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探轶】元迎探惜”暗指“原应叹息”

 怀旧的感觉 2011-01-17

元迎探惜”暗指“原应叹息”

 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
  
       

 

    我们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单音节意音文字,一个读音可以有多个字形,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英文叫text)中,含义参差的同音字并不会引起理解的障碍。也就是说,谐音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同音词在语言表达上可以构成同音双关的修辞手法。由于这个缘故,中国文化中的“谐音文化”就特别发达。
 
比如有一年春节前我到南宁、桂林旅游,看到礼品店里卖的礼品玩意有作成棺材模样的,我有点奇怪,售货的小姐告诉我:“棺材”谐音“官财”,表示让你又升官又发财。又比如有个成语叫“喋喋不休”,本来是形容人说话多,是话篓子,但有家报纸上开设一个评论音碟影碟的栏目,却以“碟碟不休”作栏目标题,利用“喋”和“碟”的谐音,构成一种巧妙的意趣。如此等等。
 
因此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就特别多一层讲究,有了些忌讳,要让同音字引发美好的联想,避免坏的联想。其实所谓语言文明里也包含这一层意思。要多讲吉利话、“好”话。把“不好”的话也往好的方面理解,其中谐音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中,有所谓“避讳”,就是对尊长的名字要避免使用,而用读音或意思比较接近的字来代替,以示尊敬。《红楼梦》里就有一个例子: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第二回她的家教贾雨村说:“怪道这女学生读凡书中有‘敏’字,他(清朝时尚无女字偏旁“她”——引者)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时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
 
曹雪芹不愧是一个大天才,他就把这种谐音的民俗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成为“草蛇灰线”的一种重要类型。这主要体现在小说中人的姓名上面。比如小说第一回登场亮相的“甄士隐、贾雨村”,就是谐音“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现存文本中是“假语村言”,研究者认为是抄手之误),暗示小说中写的贾府故事是以曹雪芹家的“真事”为素材的。所以小说中又常提到一个江南的甄家,有一个和贾宝玉长相、性格都一样的甄宝玉。
 
贾家的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明确告诉我们“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从命名上就规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结局。第一回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就是后来的香菱,这“英莲”和“香菱”都是谐音“应怜”。这个乡村财主的女儿,五岁就被拐子拐卖,后来又成了呆霸王薛蟠的小妾,最后被薛蟠的大老婆夏金桂折磨而死,她的命运也真“应怜”了。
 
相反,那个甄家的丫鬟娇杏,则谐音“侥”,因为她偶然回头看了落魄书生贾雨村一眼,雨村误以为她有意于自己,作了府太爷后就讨她作了妾,正巧大老婆不久又死了,这个乡村丫头就成了堂堂的“地市级首长夫人”了。所以小说中有两句诗调侃说: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为什么说“一着错”呢?因为按封建礼教,女子走路应该低眉顺眼,回头乱看男人,是不守规矩,犯了错误。曹雪芹这么写,很有点调侃意味,要是死守规矩,不就要失去很多机会吗?
 
《红楼梦》里那些小人物的姓名几乎都有谐音的意趣。像荣国府的几个管家:银库房的总管吴新登——无星戥(没有秤星的秤);仓库的头目戴良——大量(浪费);采购的买办钱华——钱花(乱花钱)。再如贾政的清客詹光——沾光;另一个清客单聘仁——善骗人。甚至第一回中贾雨村刚到甄士隐家,“方谈的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这个就出现一次的严老爷,“严”也是“炎”的谐音,是两片火,脂批说:“火将至矣。”暗示了甄家即将遭遇火灾,而烧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物姓名谐音,暗示了人物的最终命运,情节的未来发展,妙不妙?

 
怀旧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