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未来职业趋势_qanbaidu_

 永生道人 2011-01-17

看未来职业趋势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行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不得不学习许多长辈们根本无须关心的生存技能,而这些都与他们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方向,他们需要时间去摸索一条全新的、自己的路。

  目前的就业环境

  零点调查公司曾于1999年7月在北京、广州、重庆、上海、厦门进行的1500户居民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市民通常担心或忧虑的问题是"孩子教育"、"个人前途"、"就业"等,"就业"问题成为第二个中选率最高的选项。

  如果在青少年中去调查这样一个问题:你心中最向往也最恐惧的是什么?

  回答得最多的将是:我将来干什么?如何给自己在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近几年,我国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1%,而下岗职工人数则保持在1000万人。有人认为,1997年城镇社会实际失业率为9.36%。在全部下岗职工中,国有企业下岗的人数占60~70%。1999年底共有下岗职工937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652万人。

  2000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70万人,以2000年经济增长率8%计算,新增就业岗位只有640万个,供过于求的局面非常明显。

  无论是登记失业率还是下岗职工总人数,能够稳定在这种水平上,是经过很大的努力才实现的。按照国家规划,下一阶段将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到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上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继续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的目标。

  业已积累的就业压力够大了,但新千年后可能面临着更紧迫的形势:加入WTO之后,一些行业如汽车裁员,一些产业如工业剩余劳动力会增多。

  机关单位分流,事业单位改革,新增大学毕业生也将涌入就业市场,争夺有限的就业机会。

  据国家统计部门最新测算,未来5年中国将新增加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想想以上事实,三五年后,我们如何看待"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有饭吃"这个社会理想?

  我认为,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幼儿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现代化经营管理中,工作努力并不是受到职场欢迎的最主要标准。相对而言,一些具有下述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更加容易受到青睐。

  一、有主见且善于沟通

  凡事都向上司请示,不负责任或害怕负责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创造性,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更不可能为老板分担工作,不能做一些富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情。而那些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的人,才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老板们喜欢这样的人才。老板们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方针、规章制度,要权力下放,留给他们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有主见且善于沟通的人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高附加值的。

  二、敬业、进取而合作

  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实行行特色不同,但是方向都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在与人沟通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早几年职场中流传:态度决定一切。把职业当事业来干也是事业开始的一个成功。一个进取心强的人,总能给公司营造上进的氛围;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才能在分工细致的条件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开拓新的视野。

  三、有一技之长,更有深层特质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句话说来并不夸张。在现代讲求人事精简、动不动就裁员的管理声浪中,最好的经济保障莫过于拥有众人所求的技术以及让自己成为大老板之间竞相争聘的抢手货。如果自身掌握的技艺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那种,你就已经站在成功的门槛上了。如果给他一个恰当的环境,就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就价值而言,这些人的含金量高,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依托。深层特质更为重要而长远。联想集团对人才的看法是,除了最基本的SKILL专业背景、企业发展初期最关注的层面,更关注一个人的特质、素质。比如,这个人的人品、个人兴趣倾向以及性格特点。

  四、冷静自信、坦诚为寻求解决问题而探索

  曾在一本管理类杂志看到这样一则观点:纵观一个人综合素质会在犯错后怎样行为表现出来,单纯的对错其实是很难界定的,比如有些思想没有沟通等等。如果一个人表现的急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忿忿不平;一个人表现是马上改正,但好多事情是没有再改正的机会的;一个人表现是沉默,仍然一步一步的执行下一步工作。根据调查,最后的那个人是抗压能力最强的,综合素质最高的。

  如何看待冷门与热门

  热门职业成陷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美国,会计与律师和医生一样,是各种职业中收入水平最高的职业。但我们也许有所不知,在美国失业率最高的专业排名中,也是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

  对某些热门职业,我们应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其发展变化。

  在中国有一阵子全民经商,工商局的执照都发空了,一时间,会计紧缺,再小的公司也得有会计算账啊家长们纷纷让孩子学会计,再就业职工络绎不绝地踏进会计培训的大门。再往后,街上的食府、酒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人们又联想到,人人都要吃嘛,厨师肯定吃香。厨师训班应运而生,生意恐怕比林立的饭馆还要好些。然而,青年们的盲目追求很快就见到结果了。曾经热门的财会专业,如今分配困难,毕业生连自己的专业名称都不好意思开口。厨师培训班结业的学子们怀揣证书看着日渐不景气的国内餐饮业叹息。

  21世纪是要求实力的时代,有知识有头脑的人才会在新一轮的竞争大潮中站稳脚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随时充电。但我们要补充些什么营养才好呢?我认为,把握潮流,但不追随潮流,因时制宜,就会成为社会潮流中的宠儿。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谓把握潮流,就是要把握社会发展的主动脉,看清楚人们在追求知识方面的"热门"和"冷门"。所谓不追随潮流,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充电。不要别人一窝风地学什么,你也盲目跟上,那样更多的时候就会掉进河里,除非你在这个"热门"中有专长。要到"冷门"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充电,要打破你的知识局限,面要宽要广。

  瞄准未来的潜力行业,提前做好知识储备,这样就意味着你已经稳操明天的胜券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个理想的职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己的价值;意味着你拥有足以使自己满意的社会地位;意味着你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得到丰厚的收入。一个理想的职业,可能使你比别人更轻松地拥有自己的住房,更早地拥有自己的轿车。一句话,一个理想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成功。

  21世纪的中国,市场经济会以更快的步伐走向成熟。对于每一个处于求职择业阶段的青年人来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比父辈们多得多的机会,能够抓住机会获得最理想的职业,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也就等于抓住了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但在前进途中,需要看好紧要的几步。

  一、心态

  过去,不少人非常机械地被"物质决定意识"禁锢着,现在该是多想想精神、意识、观念和心态对事物的能动作用了:心态能够改变生活。

  西方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一个人所交的朋友,一个人对子孙后代所做的贡献,所有这些人生的内容,都是由这个人的心态所决定的。"

  这句话应验了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说法:"我们这一代人的最重大发现就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问一问职场上那些成功的人有些什么共同的条件答案是:恒心许多成功的人只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遇重大的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平常人的耐心和毅力。如果你有这种品质并能加以培养,那么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并在其中出人头地。

  我们的旗帜是:有恒心者得恒产。

  我们的口号是:自己的梦自己造,自己的工作自己找!

  二、干自己喜欢的事

  大多数人都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你的才干和个性。要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业,也许需要做些尝试,但这是值得去做的,因为那几乎就是你成功或失败的分野。一次对全美国成功人物的调查说明:他们之中94%以上都在做着他们最喜爱的工作。一个对于工作感到不满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绝不会有优越的表现。许多证据说明: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由于工作的不适宜。

  三、懒虫与成功无缘

  阻碍成功的因素十之八九是懒惰。美国伊利诺技术学院最近发明了一种测验这一因素的试验。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记的单词很多而成功很少,那就表示他是绝对的懒惰。因为,记得单词多就表示你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天赋都很高。如果你有这样好的天赋而不能上进的话,那就表示你根本没有应用你的天赋。

  四、经营自己的"个人企业"

  积极地去经营自己的"个人企业",也就是要把自己视为一个企业组织或工厂来为自己制造收入,增加财富及生活保障。这样的"个人企业"跟一般公司行号一样,需要你做些投资训练课程并配合适当的行销策略宣传促销才能让你一辈子财源不断。而这"个人企业"的最高经营宗旨便是,要让你在任何动荡不定的局势中皆能自立自足。

  第一:提高你的"雇用价值"

  了解公司及老板的需求。

  看看别的雇主有什么不同的需求。

  学习一些将来必会热门的技术。

  决定你自己想要做什么。

  考虑各种办法:自己创业、换工作、改行、兼职、弹性工时或是再兼个小差,设法增加自己的收入。

  发展新技能,让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专家。

  利用在职教育机会进修或参与研发计划。

  制订生涯计划来建立你的开源能力,实行自我投资。

  第二,让你的雇用价值得到别人的肯定

  进行有系统且持续的自我推销是职场成功的不二法门。你不能当个不出门的秀才,总等着别人来发掘你;更不能等到被炒鱿鱼时才猛抱佛脚。你平常就应该主动采取行动,让别人知道你拥有的能力。

  把该认识你的人列一张清单:公司老板、同事、其他公司的老板、猎头、咨询家、工会会员、专业组织、慈善机构会员、校友、朋友、邻居、同学、媒体人士、银行家、顾客、俱乐部会员、承包厂商,甚至是竞争对手等。

  善用各种"出名"渠道:建立人际网络、参与各类组织、大小型会议、社交场合等。

  学习各种专业性的"出名"方式:担任组织的领导人、写些会让你受到注意的文章或信函、使别人引用你说过的话,演讲、教学、主持调查报告、参加研习会、担任义务咨询等。

  建立你自己的公关网络,让每个网络成员都成为可资利用的资源。

  在新世纪里,要维持生计已不能再靠那句"努力工作就有好差事"的陈腔滥调了。当然,做好工作仍是应该的,但却不够。现在,你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获取新经验并配合新需求,才能在未来职场中卓然不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