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增新 (邯郸市眼科医院,河北 摘要: 目的 干眼症是目前眼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经常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眼红、眼痒、视疲劳、畏光、流泪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干眼症患者23例,效果较好,现将我们初步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1.1 1.2中药治疗 2 本组23例(42只眼)经过治疗后,96%的患者主观症状均有改善,连续用药30天后,患者的Schimer实验Ι和泪膜破裂时间(除7眼外)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讨论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泪液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发病率很高,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但任何导致泪液生成和排出平衡失调及泪膜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干眼。最常见的有系统性眼干燥综合症、屈光性角膜手术、眼前节烧伤、异物感、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甚至流泪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病因及对症治疗十分重要。目前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包括人工泪液的应用、减少泪液挥发及保存泪液的措施等。 本组23例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有① 物理治疗:眼睑热敷、按摩。②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滴眼(0.1%爱丽滴眼液)每日1~3次,③ 配合中药治疗。 从中医学角度看,干眼症常见的证型为阴津亏虚,不能上滋于目,一般采用益气滋阴的原则治疗。常用益气、滋阴、理气的药物治疗。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枸杞子、决明子、栀子、黄芩等药物治疗。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益精。主要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症。本草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北沙参: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胃气弱之伤津口渴症。《本草纲目》:专补肺阴,清肺火。 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各种肺热干燥、内热消渴、咽干口燥、虚劳烦热等症。本草拾遗:“去心热,止烦热”。有报道对干燥综合症有明显疗效。 石斛: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用于各种阴伤津亏、目暗不明等症。本品是配伍石斛夜光丸的要药。 栀子:入心、肝、肺、胃经,清热泻火、凉血,主治热病虚烦不眠、消渴、目赤、咽病等症,《圣济总录》有治目赤的记载。药理研究:对许兰黄癣菌、腹泻沟表皮癣菌、红色皮菌等有抑制作用。 黄芩: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医学启源》记载“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本草汇言》记载“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等”。药理研究: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干眼症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采用人工泪液加口服中药,可逐渐减少人工泪液的次数,能够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激发泪腺分泌的潜能,调节激素分泌,促进泪液的分泌。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的神经系统达到协调性,泪液分泌及质量得到改善。 近半年来,采用养阴生津为治则的中药配方,我们在临床上治疗干眼症患者23例,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如眼部干涩不适等,能够延长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试验I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采用上方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