集效价较对照组提高2倍,抗体维持时间也较长。血浆溶菌酶及调理素含量升高。针刺正常人体的天枢,配足三里穴,发现针后补体效价提高。在菌痢病人身上针刺天枢,配上巨虚穴,能使血清补体结合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球蛋白也有不同的升高。针后3天,增高极显著。

外陵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证明,针刺外陵,配少海穴,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有效。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针刺外陵,配阴陵泉,与电针组和中药组比较,其凝集素平均效价最高,且增长最快。

水道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水道”,能引起动物输尿管蠕动加强。临床观察,针刺水道,配肾俞,次髎,对泌尿系结石症有止痛作用。

归来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归来穴有促进性腺功能的作用。对继发闭经的病人针刺归来配中极、血海穴,可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动物实验中,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生,针刺上述穴位,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

气冲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气冲等穴可缓解结肠痉挛,可使降结肠远端顽固性迷走神经过敏现象消失。对糖尿病患者针刺气冲配列缺穴,针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糖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及静脉的血糖含量差大,证明气冲穴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报道,针刺气冲等穴有避孕作用,这与性腺,尤其与卵巢功能有关。

梁丘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梁丘穴可使胃功能正常,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针刺健康人的梁丘配上巨虚穴,对胃蠕动主要起抑制作用。以胃电图为指标,观察针刺慢性胃炎患者梁丘配胃俞穴的效应及其相对特异性,结果表明,慢性胃炎患者胃电波幅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平均值(P<0.001),针刺后胃电波幅明显升高,使病理状态下低下的胃电波幅恢复到正常。

足三里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对人体许多系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的疗效。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能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的胃运动减弱,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增强。对正常人针刺足三里穴,多数可使胃蠕动加强。对胃液的分泌也有影响。动物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当胃机能低下时,轻刺激可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度上升;当胃功能亢进时,重刺激却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度下降。这种作用在单纯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过程中,有利于溃疡的愈合。此外,还可使消化酶活性迅速增高,含量增加。针刺胃炎、溃疡病和胃癌病人的足三里穴,可见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原来较低的胃电频率和波幅升高,胃癌患者不规则的波形变得规则;使溃疡病人原来较高的胃电频率和波幅降低,从而使上述患者的胃电参数趋向正常,证明了足三里穴对胃功能的双相调整作用。足三里穴对肠道功能的调整作用也很强,动物实验观察,针刺“足三里”能加速实验性动物的空肠顺向与逆向套迭的还纳时间。临床报道针之也可使人体肠套迭迅速还纳,并可解除急性肠梗阻。有实验表明,针刺足三里对小肠运动的调整作用,因手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重捻转主要引起小肠运动减弱,轻捻转主要引起小肠运动增强。针刺足三里对阑尾也有影响,无论是在阑尾切除术时直接观察,或用钡餐充盈正常人和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在X线下检查,或是在动物实验中剖腹直视观察以及用机械描记法等等,都可以发现针刺足三里可使阑尾运动加强,张力增高,阑尾弧度变化增大,气泡移动加快,阑尾内容物排空。有的观察到阑尾充血,局部温度升高,盲肠部痉挛解除,这些现象均有利于阑尾炎症的消除。临床观察证明,针刺足三里等穴,可即出现直肠蠕动增加并伴有强烈的便意,引起排便。动物实验也证实,针刺“足三里”对大肠运动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一般情况下,以及大肠相对安静或紧张较低状态下,针之可使大肠蠕动增强,原来运动亢进或紧张度较高者,针刺足三里可使因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关闭的幽门环松弛,这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的病变有实用价值。在对健康人和病人的胆囊造影观察中,发现针刺足三里时,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也可迅速解除因吗啡所致的奥狄括约肌的痉挛。动物实验提示,针刺“足三里”,可以减轻实验造成的应激条件下,家兔肝内柠檬酸和葡萄糖代谢的不良效应。针刺足三里可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也有良性调节作用,可使外周血液中肾上腺素含时时增多。连续针刺数天后,可见肾上腺髓质内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明显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反应加深。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也有促进作用。针刺动物“足三里”等穴后,尿中17-酮类固醇含量明显增多,肾上腺皮质变厚,细胞体积增大,腺体重量增加。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可看到肾上腺皮质内的搞坏血酸、胆固醇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针刺足三里穴可升高垂体泌乳素,促进乳汁分泌。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血上升,透天凉手法则使之下降。在动物实验中,生化检查可见血中乳酸,丙酸含量相应增加,肝糖元、肌糖酸的含量明显降低。针刺足三里可提高痛阈。动物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后,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增加释放,这种介质可促使神经分泌物质释放和脑啡肽的释放增加,显示神经细胞功能加强。并且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痛阈提高显著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单胺氧化酶以及5-羟色胺等单胺物质含量都显著提高,因此加强了针刺镇痛的效果。足三里穴对血液成分、血管的舒缩、血压、心率以及心脏功能都良好的调整作用。这种作用除了取决于原机能状态外,尚与针刺手法、深度、强度等因素有关。对正常人用烧山火手法,可使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动物实验提示,针刺“足三里”使实验性白细胞减少症动物的白细胞数升高,艾灸则无此作用。对三期高血压病合并脑血形成恢复期患者灸足三里,发现可使原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者降低,而正常者变化不明显。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正常范围内灸后亦无明显变化;而高于正常者,灸后则明显降低。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降低血液凝固性,防治中风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对各种急慢性实验性高血压都有降压作用。实验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大多引起脑血流图容积波幅度增高,脑血管紧张度降低,脑供血情况好转。针刺足三里等穴,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球结膜的微循环障碍。对呼吸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针之可增加肺通气量、肺活量和肺耗氧量。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解除细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足三里穴作为保健要穴,已被各种研究所证实。电针动物“足三里”后末梢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以增加为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效应也普遍增强,凝集素、沉淀素、溶菌素、杀菌素、血清备解素,调理素等以及补体效价均有增加,从而增强了杀菌能力。对肿瘤的免疫血清效价也有显著提高。还有动物实验证明,电针“足三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示。同时发现淋巴细胞的运动相当活跃,形成伪足状突起的淋巴细胞数也增多。针刺阑尾炎患者的足三里穴,可见γ-球蛋白增高。针刺哮喘病人的足三里穴,可使LgG明显增高。对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的病人,针之可使其上升。给家兔皮下注射苯造成白细胞减少症,针之也可使白细胞升高。动物实验还提示,针刺“足三里”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炎症区域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液减少,炎症消退,体温下降。以上研究证明,足三里穴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杀菌力,从而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上巨虚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上巨虚穴可使胃蠕动增强,对大肠蠕动呈双相良性调节。针刺上巨虚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用墨汁定量比色法测定,针刺上巨虚,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1周左右达到高峰。动物实验证明,电针“上巨虚”后其血浆溶菌酶及调理素含量升高,血浆杀菌活力明显增强,特异性抗体滴度和血清总补体含量增加。针刺急性菌痢患者的上巨虚,配以天枢穴,可使免疫球蛋白LgG、LgA、LgM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第三天达到高峰。针刺健康人上巨虚穴,连续12天后,血清LgG、LgA、均有增高,但LgM基本无改变,血清β、γ球蛋白均有增高趋势。

下巨虚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胃炎、溃疡病、胃癌患者的下巨虚穴,可见胃电波幅增强,并且使胃癌不规则的波形变得规则。在X线下观察,针刺下巨虚穴,可使胃的蠕动增强。

丰隆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丰隆配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尤其对‖期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通过血液动力学观察,初步表明,针刺上穴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未梢血管扩张而解除外周血管的痉挛,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左室功能,在血压下降后还增加心排血量和全身血液灌注量。针刺高血脂症患者的丰隆穴,发现胆固醇、血清β-脂蛋白,血清甘油三脂均有所下降,以甘油三脂下降最为明显。

解溪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表明,艾灸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解溪”等穴,可激活其肾上腺髓质细胞,促进儿茶酚胺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从而使关节局部的痛阈升高。

冲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冲阳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对心脏也有一定影响,针之可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在心电图上可看到P波、R波、P-R间期、Q-T间期的持续延长,但不十分明显。

厉兑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厉兑穴对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增加安静通气量、耗氧量和最大通气量。对SH酶原也有一定影响。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厉兑”等穴,可使各组织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

隐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隐白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

大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大都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实验表明,大都穴是嗜酸性白细胞的敏感穴,针刺大都穴比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单位所产生的使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的效应强。

太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太白穴对血糖有调节作用,针刺手法不同,能产生不同的效应。用烧山火手法可见血糖上升,用透天凉手法则见血糖下降。针刺太白穴可使奥狄括约肌舒张,胆管压力下降。

公孙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表明,针刺公孙穴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小肠的运动及分泌功能有调节作用,并具有一定特异性。多数情况下可使小肠蠕动增强,小肠液的分泌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也明显升高。有报道,以刺激动物内脏大神经所引起的皮质及皮质下诱发电位为痛反应的指标,电针“公孙”,对皮质诱发电位有抑制效应。

三阴交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冷光信息观察表明,三阴交穴与三阴经之井穴存在着信息通路,而且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发光幅度大于大敦、涌泉穴,从而验证了三阴交穴系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理论。各种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三阴交穴对下焦的调节作用明显。首先对人体生殖机能有明显影响,可促使孕妇子宫收缩,促进卵巢功能,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有避孕的特殊作用。可调节膀胱张力,使松弛者紧张,紧张者松弛。它对肾功能的影响不仅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而且与手法的刺激强弱有关,其中以弱刺激手法为好。动物实验提示,针刺“三阴交”,可引起狗的输尿管蠕动加强。对神经-体液的影响也很明显。可使末梢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加,其效应与注射ACTH效应相等。对非胰岛性糖尿病患者,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下降,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的含量,发现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以轻刺激手法针刺“三阴交”,可使淋巴液量和淋巴细胞增加为主。三阴交也是妇科疾病手术中针麻的常用穴,对剖腹产手术的针麻成功率达95%左右,其作用机理与CGMP增加有关。三阴交穴还有调整心率、血压和胃液分泌的作用。

    地机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实验表明,针刺地机配曲池穴,可引起胰岛分泌功能亢进。

    阴陵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阴陵泉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强刺激多引起抑制过程;弱刺激则半数引起兴奋,半数引起抑制。对健康人弱刺激,多数引起兴奋过程;而强刺激影响较小。对于降结肠及直肠不蠕动或蠕动很弱者,针刺阴陵泉穴可使之蠕动增强。针刺急性菌痢患者的阴陵泉配外陵穴,凝集素平均效价值最高并且增长最快。阴陵泉穴有调节膀胱张力的作用。

    血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血海等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影响,尤其是与卵巢功能有关,可使黄体生成素增加,促使排卵和黄体、孕酮分泌增多。

    大横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大横穴,可使肠功能障碍者正常化,对于急性胃肠炎有显效。对于儿童肠道蛔虫也有明显疗效。

    极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极泉穴有调整心率的作用。动物实验提示,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在心率减慢的情况下,针刺“极泉”等穴,具有减弱肾上腺素使心率减慢的作用,使心率迅速恢复正常。



    少海穴研究

    经穴的现代研究之一。少海穴有调整心率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少海”配“神门”,可使注射肾上腺素动物减慢的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针刺少海,配外陵穴,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有疗效。针刺少海,配合谷、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原含量低者,针刺使之增高;原含量高者,针后使之降低。

    通里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证明,针刺正常人通里穴,能使绝大多数受试者心电图各波出现不同的改变。如无P波者出现P波,原有P波者P波升高或降低,QRS综合波也发生双相性改变,以胸前导联为明显。通里穴对大脑皮质功能有调整作用。通过脑电图观察,原来a节律的波幅较低者,呈现a节律及波幅增强,反之,a节律减弱,针刺通里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的病人脑电图趋于规则化。

    阴郄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表明,阴郄穴对膀胱张力有调节作用。当膀胱处于紧张时,可使膀胱张力下降;膀胱松弛时,可使其张力上升。有报道,针刺阴郄穴要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

    神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疗效,在心电图上观察,可使P波、R波,P-R间期和Q-T间期的持续时间延长。有实验报告,针刺神门穴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幅度增大。针刺神门,配内关穴,可以纠正心律失常。特别对激动起源失常者,效果显著。动物实验表明,针刺“神门”,对神经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针刺神门穴,对大脑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功能状态,针刺强度的不同,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效应也有异。重刺激多引起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轻刺激,半数引起兴奋过程,半数引起抑制过程,但健康人多数引起兴奋过程。以脑电图观察,凡原来a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增高;反之,a节律则减弱。可使部分癫痫病人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针刺神门穴可增强肺功能,但需连续针刺1周,可使肺通气功能增强。对心源性喘息,针刺神门穴可引出心经感传,抵达胸部后,能立刻降低呼吸频率,效果显著。

    少冲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少冲,配少商穴,可使CO中毒的动物血中CO含量迅速减少,动物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少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针刺少泽,配膻中穴,可使缺乳妇血中生乳素含量增加.
 
腕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有便意感。实验表明,刺激腕骨穴,可引出皮层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

    小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小海穴,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肠炎,可使降结肠远端的顽固性迷走神经过敏现象好转。

    天宗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用皮内针刺入天宗穴内,X线检查可见胆囊阴影缩小,即胆囊收缩增强。针刺天宗,配肩井穴,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

    肩外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表明,对有生育能力的妇子针刺肩外俞,配三阴交穴,有一定的避孕效应。

    天容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提示,电针天容穴对脑膜血管舒缩有一定影响,其变化与电针参数有关,弱电流可引起软脑膜小动脉明显扩张,强电流可引起软脑膜血管收缩。针刺天容穴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解痉作用,且能促进胆总管的收缩和胆汁分泌,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颧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颧髎穴有一定的镇痛效应。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颧髎等穴可以见到脑脊髓液中色氨酸、5-羟吲哚乙酸含量增高,去甲肾上腺素下降,其变化与临床针麻效果平行。电刺激尾核瑟电针颧髎等穴,有协同的镇痛作用。

    听宫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听宫”,能改善耳颞微循环及毛细胞营养供应,因此能阻止毛细胞坏死。通过耳颞电位变化,也证明针刺组可使部分病人耳颞电位加大,耳锅机能提高。临床观察,对治疗感觉神经性耳聋有一定疗效。

    攒竹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攒竹穴可减慢心率,对眼部手术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的针麻效应。

    通天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通天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的脑电图趋向于规则化。

    天柱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实验以表面电极刺激尺神经诱发小鱼肌肌电,观察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的肌电幅度,结果表明,针刺患侧天柱,配扶突穴,可使肌电幅度升高,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45分钟。

    大杼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或电针大杼穴,可调整肺功能,增加肺通气量,并可使针麻患者开胸后一侧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加。有实验表明,针刺大杼穴与钙代谢有关,可使血钙增加。

    风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风门穴可调整肺通气量,但取效较慢,需连续针刺1周,获效后,即使停止针刺,其效应仍可持续一定的时间。

    肺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肺俞穴有调整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有显著疗效。针刺或电针肺俞穴,可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通气量,针麻手术患者开胸后一侧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加。有实验表明,针刺肺俞穴可延缓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抑制作用。针刺肺俞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对白细胞有一定影响,如针刺肺俞,配大椎、足三里穴,治疗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针后嗜酸性白细胞逐渐下降,效果十分显著。针刺肺俞穴对发烧患者有降低体温的作用。

    厥阴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厥阴俞穴,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心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心俞穴对心房颤动有良好的疗效,有控制心率的作用。针刺心俞,配膻中空,可使左室壁振幅和心搏量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电图观察,针刺心俞穴可使胸前导联发生变化,心脏病人表现更明显。针刺心俞,配石门穴,可使P-P间期延长,QRS波群变窄,Q-T间期缩短,T波增高和加宽。动物实验提示,针刺“心俞”可使蛙心跳动减速慢,心脏收缩振幅增强。针刺心俞可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支气管哮喘发作显著减轻。电针动物“心俞”,对牵拉胃肠所引起的痛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可以有效地治疗胃肠疼痛。关于心俞穴的镇痛机理,有报道,用电针刺激猫内脏神经的中枢端,可在中脑中央灰质记录到多相诱发电位,包括快、慢反应两部分,电针“心俞”能抑制慢负成分,但对快成分无明显影响,用小剂量纳络酮能完全对抗吗啡及电针“心俞”对此慢负电位的抑制作用。因此,电针“心俞”的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传递的。

    隔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当一侧呼吸功能障碍,渗出性胸膜炎,肺叶切除等造成两侧呼吸不平衡时,针刺膈俞能调整两呼吸功能的平衡。动物实现表明,对实验性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动物针刺“膈俞”,可加速其恢复的过程。对实验性血瘀动物针刺“膈俞”配“内关”,观察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细胞压积等反映血液流变性的客观指标,并测定有关生物化学指标,结果表明,穴位组的这些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液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对实验性贫血状态的动物针刺“隔俞”配“膏肓”,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临床观察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Ⅰ、Ⅱ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而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疗效较差。

    肝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表明,针刺肝俞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X线观察,皮内针刺入肝俞、胆俞穴,可见胆囊影像缩小,表现为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对血糖和胆固醇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并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症状好转。针刺肝俞穴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动物实验提示,针刺“肝俞”,其效果与注射ACTH或强的松相同。另有实验证明,针刺“肝俞”、“足三里”、“脾俞”,能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增强,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带变宽,皮质增厚,细胞体积增大,球状带和束状带界限不清。

    胆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胆俞穴对胆囊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胆囊X片上,可见到胆囊阴影缩小,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有效穴,其机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反射性引起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排出胆汁等一系列动态变化,使炎症消除,胆石排出,从而取得疗效。实验表明,针刺胆俞穴可调整胃肠功能和胃液的分泌,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液总酸度和游离酸度趋向正常。针刺胆俞也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加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

    脾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脾俞穴对胃功能的调整作用非常显著。对胃液分泌也有影响,可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总酸度及游离酸度趋向正常。动物实验提示,用强刺激手法针刺动物“脾俞”,对肉粉、组织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临床观察,针刺脾俞穴能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病人的症状好转,血小板数升高。可以降低血糖,尤其对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疗效较好。可以使高胆固醇病人血胆固醇明显下降,对正常机体则影响不大。针刺此穴还有降低中性脂肪的作用。

    胃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胃俞穴对胃肠蠕动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实验表明,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刺胃俞穴多数使胃电发生抑制作用,并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动物实验提示,用重刺激手法针刺动物“胃俞”、“脾俞”对肉粉或组织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针刺“胃俞”,可促进其恢复,心电图也有明显好转。胃俞穴对内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用氯醛糖麻醉动物,在大脑皮质钩状沟前缘及丘脑腹后外侧核或丘脑下部后部记录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引起的诱发电位,结果针刺“胃俞”皮质诱发电位抑制最好,具有一定特异性,证明该穴对腹部疾患者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肾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肾俞穴对肾脏功能有调整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针刺肾炎患者的肾俞,配气海穴可使患者泌尿功能明显增强,酚红排出量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这种效应可维持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患者浮肿减轻甚至消失。动物实验提示,给造成输尿管瘘的狗从胃内或直肠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在肾泌尿量增加的基础上,针刺“肾俞”可引起水利尿的抑制,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针刺使紧张的膀胱松弛,扩张的膀胱收缩,但其作用较轻微。动物实验也证明,针刺“肾俞”后,输尿管的蠕动加强;输尿管平滑肌自发电位的频率加快,幅度增加。针刺肾俞穴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肾俞”、“足三里”,尿中17-酮类固醇含量明显增高,肾上腺皮质变厚,细胞体积增大,腺体重量增加。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可见肾上腺皮质内的抗坏血酸、胆固醇和脂类等含量显著减少,而核酸和糖元增加,碱性磷酸酶与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针刺肾俞穴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兴奋网织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使噬细胞功能增强。

    膀胱俞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膀胱俞穴对膀胱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实验表明针刺时捻针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升高,针停则膀胱松弛,内压下降。动物实验也证实,针刺半清醒麻醉状态下的家兔的“膀胱俞”,可使平静状态的膀胱收缩,内压上升;也可使处于节律性收缩状态的膀胱收缩增强,内压升高。动物实验提示,下丘脑后部及延髓网状结构,存在着一些与膀胱功能有关的兴奋型与抑制型单位,它们对针刺“膀胱俞”有特异的效应。



    上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表明,针刺上髎穴对人体生殖系统有影响,在治疗妇科炎症感染及各种手术中效果较好,对男性阳萎也有一定疗效。

    次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次髎穴对膀胱功能有影响,一般可使膀胱收缩。对下肢轻瘫患者,针之可使膀胱残余尿显著减少,其针刺产生的效应,随手法加重而加强。但如多次针之而间隔时间过长,或捻转幅度过大,易使作用减弱。针刺次髎穴对人体生殖系统也有影响,对治疗妇科炎症感染效果明显,对无痛分娩也有较好的针刺效应,可减轻和消除疼痛,使宫缩增强,产程缩短;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的针麻效应。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脑皮质诱发电位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承扶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承扶”,可使动物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有止血和防止出血的作用。针刺“承扶”,可见动物脑组织内氨的含量显著增加,提示脑功能处于短期兴奋状态。针刺此穴也可使麻醉动物已降低的脑乳酸明显升高,又可使惊厥状态下脑乳酸的高值下降。电针“承扶”时,可见动物垂体利尿素的分泌增强。电针或针刺“承扶”,动物肾上腺组织中抗坏血酸、胆固醇以及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减少。一般在针刺后30-60分钟变化最为明显。

    殷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提示,电针“殷门”,测定针刺前后脑血浆中谷氨酸转氨酶含量,发现针刺组较对照组升高。说明针刺后加速了脑组织中某些与谷氨酸有关的物质代谢,增加了脑的代谢速率,调整了脑的功能。临床报道针刺殷门、肺俞穴可缓解支气管哮喘。

    委中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委中穴对膀胱功能有调整作用。对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膀胱,针刺能使其松弛,内压下降;对松弛状态的膀胱或尿潴留者,针之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升高。委中穴对体温的调节作用,已被动物实验所证实。动物实验还证明,针刺“委中”,可使上升的白细胞数下降,对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效。

    膏肓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膏肓穴可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有报道针刺膏肓穴治疗恶性贫血,5日后红细胞数由100万/MM3上升到337万/MM3。动物实验提示,对实验性贫血状态的动物针刺“膏肓”、“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针刺膏肓穴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志室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志室穴可调整肾功能,并且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针刺正常人的志室,配复溜穴,多数人的尿量增加,尿中环磷酸腺苷、肌酐含量升高,肾功能发生变化。

    秩边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秩边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起针后作用消失。其作用时间与静脉滴注催产素相似。因此认为,针刺与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有关。电针秩边穴后,尿中17-羟类固醇含量增加,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承山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承山穴对室性早搏有效。用低频电脉冲刺激承山,配到阴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

    飞扬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飞扬穴能增强肾的泌尿功能,可使血钙增加。

    昆仑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昆仑穴,可使不蠕动和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产生便意。针刺昆仑用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至阴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至阴穴有矫正胎位的作用。采用针刺,艾灸,激光照射等方法刺激至阴穴,转胎有效率可达90%左右。对矫正胎位成功的病例测定内分泌活动变化情况,发现妊娠妇女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的数值,艾灸前后这些激素值进一步明显升高。测定艾灸前后血浆游离皮质醇的数值,仍得出类似结论。这就提示了艾灸至阴穴可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增强子宫的活动,同时胎儿活动加强,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得到矫正。动物实验表明,将经络学说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轴突逆行传递方法结合,探索穴位与内脏相互关系的形态学依据,发现在家兔的“至阴”穴处理入HPR干粉,则L2-S1后根神经节内有酶标细胞。在另外的兔子宫浆膜下埋入HRP干粉,发现T11-S3后根神经节内有酶标细胞,同时发现“至阴”的感觉节段性支配在已宫浆膜下感觉节段性支配范围以内,并重叠7个节段。刺激“至阴”能引起子宫活动增强,腹肌松弛,胎儿活跃,从而促使胎儿转正,低频电脉冲刺激至阴,配承山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

    涌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涌泉穴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涌泉”,可提高痛阈,脑组织中5-羟色胺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降低。而且在一天的不同时辰有节律性变化,其变化规律符合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规律。临床实验中以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作为观察指标,探讨声电针麻在女性腹式绝育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用声波刺激发生器接通刺入“涌泉”的员利针,受试者外周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配布均有明显的改变,且呈双相调节,使白细胞总数提早期正向波动转化,有利于机体对抗创痛性刺激。国外报道,给深度麻痹的狗静脉注射速尿,对引起持续而强有力的利尿作用,针刺一侧“涌泉”,即可引起地侧肾脏速尿利尿的深度抑制。针刺涌泉穴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然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然谷穴能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影响,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太溪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太溪穴对肾功能有调整作用。临床实验表明,针刺肾炎病人的太溪,配列缺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浮肿减轻或消失。针刺太溪可以改善肺呼吸功能。针刺太溪穴能使嗜酸性白细胞下降。



    水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实验报告,以嗜酸性白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水泉与注射ACTH的效应相等。

    照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照海穴对肾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促进健康人的肾脏的泌尿功能,并使肾炎患者的酚红排出量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动物实验表明,针刺“照海”等穴,可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强。

    阴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阴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缩效应,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增加健康人的排尿量。

    大赫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实验提示,针刺大赫,配中极、关元穴,对卵巢排卵机能有一定影响。可以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针刺配合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时变化更明显。对上述穴位埋针,则可改善迟发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或两者并存障碍,从而治疗卵巢功能异常。

    曲泽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艾灸曲泽穴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搏量、心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的作用,使心电图ST段升高受到抑制,并且起针后ST段电位有自然下降趋势。表明针刺“曲泽”等可加速动物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过程,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动物实验,针刺“曲泽”,其神经分布在脊髓,为颈6-胸1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传入有关。

    郄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郄门穴对心脏功能有调整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郄门”、“胃俞”,能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恢复,心电图的ST、STaVF段升高不显著,起针后ST段恢复亦较快。临床观察,针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郄门穴,用传统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有的过肘,有的达胸前区。此时观察心动阻抗微分图,结果表明,感传达胸前区者,心血管功能即时疗效显著提高。针之也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针刺郄门穴也有调整肺功能的作用。在开胸手术中,针刺郄门穴看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即郄门穴可以调整血氧饱和度。临床研究表明,郄门穴对胸部手术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中,应用三阳络透郄门,具有良好的针麻效果。镇痛作用的强弱与针刺的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

    间使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间使穴对心脏功能有显著的调整作用。临床实验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的间使穴,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使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降低。电针间使、内关穴,可使冠脉流量和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的减轻,减少心肌坏死区。电针间使、内关穴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体感诱发电位中和疼痛有关的成分有抑制作用。

    内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大量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内关穴对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该穴对心脏功能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时间间期缩短,血中皮质醇水平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对异常窦性心律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过速的心率可使之减速慢,过缓的心率可使之加快。针刺内关还可以改善左心室的功能,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射血前期时间指数缩短,PEPI/LVETI减小,左心室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前负荷降低,左室顺应性改善,并可降低左室舒张期终未压。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针刺“内关”有促进急性心肌缺血过程中冠脉血流量增加的作用,可使心肌梗塞区范围减少,减轻心肌坏死的病变程度。针刺内关穴还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β-脂蛋白,改善其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根据心电图观察,对心电图的ST段和T波也有明显改善。在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电针双侧内关,能降低心率和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每搏作功和平均动脉血压,并能纠正急性心肌损伤时的低心排出量及高外周阻力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促进心肌急性缺血的早期恢复,使糖原从心肌纤维中排空、脱失,占心室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从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的组织化学观察,心肌细胞的代谢有利于形成三磷酸腺苷,积极供给心肌能量,加快因缺血损伤的心肌恢复。针刺内关穴对高血脂有调节作用,对冠心病高血脂者高血脂症者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其作用机理在于调整内分泌功能和多种酶功能,亦可影响肝及肠道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合成、吸收和排泄。可升高嗜酸性细胞数值,尤其使白细胞总数、血糖、非蛋白氮的变化明显。可使血压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对中枢血管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植物神经系统而实现的。针刺内关穴还可增强肾髓质功能,使多数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能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痉挛,调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对大脑皮质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皮质内脏痛,从而作为针麻常用穴。

    大陵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大陵穴对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研究用心冲击图、心电向量示波器和X线示波摄影术,观察针刺大陵,配神门穴对心脏病患者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引起心脏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针刺大陵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

    中冲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证明,针刺“中冲”可引起心率减速慢。临床观察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针刺后,感传出现前红、绿色周边视野均正常;诱发感传后,可测得红、绿色周边视野明显缩小。

    中渚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中渚穴可以引起肠鸣音亢进。有报道,以中渚、列缺为主穴,对眼科针麻手术镇痛效果较好,比眼附近穴位优越。

    阳池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阳池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对垂体-性腺功能也有影响,特别是对性腺,卵巢的影响比较明显,有避孕作用。动物实验提示,在“阳池”注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加快。



    外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外关穴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动物实验中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发现电针“外关”、“合谷”,施以强、弱二种刺激法,针刺20分钟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40%和150%。弱刺激易被纳洛酮所对抗,但强刺激不被纳洛酮对抗,而且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环磷酸腺苷都显著升高。临床观察针刺外关、光明穴、对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有效,能够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

    三阳络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证明,三阳络穴对胸部手术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术中,应有三阳络透郄门,具有良好的针麻效果。镇痛作用的强弱与针刺的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在肺切除术中,以三阳络透郄门,其针麻效应统计Ⅰ、Ⅱ级率为85%左右。在健康人体实验,针刺三阳络穴确实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针感效果好的,重感的出现率低而血中内啡素含量增多,活性高;针麻效果差的,则血中内啡素含量较少,说明血中内啡素含量与镇痛有密切的关系。

    臑会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证明,对注射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减慢,针刺臑会、天井穴,可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翳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脑血流图观察,单针双侧翳风穴治疗偏头痛,随着疼痛的缓解,原来明显增高波幅随之下降而趋于正常,两侧波幅亦相继对称。原来波幅降低者,针刺后波幅明显升高。动物实验表明,针刺“翳风”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脑电波观察,原来а节律波幅增强,反之,则使а节律减弱,对大脑皮质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电针动物双侧“翳风”时,动脉血压变化以双相型反应为主,并表现规律性的先下降后上升。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不影响电针“翳风”的血压效应。

    耳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实验提示,针刺动物“耳门”,凝血时间明显缩短。临床观察,针刺耳门穴对链霉素毒性耳聋,有显著疗效。



    悬颅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悬颅穴可使正常人肌电上升。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5分钟。对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针刺悬颅穴,也可使肌电幅度升高,一般5分钟即可表现出来。

    曲鬓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和实验观察表明,曲鬓穴可以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脑血管偏瘫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症状,恢复肌力,改善血管弹性,降低动脉压。血液流变学显示,细胞聚积状态明显改善,血液粘度降低。脑血流图显示,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实验观察,即刻效应针刺组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

    日月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电针或针刺日月穴,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胆囊及胆总管的收缩,有利于利胆、排石。

    京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明,针刺京门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的影响。其效比注射ACTH还强。针刺京门穴有抑制肾脏的水利尿作用,针后3小时的排尿量较正常水利尿减少。对泌尿结石也有一定疗效。

    五枢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五枢穴对下腹部手术针麻效果较好,如阑尾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均可取得明显的针麻效果,实验观察,针刺五枢穴可促进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强。

    维道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维道穴对下腹部手术有良好的针麻效果。如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针刺维道穴,具有阻断髂腹股沟神经的疼痛冲动作用,减轻病人切皮时的疼痛反应。

    环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实验表明,电针动物的“环跳”,可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促使纹状体及下丘脑亮-脑啡肽、甲-脑啡肽及腰髓内甲硫-脑啡肽明显增加,血钙浓度下降,血磷浓度升高,延桥脑和中脑内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还可使垂体后叶非特异性酯酶、丁酰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反应活性增强,含量增高。从而使垂体后叶的机能、神经分泌、血管运输以及所支配神经的活动等都有增强,而产生镇痛和调整效应。电针环跳、足三里穴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中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电针环跳穴还可以调整甲状腺功能。对胃液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针刺环跳穴还有抗炎退热作用,能减少炎症渗出。

    阳陵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证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而进入十二指肠,并可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良好的镇痛作用。针刺阳陵泉穴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低频电针阳陵泉,足三里穴,能够促进胃液分泌。

    光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光明穴对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光明穴是嗜酸性白细胞的敏感穴位。

    悬钟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证明,针刺悬钟穴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是治疗贫血的常用穴。对嗜酸性白细胞具有特异性,是其敏感穴。悬钟穴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尤其对Ⅲ期高血压效果较好。针刺悬钟穴,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并且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加强。

    丘墟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针刺丘墟穴可使胆囊收缩,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明显加强,对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治疗较应。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慢性胆瘘狗的“丘墟”、“曲泉”,发现胆汁的分泌明显增加。

    足临泣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足临泣穴可以引起肠鸣音亢进,但不如足三里、上巨虚等穴的效应强。



    侠溪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提示,对慢性胆瘘的狗,针刺“侠溪”,可使胆汁分泌明显增强。

    足窍阴空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足空阴穴,可使主观色觉改变,眼底视网膜颞侧反光增强。

    大敦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提示,人工造成动物大脑皮质运动区优势的情况下,针刺“大敦”可使大脑皮质抑制效应巩固,针刺大敦穴对大肠运动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加强。针刺大敦穴还可以加强神门穴的降压效应。

    太冲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太冲穴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封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表明,针刺中封有加强内关、足三里减慢心率的作用。

    曲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曲泉有降血压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慢性胆瘘狗的“曲泉”、“丘墟”,胆汁的分泌即时显著增加。

    期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期门穴肝血流量明显减少,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疗效。动物实验也表明,艾灸“期门”,从病理组织学方面证实,对于药源性早期肝硬化有疗效。针刺期门穴可见胆管口括约肌紧张收缩,停针时松弛,有助于胆囊运动。针刺期门穴对膀胱运动亦有影响。捻针时,可引起膀胱变为松弛,内压下降。针刺期门穴还能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高。

    会阴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有报道,针刺会阴穴,引起呼吸变化的阳性率为45%,并有一定特异性。针刺会阴、秩边等穴对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难有一定的疗效。

    曲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明,针刺曲骨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与手法有关。捻针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变为松弛,内压下降。

中极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明,针刺中极、曲骨穴,采用泻法,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下降,而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针刺中极、归来、血海穴,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可使继发闭经的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可见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同样,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也能引起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疗效。针刺中极等穴,可预防心脏病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关元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关元穴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并具有抗癌作用。组织学观察,艾灸“关元”可使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减轻,细胞分化程度较好,淋巴浸润较多,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成的作用。并可延长接种HA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后的小鼠存活期。艾灸“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免疫反应增强。针刺实验性癌肿动物的“关元”、足三里,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滴度平均值高10-32倍。艾灸“关元”,能使老年小鼠的Mδ细胞毒活性和NK细胞毒活性增强,从另一侧面证实了艾灸“关元”确能改善老年动物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产生抗衰老作用。艾灸“关元”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氧运输指数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也呈相应增加。关元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整作用,且与手法有关。捻针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则膀胱松弛,内压下降。关元穴对垂体-性腺功能也有促进作用。针刺关元、中极、大赫等穴可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石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成年女性石门穴,有很高的避孕率。动物实验观察到,艾灸“石门”,未能受孕的雌性大鼠,其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并无明显变化,因此认为针灸的避孕作用是引起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过剩分泌,并借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阻碍卵泡的成熟和排卵而实现的。

    气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气海穴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动物实验也观察到,针刺实验性菌痢猴的“气海”、“关元”、“足三里”,与对照组比较,可使抗体提早产生,凝集效价提高。临床报道,针刺急性菌痢患者的气海、天枢穴,免疫球蛋白(LgG、LgA、Lg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针后3天,增高极显著。对垂体-肾上腺素功能有一定影响,浅刺温针气海、关元穴,可使尿17-羟类固醇含量增加,嗜酸性白细胞减少。针刺气海穴对肠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对肾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针之可使肾炎患者的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较针前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隔姜灸气海穴,对精子缺乏症有效。

    下脘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下脘穴对肠、胃功能有调整作用,使肠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可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胃液分泌虽保持高分泌状态,但胃的总酸度和自由酸度多趋于正常化。针刺下脘等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中脘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针刺中脘穴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对胃液分泌有一定作用。泻法针刺胃癌患者中脘、足三里穴,可增加胃酸分泌。电针动物“中脘”等穴,弱刺激促进胃运动,强刺激则抑制胃运动。前者使胃电加强,后者使胃电抑制。针刺中脘穴可改善肺功能,增加肺安静通气量、耗氧量和最大通气量。对膀胱张力有调整作用。对血液成分也有影响,可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比例上升,对脾功能亢进而白细胞减少者,有治疗作用。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动物实验还提示,对实验性糖尿病家兔单灸“中脘”,可降低血糖和尿素氮。

    上脘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上脘等穴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可使     症状减轻,促进溃疡愈合,对胃酸分泌也有影响。

    神阙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表明,艾灸“神阙”,对小肠内容的推进速度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不但出现在一般空腹状态,也出现在用不同的几种药物使小肠运动已经有所改变的状态。隔盐灸“神阙”,可提高正常小鼠脾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水平。针灸神阙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巨阙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巨阙穴对冠心病有一定疗效。可使健康人食管蠕动增强,内径增宽。对胃下垂有显著疗效,从巨阙穴处进针向脐左压痛点透针40分钟,或针刺方向与之相反治疗胃下垂,可使胃下垂度显著好转,对胃张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临床症状相应好转。

    鸠尾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鸠尾穴对血压有调整作用,对Ⅲ期高血压效果较好,而动物实验又提示,对失血性休克的动物针刺“鸠尾”、“内关”等穴,30分钟血压即上升,大部分上升幅度可超过4.66千帕(35毫米汞柱)。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并可使唾液的PH值降低。

    膻中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膻中穴对心脏功能有特异性调整作用。以超声心动图观察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及心搏量较针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针刺膻中穴可以改善左室功能。针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血中CAMP无明显变化而CGMP针后2小时明显升高。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艾灸膻中等穴可以改善冠心病心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针之对脑血流图也有升高乳少症患者的脑垂体泌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华盖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表明,针刺华盖穴对甲亢的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可使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增加,也可使嗜酸性白细胞增加,并且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天突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电针天突穴对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外周性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甲状腺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可使尿中排碘明显降低,甲状腺对碘的吸聚和利用能力提高。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调整作用,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X线观察,针刺天突、膻中穴,可使健康人食道癌肿瘤部的上、下段食管蠕动呈相同改变。针刺天突穴对免疫细胞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以看到淋巴母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而对于某些淋巴母细胞较高的针麻病人,针刺后反见下降。针刺天突穴还能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

    廉泉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观察,针刺廉泉穴对甲状腺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使甲亢患者的甲状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但也有动物实验表明,连续7天静脉注射碘131,动物甲状腺对碘131的摄职明显降低。

    承浆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证明,针刺“承浆”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明显提高痛阈。其镇痛机理在动物实验中已得提示,电针“承浆”、“人中”后,大脑皮质乙酰胆碱含量均有升高,顶叶皮质PGE含量和CAMP含量明显升高,这与脑内神经递质,尤其是5-羟色胺的释放和转换增加有关,还有报告提示,针刺“承浆”、“人中”,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抑制了一级传入未梢内P物质的释放;三叉神经脊束核侧亚核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临床观察,针刺溃疡病患者的承浆、人中等穴可使脾胃虚寒与虚实夹杂型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肝气犯胃型者无明显变化,电针动物“承浆”、“人中”可引起应激反应,使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

    长强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提示,给狗以轻度的氟烷麻醉,针刺长强穴,捻针时可明显增加心排出量和心搏出量,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少外周阻力。临床观察,针刺长强、会阴穴,对隐性骶椎裂引起排便困难者有一定疗效。

    命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证明,艾炷灸“命门”、“大椎”,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死性发热的耐受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同时可见巨噬细胞吞噬活动明显增强。对于羟基脲造成的动物“阳虚”状态,艾灸“命门”可提高其肝脾DNA中锌含量,降低酮的含量。以嗜酸性白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穴和注射ACTH效应相等。针刺命门穴和注射ACTH效应相等。针刺命门穴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明显抑制。针刺命门穴对男子性功能障碍,精子缺乏症有一定疗效。

    腰阳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电针深刺“腰阳关”,其痛阈显著升高,低频组镇痛作用显著高于高频组。

    中枢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X线观察,针刺中枢、神道、至阳,可使食管蠕动减弱,明显提高其粘膜壁的显影效果。

    筋缩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筋缩穴可调整胃收缩功能。X线摄片证实,胃扭转患者针刺前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在下。针刺筋缩、足三里穴,得气后麻胀感达胃部,出现胃抽动、挛缩感,针刺20次后,X线摄片显示,胃大弯侧在下,小弯侧在上,使胃扭转解除,症状消失而愈。

    至阳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X线观察,针刺至阳、中枢、神道可使食管蠕动减弱,并可明显提高其粘膜皱襞的显影效果。

    身柱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脑电图观察,艾灸身柱、百会穴、约24秒钟后,a波出现显著增强,波幅高,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后期变慢。

    陶道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临床研究证明,电针陶道、大椎治疗慢性气管炎,不但能迅速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肺功能、心电图,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针刺陶道穴为主,治疗间日疟有显著疗效。经过PHA皮内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其结果表明,针刺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使嗜酸性白细胞数增高。

    大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明,针刺大椎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针刺大椎穴可促进凝集素或溶血素以及抗体的产生,使凝集素、溶血素、抗体、补体效价普遍升高,白细胞数增加,并有明显的左移现象。艾灸或电针动物的“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弱刺激时更明显。艾灸“大椎”、“命门”,每日1次,7日后可见同样结果。在动物移植性实体瘤模型上艾灸“大椎”,连续14天后,处死动物,剥出肿瘤,结果表明,艾灸“大椎”对瘤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可使瘤体的重量减少,提高带瘤机体的存活率。针刺大椎穴对肺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使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增加,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道阻力下降。电针大椎、陶道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但能迅速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可使肺功能、心电图、免疫功能有显著改善。针刺大椎对降低体温有着特异作用,且深刺法极显著地优于浅刺法,深刺大椎可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发汗中枢兴奋而使汗腺大量排泄汗液,汗腺和皮肤血管扩张而退热。针灸大椎穴对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低者升高,高者降低。大椎穴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因刺激方法不同而有异,如用载波射流刺激动物“大椎”、“水突”,对甲状腺功能有促进作用,而电针相同部位则对甲状腺功能有抑制作用。

    风府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证明,针刺风府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对胃分泌功能有调整作用,针之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针刺动物“风府”,脑皮质、肝、肾和腓肠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针刺风府、哑门对脑出血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可使血液凝固程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有利于脑出血部溶解、吸收。从CT观察,针后确实促进了脑出血病人血块的吸收,血块的周围水肿很快消失。

    脑户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针刺脑户穴对血液成分有影响,可使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增加,针刺风府穴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哑门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表明,针刺哑门、化盖穴对血液系统有影响,可使白细胞减少,且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针刺哑门穴可使淋巴细胞减少,此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针刺哑门、风府穴可以治疗脑血管疾患,使血凝固程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有利于脑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CT检查结果与此相符。

    百会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实,针刺百会穴对血压有调整作用,对垂体性高血压,针刺可降压,对动物失血性休克,针刺可升压。脑电图检查,针刺百会穴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的脑电图波形趋于规则化。针之还可使正常人和脑血栓患者的肌电升高。动物实验提示,针刺“百会”有退热作用,对胃分泌功能有影响,用重手法针刺巴氏小胃、海氏小胃狗的“百会”,对肉粉、组织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百会穴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影响,动物实验表明,艾灸“百会”、“肾俞”,可升高白细胞、血清总补体含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针刺前后差异明显(P<0.01)。针刺常态动物的“百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针刺补泻对动物血浆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环核苷酸含量呈现双向改变,CAMP主要呈负性影响,CGMP主要呈正性影响,CAMP/CGMP亦朝负向波动,泻法略大于补法。对惊恐状态下的动物,不论施用补或泻都使巨幅增高的CAMP、CGMP明显下降而趋于正常值。对实验性糖尿病的动物,艾炙“百会”可降低尿素氮含量。以放免分析技术观察针刺百会穴对健康育龄妇女卵泡早期血浆中雌二醇、孕酮和睾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提示在双向性影响基础上,主要倾向是孕酮和睾酮明显升高,雌二醇偏高,故对宫内节育器导致的月经紊乱等有较好的疗效。艾灸百会穴对新生儿窒息和呼吸衰竭患者有救急作用。

    素髎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研究证明,素髎穴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对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各种异常呼吸均有改善,对呼吸衰竭有较好有疗效。对休克患者有较强的升压作用。对实验性失血的动物,针刺“素髎”,灸“百会”,可使嗜酸性白细胞锐减2/3以上,并使血液稀释,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增加。针刺素髎穴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休克病人针后20分钟血糖上升,糖尿病人针后血糖水平下降。在纤维胃镜检查中,针刺素髎穴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休克病人针后20分钟血糖上升,糖尿病人针后血糖水平下降。在纤维胃镜检查中,针刺素髎穴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呈较长时间开放,病人由频繁恶心、躁动不安转入安静。

    水沟穴研究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水沟穴对呼吸功能有特异性调整作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暂停,针之均可使呼吸恢复,对呼吸中枢衰竭者有很好的疗效。动物实验中可得出同样结果。另外有实验表明,在呼吸周期的不同时刻针刺水沟穴,可产生不同效果;在吸气末期急刺,引起吸气动作的加强;在呼气末期急刺,则起呼气动作的加强。水沟穴的抗休克作用已被实验和临床所证实。对实验性休克的动物针刺“水沟”,绝大多数可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低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得到纠正,而且可以使肾和小肠血流量分别稳定于基础水平,改善内脏严重缺血状态。电针“水沟”,可使失血休克的动物血压上升,红细胞压积下降,白细胞增多,血浆皮质酮下降。还可以使休克动物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强休克动物心肌有氧和无氧的混合代谢,为缺血、缺氧的心肌提供更多的能量,减少休克所致受损心肌细胞数及受损面积,减轻受损程度。应用组化方法观察证实,针刺“水沟”可以阻止休克动物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减少,增强或改善休克动物肾上腺皮质细胞的代谢活动,促进皮质细胞分泌及合成机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休克动物的抗损伤能力,延缓休克发展,降低死亡率。这即是针刺水沟穴对抗休克的内分泌机理。针刺水沟穴循环系统也有广泛影响,针后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迅速改善昏迷、低血压以及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全身血量分布。心电图观察,针刺“水沟”可提高动物心电R波电位。用氧分压微电极通过微小的颅孔插入大鼠的大脑皮质内,连续观察针刺前、中及后期的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结果表明,针“水沟”并捻针时额皮层氧分压立即增加,0.5-3分钟后恢复正常。这主要是针刺“水沟”兴奋了交感神经纤维和脑动脉壁上的β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因而使脑内循环增强而提高了氧分压。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水沟”对胃收缩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