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探轶】贾元春蹑迹杨贵妃

 怀旧的感觉 2011-01-27

贾元春蹑迹杨贵妃

   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 
 
 
 
 按第五回的“册子”排列顺序,宝钗和黛玉这一对“金玉”之后,第三名是贾元春。这位贾家的大小姐,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交代,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到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被皇帝“加封为贤德妃”。第十七和十八回描写贾府修建大观园,迎接元春归省,象征贾府的荣华富贵达到了顶峰,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
 
 当然,她已经名列“薄命司”,其结局必然是一个大悲剧。后四十回写她“多痰致疾”,是普通病死,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那么,在原著佚稿中,贾元春又是如何呢?
 
 贾元春归省时,点了四出戏上演,脂批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而其中第二出《乞巧》是清代戏曲《长生殿》中的折子戏,主角是杨贵妃和唐明皇,旁边有脂批“伏元妃之死”。以唐朝的杨贵妃比喻贾元春,的确是小说有意设计的。第三十回宝玉说话不得体,拿杨贵妃比宝钗,宝钗就反击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有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言外之意是你有个姐姐是贵妃,你姐姐才是杨贵妃,你就是杨国忠。
 
 杨贵妃死于安史之乱发生后的“马嵬之变”,唐明皇从长安向四川逃跑的路途中,将军陈玄礼带领的卫兵在马嵬坡哗变,追究造成国家动乱的元凶,唐明皇先处死了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士兵还是不依不饶,逼迫唐明皇让杨贵妃自杀。
 
 研究者认为佚稿中贾元春的下场类似于杨贵妃,即贾家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失利后,元春成了牺牲品。贾家和北静王交好,忠顺王则是贾家的对头,佚稿中有这两家王爷的政治冲突,最后北静王失败而忠顺王获胜,贾家受连累,殃及元春。
 
 宫廷斗争可能很复杂。元春的“册子”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橼”谐音“元”和“冤”,而《礼记》中说,古代生了男孩子门上要挂木弓。此外她的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也是一个生子的典故,《北史》中记载,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称帝,把赵郡李祖收的女儿纳为妃子,后来皇帝到李家摆宴,妃子的母亲宋氏送上一个石榴,取石榴多子的寓意祝福妃子多生皇子。
 
 所以可能佚稿中写元春生了皇子,而引发“继承皇位”的宫廷斗争,贾家在这种斗争中最终失败,导致元春的不幸。第七十二回凤姐说:“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好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要上来夺。” 这个梦显然也是一种隐喻,元春将来是要败在另一位娘娘手上的。同时,要一百匹锦的梦又双关了曹家曾是江宁织造,负责向朝廷贡献锦缎这种生活原型。
 
 这可能就是另一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的本事。“虎兔相逢”有多种解释,有的脂批本上写作“虎兕相逢” (汉代王逸《九思·逢尤》中有“虎兕争兮于廷中”),更像是指两派政治势力的斗争,所谓“两雄较量,元妃致死”。而这种故事情节可能影射着“真事”,即康熙死后雍正和他的兄弟争夺帝位,曹家后来被雍正抄家;还有乾隆朝康熙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和乾隆发生政治斗争,最后也牵连到曹家的命运。
 

恨无常》曲子中有“望家乡,路远山高”的说法,好像是指元春死时类似于杨贵妃一样离开了皇宫。当然那具体写法并不雷同,元春不一定是缢死,周汝昌认为是她随皇帝到口外打猎,“事变猝起,她乱中被敌对势力的人员乘机杀害了”,并认为这一情节是影射乾隆四年皇族内四家老亲王阴谋推翻乾隆,乾隆五年乾隆在打猎时又遇到庄亲王之子的密谋,险遭不测的历史事件。难怪在《恨无常》曲子后有脂批说:“悲险之至!”

  
系列链接:
 
上篇:薛宝钗金簪雪里埋  
 
 
怀旧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