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驱与非直驱的颠峰对话,谁的抖晃率更低

 摄行天下 2011-01-23
抖晃是非直驱磁带机挥之不去的梦魇,不管电路设计多么优秀,如果抖晃过高的话还不如听垃圾MP3来得舒服。这也成就了直驱磁带机的价值,它几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抖晃问题。但非直驱机型精品甚多,又怎肯舍弃不顾而独宠直驱呢?到底非直驱机型在抖晃率这一项上,有没有实力向直驱机看齐甚至超越呢?这个问题关乎非直驱磁带机是否还值得拥有。
     那就来一场比试吧!不甘寂寞的一众非直驱机向直驱的DC2挑战,看谁的抖晃率更低。是以直驱自居的SONY DC2,还是AIWA颠峰的7系列J07与F07;是独一无二的3马达机械设计的WM-7呢,还是VICTOR冶艳无伦的单放鼻祖CQ-1;是机械构造健壮的SANYO M4440呢,还是温柔婉约的TOSHIBA AS10?
     .........................
     详细比较容后奉上。

调整大小 DSC02624.JPG (143.03 KB)

 

调整大小 DSC02624.JPG

一、DC2与非直驱卡座的抖晃率比较
比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耳朵听,选取的音乐是一段极轻柔极慢的流行曲,经过反复多次而专注的聆听之后,就能够分辨出即使是最轻微的抖晃。这个是需要一定练习的。抖晃分很多层次,比较大的抖晃可以很容易分辨出音调的变异,女声嗓音的裂化,这种情形我将分数定为不及格。小的抖晃在听一般歌曲时没什么感觉,用轻柔的音乐才可体验出来,这种情形我将分数定为70分左右,勉强及格。而更小的抖晃,在最聚精会神的聆听下也仅仅只是一些似有似无的“不同”而已,这种情形足以满足所有类型音乐欣赏。这种情形我定义为90分以上。
我手上的直驱机只有这部DC2DD9们都因为要还债被迫走人了。收这部DC2的原因一方面怀念它的声音,另一方面是想用它来印证我手上的一堆非直驱磁带机的抖晃率到底处于何种层次,是否还应该继续持有。
       我用的卡座只是一部中档货色可能还算不上的非直驱,拿该卡座直接与电脑播放MP3进行比较,抖晃是完完全全的听不出来,区别只是数码味和模拟味,所以我将卡座的抖晃率分数定为100,作为参考的标准。
       这部DC2修补过齿轮,技术有限,所以还有轻微的齿轮声。经过与卡座数十遍的反复聆听对比之后,我才终于得出结论,这部DC2抖晃率与卡座有极轻微差距,我把它的分数定为96。不知齿轮完好的直驱随身听是否能更加稳定,这个以后收了DD9之后再比较了。
     
      可能有人开始对修补过齿轮的DC2失望了,事实上无须如此,这只不过是极苛刻的条件下输给了卡座。要知道我可是使用最轻柔的音乐反反复复听了数十遍才敢肯定。要是在平时的使用中,根本感觉不出来的,几乎足以满足任何挑剔的耳朵了。

调整大小 DSC02625.JPG

二、AIWA J07F07的前世今生
    我很喜欢AIWA 7系列的机器,就好象有卡友特别喜欢9系列的机器一样。这个系列的各个机型的声音基本是一样的,不过我特别地偏好F077系列的机器是有明显缺陷的,我还是喜欢,知道了它的缺陷之后我还继续收了5部该系列机器!明知它的缺点还要喜欢,那才是真喜欢了。它到底有什么缺点?正如所要讨论的主题那样,当然是抖晃率太高了!在听节奏比较缓慢的歌曲时,颤音比较明显。由于对颤音特别关注并且耳朵越来越对颤音敏感,所以在听慢歌时真是感到颤不可耐;听快节奏的音乐虽然说不上颤抖,但隐隐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抖晃,声音粗糙,似有混作一团之感,无法让人满意。曾经有人说他的U07声音不干净,其实这是抖晃率过高所造成,并非电路设计的缺陷。在我所收的所有AIWA 7系列机器,没有一部能够100%满足音乐欣赏要求。抖晃率过高,是这个系列机型的通病,而不是特例。在抖晃率评分上,最高只能得75,勉强可以一听吧。
        是不是很悲哀,AIWA最好的机型竟然这等不给力!
        明知它有这么大的缺点,我为何还继续收?只因我希望可以借着自己玩机水平提高之后可以解决这个困难。我相信如果能降低它的抖晃,它必定可以奏出最好的AIWA韵味的声音来。事实上,我确实在不断试验各种方法来降低它的抖晃。做实验可是要付出代价的,试啊试的就变成了尸体!两部原来好好的机子就这样香销玉陨了,以当前行情来算,相当于花了将近4位数字的RMB来做了一通实验。终于某日躺在沙发上冥思苦想突然灵光闪现让我有所收获,现在我已经让J07/F07的正面抖晃率评分高到94分,如此高的分数意味着它的低抖晃已经可以和先前所介绍的DC2一较长短!无论听任何类型不管多么慢多么柔多么高音的音乐,它都可以轻松应付。声音当然纯净无暇,至此我终于欣赏到了最好的AIWA声音,第一次!
       正面播放评分94,反面播放评分只有80。反面抖晃率依然偏高,无法解决。具体是什么原因也不想再深究了,有一面可以达到最高水平也就够了,试想在坐公车或火车时拿出F07来给磁带换面不也十分拉风吗?况且它比DC2还多了反面播放自动反带功能哦,虽然反面抖晃偏高,但用广东人常说的一句话,“好过无”!
       图片中J07的耳塞怎么插在录音接口上了?呵呵,我把录音口改造成了耳塞口,变成双耳塞接口了。

调整大小 DSC02629.JPG

三、重新认识SONY非直驱无冕之“X —— WM-7

   “X”是什么?见仁见智吧!
    低价收精品,高价收垃圾。在我的玩机历程中这样的事情总是在不断重演,兴奋与失落的心情交相侵扰,常从云端直摔下地面,又马上被巨量买单推高至涨停。又如大海一叶孤舟,乘风浪之上落,观日出与晚霞。
    综观磁带机史,WM-7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它身上有很多第一或者是很特殊的东西,它是第一部使用逻辑控制、第一部自动反带,唯一一部拥有3个马达,是设计最复杂的非直驱单放机,是SONY自家第一部搭配DOLBY  B,也是SONY自家重量第一的单放机,售价36000日圆在SONY单放机中也仅次于DD9。既然重量第一,自然用料非凡,设计巧究。机心采用全不锈钢,正反两个同等重量的大主导轮;三个马达一个负责主传动,另两个配合逻辑控制负责机心转向离合等操作。通常马达只两根导线一正、一负,但WM-7的卧式主马达有四根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十分少见。电池舱旁边位置有个巨大的升压元件,为节约空间WM-7使用两颗电池3V供电,据资料介绍,为使DOLBY B发挥最佳效果,3V电压不够,SONY才增加设计这么个升压元件,在其他机器中也从未见过。实际使用中当打开DOLBY B时,高音衰减很少,同时磁带底噪消失,确实效果比大部分机型优秀,我自录的磁带从不开杜比录音,不知带杜比录音的磁带配合WM-7使用效果是否会更佳。可能因设计复杂成本高昂,之后就再也没有类似设计的机型出现。WM-7推力强大,听感上明显可以感觉出来,汹涌澎湃,这在SONY机中显得比较另类,有点像AIWA。与DC2比较声音似乎浑厚些,DC2则清些,两者一时喻亮,无分高下。像WM-7这种集合最佳的用料、最特别的设计、最好的声音同时还具备特殊纪念意义的高素质非直驱磁带机,实不多见矣。
       J07/F07只能做到一面播放超低抖晃,而WM-7却可以做到两面播放都是超低抖晃!这多少与WM-7两个主导轮同样重量有关,J07/F07也许就输在反面主导轮重量太轻。要区别两部机型到底谁的抖晃更低实在艰难,因为太接近了,反反复复对比着听了十数次仍是区别不出,这么微小的差距恐怕非人耳所能区分。所以同样给WM-7 94分。WM-7的机械构件十分优秀,94分应该不是它的最高水平,若然可以设法减轻它的周期性机械运转声音(未知其他WM-7是否也有类似情况),相信可以更加稳定。J07/F07WM-7的抖晃都与上面那部DC2相差无几,同属完全满足欣赏任何类型音乐的要求。

调整大小 DSC02635.JPG (71.19 KB)

 

调整大小 DSC02635.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