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由于风、火、虚、瘀四端,平素机体虚弱,肝血亏虚,肝阳化风,久病瘀血阻络瘀久化火,复因风寒邪气外袭,外风招引内风,风火瘀搏结,局部气血不通而作痛。发病日久着病情缠绵难愈。
中医辩证施治,分为风寒偏盛行,风热偏盛行,淤血阻络型。
风寒偏盛行:面颊疼痛,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或恶风寒,或局部怕风吹,遇风吹则发作或痛甚口不渴,苔自薄质润,脉或浮或弦或紧。
方药 :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羌活、防风、白芷、僵蚕、川芎、荆芥、甘草、黄芩、生地、生龙牡、生姜、大枣
风热偏盛行:面颊疼痛,时作时止,口干思冷,在疼痛的同侧可有皮肤潮红,睑结膜充血,或痛如刀割火灼者,舌质红或深红,或有黄苔,脉洪数,或有力。
方药 :制川乌、细辛、羌活、防风、白芷、菊花、钩藤、蝉退、僵蚕、元参、生石膏、黄连、麦冬、石斛、生地、龙胆草、生龙牡
淤血阻络:面颊疼痛,时发时止,食少身困,或身有低热,舌略红,苔黄腻,脉缓。
方药 :白蔻仁、藿香、佩兰、节菖蒲、滑石、木通、黄芩、连翘、射千、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荷花叶。痛甚加制川乌、双勾藤;脘腹胀加厚朴,枳壳、腹皮。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缓解疼痛。治疗以泻火、通经、活络、止痛为基本原则,“通则不痛”。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且手足阳明经均上行头面,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多选此二经之腧穴。取穴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 
(本文由三叉神经痛咨询网编辑 版权所有·编辑:晨曦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