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医诊法学是研究中医诊察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诊察病证方法和探求症状机理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诊察方法和手段获取临床信息,并对诊察所得的资料进行病机分析,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一、中医诊法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指诊察病证的方法,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为“四诊”,这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 中医诊法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密切结合的具体运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科的基本特点是,要求医者主要利用感官以诊察病者的症状和体征,既要掌握四诊的方法、技巧,更须从病证的现象中探求其本质,并做到四诊的综合运用。 二、中医诊法的原则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要求医者“司外揣内,因端竟委,察态知意”。整体诊察是指诊察疾病,既要把患者各种局部的症状看作是全身性的反应,又要把患者置于自然环境的统一体中来考虑,重视从整体上把握疾病、把握病人。 (二)动态观察 “究其萌芽,察其传变,明其予后”是中医诊法学的原则之一。“究其萌芽”,即是要判明病因,详细了解发病时的情况。 “察其传变”,因为疾病的过程是一个正邪相搏、彼此消长、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一要预见疾病的传变,二要预见疾病的并发症。“明其予后”,即医者要特别重视观察患者神之存亡,以判断其预后。 (三)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综合运用与全面分析。望、闻、问、切各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所搜集到的病情资料互有补充。要想全面地掌握病情,必须四诊合参。 三、 四诊运用中的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 (一)基本环节 诊察的过程,即是认识病证的过程,欲求对病证的正确认识,必须提高诊察水平。如何正确熟练地运用四诊以获取临床信息,这就要求掌握诊察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 1.根据患者主诉诊察 2.分清主次症状 3.动态诊察 4.因人而宜 5.联系有关情况诊察 (二)注意事项 为有效地获取临床信息,在实施望闻问切四诊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医德 2.知常达变 3.识别真伪 前一篇:营养美食(十一)——如何延年益寿
后一篇:中医诊病(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