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指令”性阅读为“自主”式阅读
郑场镇中心小学 黄中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出朱熹的《观书有感》,用它来形容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再合适不过了。的确,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就好比为语文学习注入了一溪活水。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及其重要,那么作为主阵地的课堂阅读教学更重要,如何进行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我认为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阅读探究,从而达到阅读感悟的目的,最终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实现从“指令”性阅读到“自主”式阅读的转变。
一、 激发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的阅读是无效阅读,一切在别人设置的问题里钻圈阅读,在教师或教材的指令下阅读,学生只会茫然无味,长此以往只能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学生根据课题或结合单元主题自发提出一些问题,或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些预测,教师相机进行归类,肯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急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当然就急不可待地想去文中寻找答案。比如教学S版第九册里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板书完课题,教师发问:“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学生马上提出许多,比如“大自然又不是人怎么会有语言?”教师趁机板书:语言特点;接着又提出“有哪些语言?”即内容;“怎么去读懂、发现它们?”即方法。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在肯定了这些问题有价值之后又适时叫他们翻到文后的问题与自己提出的问题比较一下,“你提出了上面的哪几问?”“看来你们都可以当书本的编写者了”学生听后大受鼓舞,我又在这些问题上画了个大问号。“要解决这个问号只有到哪儿去找”,学生即刻自读起课文来,并且在文中圈圈画画,俨然一幅专心读书的样子,实现了由指令性读书到自主式读书的第一个转变。
二、自主探究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没有默读的思考,没有问题的探究算不上阅读教学。在自主探究阅读中也分两步走,即高度自主的浅层探究,也就是对上课伊始提出的那些单一问题、浅层问题的解答,这些都是学生在有利于思考的默读中完成的。部分联系性较大、牵涉面较广,需要读完全文之后才能解决的“大疑”允许存疑。教师针对这些疑问进行避轻就重、解答顺序上的梳理,以免出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或者重小组学习却没了合理秩序的局面。第二步即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深层研读探究。比如,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的重点段是日出之时的第二、三自然段,此时的阶段目标是感悟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美景的赞美。在充分自主的浅层研读完成之后存留了以下几疑,即太阳的形状、颜色,为了准确感悟日出的动感画面我又设置了升起时的动态和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感受这两个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先确定好探究问题的先后顺序,以免造成探究内容的不吻合,交流讨论时的放任自流。学生即刻在文中圈画与日出时形状,、颜色相关的词,有的在小组进行语言交流;有的在合作完成有关形状颜色变化的连环画;还有的帮助配画者找出配画依据(文中相关的语句);甚至有的在画下标出相对应的颜色变化词。此步完成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面用书中语言描述形状颜色变化,再对比读文中段落,比较优劣,此时学生顿悟出还要加进动态词才有日出的动感。整个过程全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下完成,三幅巧妙的连环画绘制为速背课文的重点段起了支撑点的作用。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效果呢?这都得益于作者准确的语言描述和对日出的喜爱“你能找出文中作者喜爱日出的词句吗?”哦,学生顿悟了:巴金笔下的太阳已不是太阳,而是露出“小半边脸”“负着什么重担”的人。这样分层探究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揣摩了作者的写法,真可谓一石二鸟。回顾整个探究性阅读,前一步是高度自主,属浅层次的;后一步则在内容选择上,探究问题的先后顺序上由老师调控,可谓是半自主式的阅读探究,它直接影响着课堂阅读的效率,是实施由指令阅读到自主阅读的关键一步。
三、感悟阅读
阅读即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感悟阅读也就是在阅读完文本之后谈自己悟到了些什么,也就是对文本阅读体验的一种整合。可以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是优美词句的积累;可以是表情达意的技巧;还可以是人格方面受到的熏陶;甚至还可以是标点的新用法等。不论哪个方面,不论悟的深浅,只要不是别人强加给的感悟,学生就会学以致用。不过在引导感悟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度。再如学完《海上日出》之后,日出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教师趁势提问: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大家仿佛也和作者一样观看到了日出的景象,面对大海,仰望日出,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应声而出“这真是伟大的奇观”。这种感悟出自心底,真真切切。这样在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之后,我又上升到表达上的感悟,再次提问:为什么巴金笔下的日出特别感人,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吗?大家众说纷纭:认真观察,合理想象;喜爱至极可把它当人写;太阳升起有一个先后过程,按发展变化的过程写下来,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教师点明,这就叫事情发展的顺序。总之,教师重在引导,首先是从内容上的感悟,在发展至表达手法上的感悟,甚至迁移到人格方面的熏陶。无论悟得多与少,悟的大道理小标点。阅读教学是个积淀语言的教学,一个段,一篇文章哪怕只悟得一点点,日积月累,语言功底就会厚实起来。
总之,自主式阅读教学重在读前有目的,读中分层探究,读后若有所悟,既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又不放任自流;既重小组合作学习,又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合理秩序,一改往日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彻底告别了被动的“指令”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