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北卷)

 fengye69 2011-01-18

2004 题(

第Ⅰ卷(选择题 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A、鞭笞 懈怠 舌苔 心旷神怡 百战不殆

B、隔阂 遗骸 弹劾 惊涛骇浪 言简意赅

C、癖好 薜荔 巨擘 穷乡僻壤 劈波斩浪

D、茁壮 罢黜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答案:C   A.chī  dài  tāi  yí  dài  B. hé  hái  hé  hài  ɡāi       C .pǐ   bì   bò    pì pī  D. zhuó chù zhuō duō c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恣意 虎视眈眈 迁徒 暴殓天物

B、陨落 蓬荜生辉 针砭 流言蜚语

C、赡养 毛骨悚然 烦燥 蓬头垢面

D、寒暄 好高鹜远 松弛 如火如荼

答案:B  A. 暴殄天物 C. 烦躁 D.好高骛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B、稳固 鲜明/明显  /

C、稳定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D、稳定 鲜明/明显  /

答案:D 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  稳固:安稳而巩固  鲜明: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  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   “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就句来看不应该是转折关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答案:B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本句中与后面的意思矛盾。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桀骜不训:性情倔强不驯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答案:A.  B项中“主持”与“考古发现”搭配不当,另外句子还存在歧义,是早期两项加上近期两项呢还是早期一项近期一项共两项呢?可将“分别主持”、“两项”去掉。C项中句式杂糅,可将“这要看”改成“这是由”,或者将“所决定的”去掉。D项存在成分残缺和表意不明的语病,“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中”去掉;“各种民族体育比赛”表意不明,可将“各种”改为“各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的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答案:C  A项中应是陈述语气,所以句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中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所以引号里面的句号应去掉。D项中“说”后面的内容是单独完全引用,所以句尾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里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7、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

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答案:D  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依据原文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确定D项,ABC三项都不全面。

8、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答案:B  依据原文中“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的“也”可以确定“吸纯氧排氮”和“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是防止减压病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而B项中的表述变成必须同时使用的一种方法,显然不符合原意。ACD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9、“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的航天服。

答案:C  原文中并没有把“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作为“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的困难,而从原文第二段“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第三段“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这两段话可以确定ABD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答案:A  从原文第一段“行走范围是立体的”可以确定答案。这里重在对“倒走横行”的理解,它跟立体行走的意思是一致的。B项应是指座舱中。C项中“所以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跟原文最后一段“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这句话的意思不符。D项中只提到“厚密的大气”这个因素,而原文中还有“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这个因素,所以D项推断不正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趣说        趣:催促。

答案:D  趣,cù,通“促”,催促  A暴乱:欺凌扰乱  B除:任命,授予官职   C闲:熟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答案:C  乃,副词,“于是”。

A      欲以为雍州长史            用……作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认为

B      户口逃亡且尽              副词,将要,快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连词,尚且,还

D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答案:B 是太后的行为; 是宋璟劝说张说的话;是张说对魏元忠说的话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

答案:D  原文中并没有“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的意思。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此题关键在于“易”的理解,此处有“代替”、“取代”的意思。)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此题应注意“党”、“以”及“苟免”的理解,“党”做名词时,有“集团”的意思,这里应做动词,结合句意可以理解为“阿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苟”有“苟且”的意思,翻译时为避免生硬可以不翻译出来;“免”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指“免除(灾祸)”的意思。)

3)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此题应注意“附”、“致”及“族灭”的翻译。)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西风紧      晚来谁染霜林醉 

3)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怀表,很老很老了              骆文

一块怀表很老很老了。

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

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过一般机械表还是106个零件吧……上点油?”我说:“你看哩!”他拧了拧发条说:“只要动个小手术。等着好了。”他打开表,拆了零件。我点烟吸着。给他一支,他急忙阻拦:不是吸烟时候,烟灰掸不得的。于是,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然后,以极细软的纸吸干,装配。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上在轴上,上在钻石上,“行喽。”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我把它收进口袋,回到家里。

母亲说,这是爸爸留下的一块表。吃粉笔的人嘛,攒钱攒了半年,才买了这块表。跟他一起走了四十年。他说,他一辈子别的什么都不要,只要知道时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几件打发寒暖季节的衣裳。就是这样,他起五更睡半夜,改课本,改答卷。还写了两本数学书。他从不讲究吃的,锅塘里埋几个山芋,拿出,拍拍灰放在袋里,往往可以度过一天。虽说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头,却像纬梭穿行于岁月的经绷。他学生的鬓角发灰了,他自己的头发也更加银白了。前两年,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灯油熬干,捻子熄掉了……变成一堆灰。他就留下这块表。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几十年。

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我时常摸出看看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

四周的木落,有些蕴藉深沉,然其飒飒之声不是唏嘘叹息,而是和我们蓝色星球搏斗的一种动力。

这块薄薄的圆圆的金属,我揣着好久了。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录的是秋天。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还会有什么抱憾的事么?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在人生旅途上,除非你老在惦记:多几个安适的驿站好让我打尖……

“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亲,像踏着骤起旋风似的马蹄,会不会这样惊醒我,促使我时常警觉。——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原载19903月号《散文》)

*骆文(1915——2003),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18、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限30字以内)(4分)

答:                             

参考答案:①惜时②敬业③勤奋④俭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读完原文的第五段后,应该很容易概括。)

19、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4分)

答:                              

                             

参考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此为“追赶”之意)②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引为“晨曦”之意)

20、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                             

                             

                             

参考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从全文看,这句话含有人到老年,只要有一种精神动力,仍能充满活力的寓意。

B、“他就留下这块表。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几十年。”这是说,父亲一生辛劳,但一生清贫,除了这块表,什么也没有留下。

C、“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着的是秋天。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这段描写主要是反映作者对四季自然景物的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D、“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作者通过拟设的泉路上父亲的这句发问,引出“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的自励之语。

父亲已经辞世了,“我”也“进入暮年”,“怀表很老很老了”,作品表现出一种时间无情、人生无奈的思绪。

答:[      ] [     ]

参考答案:AD  B项只从物质方面理解这句话,而忽略了精神方面。C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E项明显与原文最后一句话不符。)

六、(12分)

22、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⑤②①④③(考查这几个句子,能作为领起句的只能是句,通过句可以按照对应的原则确定句的顺序,句中“这类的图”显然指的是句的内容,如果放在句之后,不符合语意连贯的原则,而句进一步解释了句中的“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23、改写下面这个长句,使之成为两个或几个短句,以加强表意的明晰性。(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改为:                              

                             

参考答案: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士兵丧失性命。

或: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可以添加必要的成分和词语。

 24、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祖国是一座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西部是一座书库,

          青藏高原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

          西藏是一页纸,

          布达拉宫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本题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喻合理贴切。这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兼顾几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限制。)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卖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有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作文导引:本题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题目浅近,但寓意深刻。在生活中,要买模糊镜子的人看来是不多的。但是,在生活中,自命不凡、自我感觉太好,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希望“模糊”的人,却不少。顺着这个角度写下去,似乎可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吧。当然,从“要买清晰的”这一角度,也可以写出好文章。由于题目明确了以“买镜”为话题,所以考生必须注意不要偏离话题。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

 

诗歌鉴赏参考资料: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