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梭嘎日记 2005年夏天第一次考察

 创意大白菜 2011-01-20

2005年8月20日星期日,雨,

艰辛的开端

还 在五月份的时候,我就计划到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的苗寨做考察。起因是,我们在完成一项国家的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贵州梭嘎生 态博物馆是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合作的一个国际项目,也是一个欧洲经验在中国的实践,对它的解剖和考察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

在梭嘎生态博物馆建立十周年之际,于2005515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成暨国际学术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主题为“交流与探索”。我参加了这次会议,还和与会的学者们一起参观了梭嘎生态博物馆。

回 到北京后,课题组将人员组织好了,一切都准备就绪,谁知六月份,我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只脚后跟骨折了。我以为不久就会好,谁知都快到八月份了,脚还没好。 只好让其他的组员先走了,我想等到明年第二次考察时再参加。但先去的考察组的成员们,多次打电话,希望我能去,因为这次考察的总体方案是我订的,我不在, 大家的考察有点盲目。他们说,你那怕是坐在房间里不出去,每天听听大家的汇报也行。

于 是,我只好咬咬牙,坐着轮椅由机场的服务人员把我送上飞机。到了贵阳又由机场的服务人员将我送出来,贵州省原文化厅的胡朝相处长早已等在了机场,他把我送 到饭店住下,又带我到贵阳最好的骨科医院治疗脚。昨天在贵阳住了一晚。今天一早,找到了贵州省文物局的局长——张思莲,胡处长和张局长俩人,一起把我送到 梭嘎生态博物馆。

胡 处长是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生态博物馆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五月份我参加了在贵阳举办的生态博物馆国际研讨会,我们是在那次会议上认识的。当时 我就告诉他,我回北京后会组织一支研究队伍来考察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以促进生态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他听了很支持我的想法。生态博物馆虽然是建起来了, 因为还缺少经验,而且生态博物馆在国际上也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完善它,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思考的。胡处长虽然今年退休了,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份事业, 因此,对我关心备至,希望我们能做好这一研究。

张思莲局长是一位很有朝气的女局长,漂亮干练,她现在取代了以前胡局长的位置,分管生态博物馆。今天她一方面是送我过去,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其他的考察队员,给他们一点慰问。他们是728到的梭嘎,当地的生活非常艰苦。除音乐研究所的崔宪老师,我们所的杨秀博士外,其他几个人都是些年轻的研究生,还有两位本科生。他们是:安丽哲(博士生)、吴昶和孟凡行(硕士生)朱阳和Jacky(本科生)。

怕他们在上山艰苦,我们买了不少吃的东西带上去。我们坐的是一辆吉普车,走在路上,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颠簸着,行走了4个多小时,总算到了目的地。其他的考察组员早已等在那里,车子能开在寨子的门口,进不了里面,还要走半公里才能到。下着雨,我又是一个瘸腿,不能走,只好让朱阳来背我。

朱阳是我的儿子,他在伦敦大学上学,还有Jacky是他在英国的高中同学,他们两个人在英国德维治中学同了两年高中,今年都考上大学了,朱阳考上了伦敦大学,Jacky考上了牛津大学。在英国,上大学前,孩子们都要向父母请求出去旅游一次。朱阳同样也向我请求出去旅游,本来他想去香港,Jacky是香港人,可以接待朱阳。但在我的动员下,他们一起来到陇戛寨,当考察队的义工,朱阳学的是艺术,在拍照片和摄像方面比较有特长,Jacky则当他的助手。

就这样,在我们的考察队伍中就多出了他们两个年轻的大学生,没想到,今天朱阳还派了大用场,他背了我整整一华里。

我 和杨秀、安丽哲住在一个屋,里面放了三张单人床,只有靠窗户那里有一张桌子。贵州常下雨,房子里很潮湿,大家常用吹风机来吹干床上的被子。把我安排好了, 胡处长和张局长他们就走了。我真的非常地谢谢他们,没有他们的精心安排和照顾,像我目前的这种状态,根本不可能来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