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二卷鉴吉凶与防细微

 小脚大丫 2011-01-27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述论]

  一代君唐太宗,在名相魏征死后,曾叹息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事实也的确如此。唐太宗开明聪睿,从善如流;魏征则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规谏,可谓是高山流水,相得益彰。但自魏征一去,再无魏征,一镜之失,怎不令唐太宗痛惜?!

     每个人的阅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躬行,也不可能对每一件事皆能洞察入微,明了于心。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以人为镜”,以他人的言行得失,经验教训来审视自己,衡量自己,“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术业有专长,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者,却可能在其它方面有胜己之处。

     特别是在分工愈来愈细、术业日趋专攻的今天,要想准确地判别是非,裁定事物的取舍,把握事物的趋向,就必须善于利用“人镜”。时常检点自己,把他人的清言懿行,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作为有益的借鉴,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相对高精度的论断吉凶,避凶趋吉,远祸就利,从而少走弯路,走捷径实现人生的价值。

     物有三六九等,人有三教九流。“不镜于水,而镜于人”,是因为水无常形、因势而流,不能客观的映照人的优劣得失。而人也有忠奸之分,君子小人之别,因而,在选择“人镜”的同时,还应作细心分辨。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的是,邹忌本来没来诚北的徐公美貌。但是,“吾之妻私我,吾之妾畏我,吾之客有求于我”,所以大家都说邹忌比徐公长得漂亮。

   这就告诫人们,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作为“人镜”的。真正的“人镜”应该像魏征那样,刚而无欲,豁达中正,心底无私,肝胆相照。否则,己所不察,人而媚私,就达不到“吉凶可鉴”的目的了。

     虽然明镜可以照形,人镜可以避凶,但要长立不败,还必须加强自身明察判断、谨小慎微的锻造。譬如爬山,人们往往安宁于险峻,而出祸于平地,就是因于细微处疏忽大意所致。古人说“秋毫不小其小”,愈是细小的东西愈不能轻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星火可以燎原,小错可以酿成大祸。

     所以,“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防患于微,居安思危,才能够趋吉就利,减少损失,完善人生。

     “风起青萍之末”,任何祸害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察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但应“慎微”,而且要善于“识几”,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提高警觉,防微杜渐。越是细小的祸源,越不可掉以轻心,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避凶祸于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