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的谐音艺术

 正月初二 2010-02-03
《红楼梦》的谐音艺术(2009-08-27 09:28:19)

                                   风之子闲侃红楼梦之三十二

    曹雪芹是语言大家,因此《红楼梦》也是一部语言艺术的典范之作。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红楼梦》的谐音艺术是非常高明的,它不仅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起到了价值评判的作用。比如:秦钟的谐音就是“情种”,元、迎、探、惜四春谐音为“原应叹息”,被薛蟠打死的冯渊的谐音是“逢冤”,秦可卿的谐音是“情可轻”,甄士隐的岳父封肃的谐音是“风俗”,贾政的食客詹光、单聘仁的谐音是“沾光”和“善骗人”,甄英莲的谐音是“真应怜”,薛的谐音是“雪”,贾的谐音是“假”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这是《红楼梦》艺术魅力的一大特色。

    但是,除上述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很大作用的谐音以外,还有一类谐音,却是起到了确定小说叙事风格或者说艺术风格的作用。而这类谐音则更有研究价值。比如小说中那块石头的诞生地“青埂峰”和“无稽崖”,它们的谐音就是“情根风”和“无稽牙”,这是在暗示读者这篇小说是用“无稽”的事情来讲述一段“情根”之事。这就已经涉及到了《红楼梦》的创作宗旨问题了。

而在我看来,最能体现或者说确定《红楼梦》叙事风格的莫过于两个非常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士隐”和“贾雨村”。大家不要忘了,所谓一场“红楼春梦”,就是这两个人引出来的。而他们的出场方式以及自身蕴含的意义就已经决定了《红楼梦》是一部虚构的兼有浪漫主义神话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虚幻与现实兼具的小说。

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贾雨村的谐音则是“假语存”,而贾雨村的名字更直接“贾化”,其实就是“假话”的意思。这两个人的名字,实际蕴含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将真正实际发生的事情“隐”去,而重新虚构一些“假”事来进行创作,而要表现的就是“情根”之真情。在小说中作为佐证的还有那两句著名的诗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因此,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起到的是确定小说风格和推动情节展开的作用。曹雪芹用两个人物名字的谐音就达到了如此深邃而具有艺术魅力的目的,不得不让人为他的艺术和审美造诣深深折服。

相关:

《红楼梦》中秦可卿真的是公主吗   揭秘“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真相  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贾母喜欢薛宝钗吗?     如何客观看待薛宝钗  贾赦贾政是否贾母亲生子?  薛宝钗到底爱不爱贾宝玉?贾母为何力主贾宝玉林黛玉结合   薛宝钗到底有多“厚道”?     贾母为何如此疼爱林黛玉?

《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红楼梦》散失犹如维纳斯断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