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21

13.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原文】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1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2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3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4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饰小耻、禁微邪,此厉5民之道也。民之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饰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译文】凡是统治人民,要使读书人没有邪僻行为,女子没有淫乱行为。读书人没有邪僻行为,要靠教育;女子没有淫乱行为,要靠训诫。教育和训诫成为习俗就能少用刑罚,这就是方法。

凡是统治人民,就要人民走正道。想要人民走正道,那么即使微小的邪僻行为也不能不禁止。微小的邪僻行为,是大邪恶产生的根源,微小的邪僻行为不禁止,而想要大的邪恶不危害国家,是不可能的。

凡是统治人民,就要让人民有社会行为规范。想让人民有社会行为规范,那么对小的社会行为规范也要谨慎。国家不谨慎于小的社会行为规范,而想要百姓遵守大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不可能的。

凡是统治人民,就要让人们有最佳行为方式。想要人民有最佳行为方式,那么小的最佳行为方式不可以不行为。国家不行为小的最佳行为方式,而想要让百姓行为于大的最佳行为方式,是不可能的。

凡是统治人民,就要让人民懂得正直方正。想要人民有正直方正,那么小的正直方正不可以不修养。国家不修养小的正直方正,而想要人民行为于大的正直方正,是不可能的。

凡是统治人民,就要让人民懂得耻辱。想要人民懂得耻辱,那么小的耻辱不可以不整顿。国家不整顿小的耻辱,而想要百姓懂得大的耻辱,是不可能的。

凡是统治人民,要人民谨慎于小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于小的最佳行为方式、修养小的正直方正、整顿小的耻辱、禁止微小的邪僻行为,这是激励人民的道路。人民谨慎于小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于小的最佳行为方式、修养小的正直方正、整顿小的耻辱、禁止微小的邪僻行为,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说明】管子在本节说到了根本,做人的根本,统治国家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做事,都是从小处着手,谨慎于小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于小的最佳行为方式、修养小的正直方正、整顿小的耻辱、禁止微小的邪僻行为。怎么样让人民做到这些呢?普及全民教育,使教育和训诫成为习俗,从而就能减少刑罚,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所谓的治理并不是发现某人违法犯罪就判他刑、治他罪,并不是消防员发现火灾就去灭火,而是宣传消防知识,让人们懂得防火;是让人们懂得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懂得廉耻,才是治理。

——————————————————

【注释】1.数:(shù竖)《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老子·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韩非子·饰邪》:“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这里用为道数,方法之意。

2.礼:(lǐ李)《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3.义:(yì艺)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道德、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皋陶谟》:“强而义。”《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粱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韩非子·存韩》:“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

4.廉:(lián)《书·皋陶谟》:“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论语·阳货》:“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庄子》:“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荀子·乐论》:“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考工记·弓人》:“紾而博廉。”《吕氏春秋·孟秋》:“其器廉以深。”《广雅》:“廉,稜也。”这里用为正直、刚直、品行方正之意。

5.厉:(lì丽)《管子·小匡》:“立五乡以崇化,建五属以厉武。”《韩非子·用人》:“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陈寿《三国志》:“亲秉旄钺,以厉三军。”扬雄《解嘲》:“矫翼厉翮。”这里用为激励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