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80后员工潜能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专家——廖亮 2011-01-20

80后是一个独特的群体,独特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说说我的个人体会。我儿子89年出生,所以我与80后打了快20年的交道,深有体会,基本上,我们两个的战争一直维持到现在。

        社会上对80后有很多评论,在互联网上,如果上谷歌搜“80后”的话,会出现8000万条信息。这是个什么程度呢?南非世界杯刚刚结束,搜索“世界杯”能搜索出32万条信息,房价颇受关注,搜索出7200万多条信息。

        我们对80后也有很多议论,比如“啃老族”、“草莓族”,等等,一个调查公司对80后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对自身期望很高,但普遍耐心有限。现在的小孩看得多,见识的广,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也可以理解。但是和我们年轻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没太多期望,一门心思干活,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可不这么想,每年我去大学招聘,问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基本上在他们看来,阿里巴巴也不见得怎么样。期望高一点是好事,但他们耐心又不够,有多少人能像彭总、马云他们18个人那样,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呢?

        此外,他们对生活和工作平衡的要求很高;在工作上,需要很多指导,注重公司的社会责任,他们对团队合作非常重视。以前我们说:中国人一对一打的过别人,双打是扯平,三个人就打不过了。但放在80后身上,就不同了。很奇怪的一些特质在这一批小孩的身上,却能得到和谐的融合,但这确实就是80后。

        其次,80后担心什么呢?调查显示,买房子是他们最大的担忧,这是受整个社会影响的。他们对未来也感到迷茫,所以希望有保障,有安全感,他们在找工作时非常看中工资、看重培训和晋升。经济上依赖父母,职业上依赖朋友和同学,这些都是调查反映出来的现象。

管理80后,理解先行

        对于80后的管理,我们公司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叫做 80后对话”,灵感源自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从去年开始,在我们公司普遍开展了“80后对话”,具体做法,就是找来80后和其主管,进行面对面的聊天,我们HR作为中间人,穿针引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

        假设你去问一个70后的主管,你了解80后吗?所有人都会说,我了解;有代沟吗?回答肯定是,没有。但当你去问80后一线员工的时候,95%的人都会说,主管不了解我。这现象显示至少有一方是错的,因此,我们以“对话”为形式,从公司层面,到事业部,再到部门,广泛地开展对话。此外我们还搞了一些新的名词培训,帮70后的主管更好的懂得80后的世界。比如说,说你落伍了,OUT了,你就叫“奥特曼”,女的叫“奥特woman”。比如“囧”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座的人可能也搞不清楚。理解是管理的第一步,有了理解才有激励。不了解下属,激励也好,发挥潜能也好,都无从谈起。在对话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也解开了很多误解。比如,日常事情可以翻译成工作中的表现。你和你的朋友,家人平时用什么样的方式沟通?这种沟通习惯会带到公司当中,所以这都是在对话中会讨论问题。我们70后主管想象中,80后最喜欢用QQ聊天沟通,因此我们的主管跟下属指导最喜欢做的两个方法,第一是发E-mail,第二是发短信,都是虚拟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公司80后最喜欢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

        第二件事情,我们搞过一个很大的工程,每年两次把所有的主管集中起来培训,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带下属。训练里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怎么去带80后,培训方式是以案例为主。我们现在有400位主管,2千多名员工,每年都集中起来做这样的培训。

        培训中我们强调的是80后的压力管理、如何批评下属,以及80后喜欢的管理风格等。其实,80后对未来没有把握,对新的工作环境有很多担心,压力还是挺大的。虽然我们在招聘的时候,选择那些相对比较自信的、抗压强的人,但总体上来说,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

        80后下属做错了,怎么批评呢?其实,80后是非常直接的,错了就是错了,可以直接批评。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主管一批评,下面就反了,两个人就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吵。很多主管很不满,说你这个下属怎么跟上级顶嘴,搞得我没面子。以前我主管也是这样批评我的,我没有半句微词!没办法,他们的风格就是如此啊,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会据理力争,跟主管顶嘴,这点勇气不算什么,在其他方面行事更是大胆,敢于冒险。那么,他们希望主管怎么表扬他们呢?给我更有挑战的工作,给我学习的机会!80后是非常愿意学习的一代人,非常愿意接受新的东西,锻炼自己。

        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主管风格呢?调查显示,80后最不愿意接受的是那种刻意保持距离,保持层级关系的主管。主管和他们仅仅是上下级关系,告诉我做什么事情,做完了就下班……这是他们非常不喜欢的领导风格。同时我们了解到,他们希望老板既是老板又是哥们,又是姐们,8小时内是老板,8小时外是朋友。管理80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即,主管一定要关注员工,80后需要强烈的关注,如果你不关注他的话,他会发疯的;关注过后,要提升他,给他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发展;最后,要点亮他,要让他感受前途是光明的,自己是灿烂的,有价值的,此时,他们的成就感就会非常强烈。此外,他们脑子里还有着很多问题,主管期望到底是什么?我会和谁一起工作?相处好不好?有什么发展培训机会?有什么资源和工具?等等,这些都被我们总结出来,给主管做培训的。

如果没有内在的东西,激励或者惩罚都沦为空谈。

        任何人,进入新的环境都会有压力。这时候,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理想教育成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中心。概括来说,我们强生医疗的理想就是治病救人。

        理想教育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开始,我们会让他们去医院体验——去重症病房感受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去住院部观察病人,观察病人和家属的感情。通过这些体验,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企业不需要你有轰轰烈烈的理想,只需要你从自己的工作中,或者从你的使命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正如陈晓萍教师所讲的,“工作中需要内在的东西”,如果没有内在的东西,激励或者惩罚都沦为空谈。现在,物质刺激已经不够了,员工的工资已经很高了,外在激励的作用已经遇到了瓶颈,只有内在的东西才能用长期的、持续的影响力。有时候我们说理想太虚,用80后的话来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但你会发现,理想主义有时候不是虚的,而且在企业中,理想其实是最简单的,就是要治病救人,把欢乐重新带给中国的病人。

        我们这个行业挺有意思的,我们的销售人员不是像以前卖卫生巾那样,卖出去就可以了。而是叫做技术销售,在把产品卖给客户之后,还要与客户一起监控和管理产品,行话叫“跟台”。比如,医生在妇产科的产房里做手术,破腹产,使用的是我们公司销售的缝线,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的销售人员要站在手术室里面,进行指导和应答。医生如果是第一次用该产品,对于许多使用问题就要咨询我们的销售人员;当医生使用方法出错时,也要及时指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销售人员亲身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工作,使这个病人的治疗得以顺利完成,或者说由于我们的产品,他的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