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观人生与悲剧人生——庄子与叔本华的不同人生观-周可真的博客-科学网

 沙漠变成骆驼 2011-01-23




 

中国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至乐》)。

 

在庄子看来,世俗的人生充满着痛苦,其痛苦的根源在于,俗人在感官上有所欲求,故“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同上)。

 

庄子指出,人生有“五苦”:“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同上)据此,贫者固然五苦俱全,而富者又何尝有什么幸福呢!“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同上)富者想多积财,以求更富,结果是苦身疾作,身不得安逸;又要省吃俭用,物欲也得不到满足,岂不还是处于痛苦之中!

 

因此,庄子嘲讽那些追求长生久视而养形存生的人:“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同上)在他看来,延长寿命,不过是延长受苦的时间而已,既是如此,又何必贪图长寿呢!庄子主张“常因自然则不益生”,即追求一种自然的、既不悦生亦不惧死、以死生为一条的逍遥生活。这种生活蕴含着对人生痛苦之现实的一种逃避。庄子是要用这种避世的方式来享得无苦之“至乐”——以“无待”(无所欲求)感受不到人生痛苦的精神状态。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痛苦与意志》一文中说道:每个人“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如果人生当下和直接的不是痛苦(灾难),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相分离,我们若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

 

又说:“人免不了要遭受不幸和痛苦,痛苦对人也有它的用处。这就像若没有大气的压力我们的身体就要爆裂一样,人苦没有艰难和不幸,一切的需要都能满足,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人事事顺遂,不劳即获,傲慢和妄自尊大,不使自己爆炸,也会使自己的生命膨胀。”“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着劳累与忧患,然而,人的欲望若随时能得到满足,他们又如何度日,如何打发生命呢?”(《痛苦与意志》)

 

显然,叔本华对待人生痛苦的态度完全不同于庄子,叔本华是主张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痛苦的,因为他认为痛苦是人生之必然,而且肯定痛苦对人生亦有其益处,而非绝对的坏事。

 

庄子的痛苦观与叔本华的痛苦观之根本区别在于:在庄子看来,痛苦是可以通过主观方式来加以消解的东西;叔本华则认为,痛苦是人生所不得不面对的必然之物,是人生无可回避而只能接受的东西。

 

庄子的痛苦观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苦乐观之特色:苦与乐具有相对性,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而其转化的条件则往往取决于人们主观的态度——心态。心态决定着人们感受苦乐的程度。心态好,则或许乐是乐,苦亦是乐;心态不好,就或许苦是苦,乐亦是苦。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的人生哲学显然是倾向于乐观的。

 

比较而言,叔本叔的人生哲学则似乎显得有些悲观,然而这种悲观也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所通常理解的那种“悲观失望”的悲观,而是一种悲剧性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把生活中的痛苦理解为一种与人生之美相对待的东西,从而把人生本质地理解为一种矛盾:

 

“最宝贵的生命,常常就是处于危急之中的生命本身。

 

美的邻居,是危险和死亡。

 

美,就像荣耀,必须去追求,虽然其代价是眼泪和毁灭。

[引自基托(H.D.F.Kitto):《希腊人》(The Greek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