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处战争”:看美国成人杂志变迁
“火热视频、名流八卦、生活方式、趣味影片和约会建议。”这是大名鼎鼎的成人杂志《花花公子》最新推出的办公室版网站“吸烟夹克”(The Smoking Jacket)的宣传介绍语。而没有了露点照和敏感词,网站就可以避开过滤软件的审查,并且还可以在公共场所内安全浏览。在“纸媒将死”的美国媒体大环境下,花花公子办公室版网站的推出,或许只是新一轮的色情杂志行业审查和自我审查的开始。
“私处战争”
近些年来,对色情杂志痛下杀手的就有美国沃尔玛连锁购物中心。喜欢大打家庭牌的沃尔玛要求旗下所有购物中心不得销售以《花花公子》为代表的色情杂志。而《花花公子》也毫不示弱,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沃尔玛封面女郎”的海选,结果鼓动了很多沃尔玛的年轻女员工跃跃欲试、纷纷报名参选。7-11便利连锁店也曾经对《花花公子》实行过长达17年的禁售令。而即便解禁之后,顾客也往往不会在柜台上看到色情杂志的痕迹。只有顾客主动向他提出要求,他才会从柜中取出。 1960年代,海夫纳聘用年轻的犹太裔编辑团队来引领着《花花公子》的定位。没有主流基督教派的保守性观念,并且标榜着对言论自由的追求,《花花公子》的编辑们充分拥抱了1960年代性解放的热潮。编辑莱曼甚至跟随著名的女权作家杰梅茵·格里尔进行了长达一个星期的专访。虽然在对谈中,格里尔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抨击《花花公子》对女性的剥削之上,不过到最后,她也承认,这本杂志比当时任何大范围传播的刊物都要自由。 进入1970年代,杂志的发行量甚至达到了700万之巨,算起来是今天《纽约客》、《时代》、《娱乐周刊》三家发行量之总和,杂志的发展也登上了自己的高峰。1972年11月号的“每月大相”美女莲娜·瑟德贝里的局部图,更是定格成为了数字图像处理界研究的标本。1976年,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吉米·卡特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花花公子》的专访。在专访中,卡特吐露出了经典的真心话:“我在心中早已与别的女人通奸许多次。”
“自我阉割”
1986年,在里根的要求下,以司法部长米斯之名建立的“米斯委员会”对美国的色情行业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调查。在美国,色情行业一直是言论自由的模糊地带。而言论自由则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不过,时过境迁,米斯委员会的报告中着重的却是色情行业的危害。委员会向包括7-11在内的各大便利店发出通告,要求下架所有包括《花花公子》和《阁楼》在内的色情刊物。书商们被纷纷告知:“审查你们出售的图书和刊物,否则的话,就会被以色情书商的名义公之于众。”这样的变相查禁直到后来被联邦法院裁决为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才告作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