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三郡郡守”、“高邮镇参事”、“邵武军参事”(唐无“军”的建制笔者按)、“江夏太守”、“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平章阁待制直学士”、“奎章阁待制直学士、尚书令”、“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烈”,以及“敕命”。二道,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可是遗憾的是这位高官却没有一部中国的正史有记载。不说别的,就是邵武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的“传奇性伟人”,肯定地方志书要大书特书一番,可是连邵武府县志都只字不提,或语焉不详岂不怪哉。虽然90年代新篇的《邵武市志》,把峭山“封”为“工部尚书”,他们不以史实为准绳,却以谬传为依据;其治史之态度也极为荒唐。难怪广东黄荫庭先生在以史实分析批驳之后,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说:“这是继《行录》之后,又一种戏剧性的艺术创作”。最近有一位作者王铁说:“当然有关黄峭的官职、功业,都是廉价的吹嘘”《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
不仅如此,禾坪派的某些人同样把峭山之子免费大为加封,据黄文生发表在《黄勉斋学术研究文集》中的大作《黄峭与邵武》一文,记说峭山2l子都披红挂绿,人人当“官”。最高职务为“大司徒”、“大司空”、“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最低也当个知县。还有什么“大理寺丞”、“征西大将”、“知府”、“佐春坊、挂印大将军”、“中书舍人、都指挥使”、“大常寺卿”、“台州参军、广州刺史”、“巡按御史”、“五军兵马使”、“翰林学士”、“给事中”、“盐运使”,.....不一而是。从七品知县到一品大员,都有峭山诸子的份,还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钦赐铁简上云:“创业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振天下”。可谓天下黄姓风光,均被峭山一家占尽。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是出自中国那部史书之中,希原原本本摘录公布于众。按我们掌握的资料,只有黄政一人可能中过进士;他真的有那样大的能量,庇荫所有的兄弟都当官,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四)、扩地增孙:禾坪派某些人得寸进尺,为实现总统东南黄姓之美梦,确立其东南黄姓“始迁祖”的地位,并以此误导族人,因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竟不惜以假造史书、篡改时间、请古人、大封官、大联宗为能事,愈演愈烈。但因在闽黄姓各支如福州的元方公、宁德的黄鞠公、泉州的守恭公、莆田的黄岸公,都比鼎鼎大名的黄峭山早了数百年之久,他们的子孙分布较早较广。如紫云五安派守恭公的5子19孙,早峭山300多年。守恭公排列第102世,峭山排列在118世,先其16世。守恭公开派泉、漳沿海膏腴之地,而峭山处在闽北偏远的山区之地。经济发达的差异,对人口繁衍是有较大的差别。守恭的子孙衍传300多年16世之久,保守地说也有5万之众,比峭山21子,多出2500倍。且在唐初就已开播五安,其子孙早已衍传于闽台、浙赣、两广、江淮、云贵的广袤之地。所以禾坪派某些人感到要总统东南黄姓,实在人丁和地盘上大不如人,所以他们就采用创造人口、扩展地盘的手法,以弥补其先天之不足。现将古今峭山子孙人数记录对照表整理于下,让宗亲参考和评判。
黄峭山子孙迁移地点及其孙数古今对照表
母系姓名据《禾坪黄氏族谱》载宋咸淳七年(1271年)周士枢撰《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据黄燕熙主编《黄氏通书》海宿星撰《峭山公裔孙的分布》《黄氏通书》黄国汉撰《黄峭一百五十五孙一览表》说明
迁徙地点`子数迁徙地点子数为的“子数”即峭山“孙数”
上官氏生黄和邵武禾坪(祖地)57
黄梅泰宁县梅口5江西九江5
黄荀泰宁县上荀3兴化府莆田县4
黄盖(邵武)盖竹9河南开封(又往广东南雄)11一说生5子
黄楚建宁楚上黄坊4湖南长沙4
黄龟将乐上龟洋2广东潮州后迁广西桂林4
黄洋沙溪黄洋岩3晋江6
吴氏生黄政邵武禾坪(祖地)1河南开封21
黄化汀州宁化县2钟春(湖北古江夏郡城)4钟武(河南信阳东南)
黄衢泰宁县永兴上下衢3漳州(又到湖南衡山)8或名曰黄渠
黄卢建宁县卢田安吉坊4江西吉安8
黄福福州闽清县细村3四川成都12峭山51岁生
黄林泰宁县梅林2邓州(邓县)5峭山53岁生
黄塘建宁县开田堡石塘5闽西上杭(又往江苏江阴)8峭山55岁生
郑氏生黄发邵武禾坪(祖地)2莆田、漳州4
黄潭将乐黄潭4江西水吉4
黄城新城石塘后移平溪3江西赣州、南昌6
黄延延平津口2江西万安6
黄允建宁县允盛堡毛坊1江西万安(又到海澄)6峭山52岁生
黄井南丰县龙井乡双井头5浙江宁波再迁广东镇平13峭山58岁生
黄层延平府黄层口29峭山60岁生
合计70155增加85个
上面的古今对照表中,可以从4个方面使人感到有超常的奇迹:①据传说峭山的三妻是因赔偿其祖父的枉死而所得,而三妻却不多不少平均每人各生7个儿子,在峭山60岁时,郑氏也已50多岁,还在生子,都是世上所罕见。②各个地方都有个地名,有的地名很早就已存在。但峭山的每个儿子的命名,都是跟他们以后迁徙的地名相关,这是巧合,或是有意作合,实在令人费解。③南宋末周士枢的禾坪谱重修“序”,虽其中已有不少水份,其所记的峭山诸子分布的地盘只是在闽北和江西的新城和南丰二地。而化名海宿星的人,在1997年12月出版的《黄氏通书》中,说是按南宋后的“族谱记载”,其地盘却将其扩展到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各地,几乎覆盖大半个中国。要把峭山作为东南黄姓“鼻祖”,扩张地盘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需要有一些敢于大胆创造的人,可是“海宿星”却羞而不敢露其真名,或许是心虚之故。在《黄氏通书》中吹虚峭山的文稿比比皆是,例如上杭的黄佳章主编的《黄氏族谱·总谱》中,在追列黄姓“上古世系”之后,却将“中古世系”全部安排由峭山及其诸子包揽,好像在峭山出现后,中国就没有其他黄氏世系了。④据周士枢《序》记载,峭山的孙数70个,也已相当可观了,这些材料也是出自《禾坪黄氏族谱》。可是禾坪派的某些人尚不满意,蓄意把周士枢序言中的峭山70个孙数统统删掉,他们在《江夏黄氏重修宗谱》上就编造为83孙,多冒出13个孙来。这个数字还是不能满足禾坪派另一些人日益膨胀的欲望。令人震惊的是揭西县文化馆的黄国汉,不知他是根据什么,在《黄氏通书》中,把峭山之孙从70个猛增到155个,一下子又为峭山增产85个孙,禾坪派的某些人在制造人口的速度,可说飞速猛增的。原传峭山为2l子,分21支,但有人在1998年出版的《黄氏通书》第115面,又记增加到32支,胡说什么“当时列队在祖宗神位前宣誓出征的,除峭山十八子外,还有峭山胞弟黄崤、黄岐的四个儿子,峭山之叔父黄环的七个儿子,实际上出征的队伍为二十九支,加上留侍母亲的三支,黄为三十二支。故时人称黄峭山‘十八子下江南’的同时,也誉赞黄门‘三十二房垦南疆’。”这段文字是过去所未见过的新创作。这个“时人”应是编造者本人,他与伪书《王霸别录》互相呼应、异曲同工。
1999年12月3—5日,泉州紫云五安黄氏宗亲代表40多人,组团出席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第7届第2次恳亲大会,邵武也去了几个人。5日下午,泉州紫云黄氏代表团团长黄奕管首先在大会发言,博得全场1800多位各国与会宗亲代表的热烈欢迎,掌声雷动。这时邵武黄承坤按奈不住,也要求发言,他当众所说:“据我们统计黄峭的后裔有2000万,在座的人有3分之2是峭山公的后裔”,这使很多与会的宗亲代表大为惊奇。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