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核底稿遇见的问题 作者(2010-12-06 11:08:23)今天复核底稿遇见的问题:
一、年鉴审计时遇见的无须验资的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应该进行如下审计: 1、看该事项是否经过必要的手续:要是转让给新股东,则通知各位股东便可;如转让给新股东,看是否经过全体股东一半以上的股份同意,是否享受了优先购买权; 2、看该事项是否向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如无,则需提醒被审计单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3、看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将实收资本明晰户进行了帐务处理。 二、其他账户审计 (一)、在银行开设的纳税专用户,应该在货币资金科目中核算。 (二)、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中没有房屋建筑物,而却占用了房屋,应该进行如下审计程序: 1、看该房屋是否无偿使用,如无偿使用则需要提供无偿使用的合同及房屋所有者的房产证明; 2、如有尝使用,则取得房屋租赁合同后,看房租费是否预提或者是待摊,如是租赁个人的房产,则须看是否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了相关税金。 (三)、未达帐项的处理: 银行账户中存在的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费用性质的未达帐项,一般应该调整,因为如不做调整,该费用按照税法分期原则,在来年就不能在税前抵扣,故一般需要调整。该原则也适用于其他事项。 (四)、应交税金及其他应交款: 在审计时候,发现应交税金有余额,而其他应交款没有余额。这是不正常的,因为企业交纳税金都是附加税与流转税一起交纳。经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计提12月份的附加税。 (五)、审核费用的明细项目很重要 在审计中,我们习惯用分析性复核和抽查会计凭证进行审计。其实,审核费用的明细项目很也重要,能从中发现很多问题,我们曾对一个商贸企业进行审计。 审计管理费用时,发现有保险费、税金、租赁费三个二级科目。 对上述科目,我们实施了下列程序: “税金”科目:因涉及金额大,故我们认为“税金”不可能是印花等税金;另外,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中无土地、房屋及车辆,交纳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的可能性不大——该事项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经询问,系支付的房产税(税率为12%),并且该房产系被审计单位所有(被审计单位提供了房产证,表明该房产归其所有),该审计程序不仅帮助我们查出了帐外资产,还查出了未入帐的土地租赁收入。 “保险费”科目:经进一步审核,落实了支付的系汽车保险费,该汽车系股东个人的车辆,根据会计主体原则,该费用不能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租赁费”科目:经抽查原始凭证,发现系为单身职工支付的房租费。审计建议在“应付福利费”科目中核算。 审计财务费用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费用很大,但是在会计报表上却没有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应付票据也为不带息票据。经审计进一步核实,发现被审计单位按照股东投入注册资本的数额,按照10%的利率提取了财务费用。这系利润分配行为,显然不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审计建议调整。 汇总本周复核底稿时遇见的普遍问题:
1、短期借款 一般是取得借款合同,看其是否存在;其次,根据借款合同可以看出是否有或有事项—抵押或者担保,并查看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最后索引损益表中的利息科目,看是否提足借款利息。 2、待处理财产损益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该科目在年末应该没有余额。对于被审计单位未经过批准(如董事会批准)就处理的项目,应该进行如下审计程序: 如某单位期末转入管理费用的“待处理财产损失”5万元,是因产成品管理不善发生毁损所致。审计抽查了该待事项的原始单据,显示:产成品共100件,成本价为500元/件,所耗原材料为3.5万元。市场价为600元/件。对于该事项,审计建议做如下调整:将该产成品消耗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给予转出,并提示被审计单位对该损失尽快向税务机关办理财产损失审核,以抵扣该年度的所得税。 调整分录为:DR:管理费用100*3.5*.17CR: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3.5*.17 具体审计程序分析如下: (1)、核实其具体内容:系产成品非正常损失; (2)、看有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查看待处理财产损失的入帐原始单据,查看其入帐内容是否包括了税金,是否完整。 去年审计了一个冰糕等饮料生产企业,营业范围为:冰糕、相关饮料的生产与销售。该企业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特征,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几近停产。被审计单位10月至12月之间未计提折旧;并且将停工之间的生产工人工资、其他相关费用记入制造费用。 审计认为,固定资产除了规定的“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与“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以外,一概计提折旧;另外,停工损失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 某企业2003年度将A企业兼并,A企业失去法人资格。审查其兼并协议,该单位评估资产为1500万元,负债为780万元,净资产为720万元。该单位以680万元的价格出售购买。其帐务处理方式为:DR:资产1500万元 根据规定,兼并企业的差额应该记入无形资产—商誉,并且按照不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故应该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借:资本公积40万元 今天复核了一个以销售机器仪表为主营业务的单位的审计底稿。 该报告用途:用于年鉴及股东查看。 主要经营范围为:自动化仪表、水处理设备的安装、销售。 查出的主要问题为: 1、固定资产户中,向某宾馆购买的车辆未办理过户手续;对此,审计人员要求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的同时,出具了保留意见(因金额大,并且牵扯时间长) 2、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未有短期借款科目,可借款费用却达到2万元,经询问,系向个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被审计单位并未按照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对此,审计提出了管理建议,并且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帐务调整; 3、被审计单位部分存货并按照规定设立数量金额明细帐进行核算,审计人员无法对其进行监盘。对此,在提出管理建议的同时,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金额较大); 4、银行存款科目中,存在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未达帐项。对于该事项,在提出管理建议,并将未达帐项转入待处理财产损失的同时,向事务所反映了该单位管理漏洞,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进行了认真分析。 5、预收帐款中,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3笔,金额为120万元,未有合同,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预付帐款一般都需要有合同的,并且期限不会长,超过一年期限系不正常现象。经询问,该货物早已发出,只是因购买该货物的发票迟迟未开来,销售成本无法确定,故一直未转收入。其中以前年度50万元,审计年度70万元,对此审计人员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销售收入确认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因为购买该货物的发票未开,故相关销售成本无法计量,相关的收入也就不能确认;另外一部分人员认为:销售确认的条件是货物发出,所以完全可以在暂估销售成本的前提下确认该收入。事务所经研究后,采取了后种办法,分别调整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与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按照估计办法相应的结转了成本。 6、该单位在“应付账款”与“预付帐款”的明细科目中,都有某公司金额较大的款项,经询问,皆系购买产品形成的款项,审计人员提出了合并该账户的建议。但因该事项不涉及其他,并未建议调整。 1、在牡丹卡、国税户的存款应该在什么科目核算?银行存款还是其他货币资金,还是其他应收款?
2、对于未达帐项应该进行核实,看具体的内容,根据内容与金额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 3、获得了借款合同却没有充分利用: 借款合同可以提供如下线索: (1)借款的存在;借款利率(用来对借款利息进行分析性复核);或有事项(即是否存在抵押或者担保);关联方(如为其他单位担保,则可能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关联方关系,否则,可能存在相互担保——这也是查或有事项的一种办法); 4、对固定资产审计不彻底;只取得了固定资产明细表与总帐、报表核对一致就结束了审计。对于固定资产,因为涉及金额一般很大,并且影响年度长(如累计折旧的计提),所以应该进行详尽的审计程序。主要有: (1)查出本年度增加的所有的固定资产原始凭单,看其入帐价值是否正确。一般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都包括购买价、运费、安装费、试运行费用等,看是否正确的划分了收益与资本性支出; (2)实地查看本年度增加的所有固定资产,看是否存在; (3)向被审计单位询问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看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挂帐未处理现象,是否存在相关费用与相关支出不配比现象。 5、待摊费用:只列明了其内容,没有按照规定列明该待摊费用的发生日期,具体的费用效力期限,故审计程序不彻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