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中学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夏燕 2006年11月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你尽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开始吧!你是最棒的! 一、书写考查(2分)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思而不学则殆。 3. 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______。
6. 曲径通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商女不知亡国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1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在外思乡之悲的句子是: , 。 三、实践与运用( 6分) 四、阅读(37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仕 或 而 强 2.翻译:并壳者,欲以去热也。(2分) 答: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 答: (二)春 风(14分) 老 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请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 答: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 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阅读第④节,看看济南与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答: 4.作者在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一颗豆粒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答:
3.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 答:
答:
答: 答:
、 答:
五、写作(40分)
提示与要求:
①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②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要塞中学七年级(上) 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参考答案 (2)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3)示例: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 (二)1、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3、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4、示例:“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秋天小山的色彩美。 (三)1.zhǎn rù 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