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正遗规补编》中

 hszlw 2011-01-27

○陈定宇示子帖
  先生名栎,字寿翁,元延佑时,休宁人,
  弘谋按教与学,原非二事。记曰教学相长,横渠先生亦曰,教小童有四益,盖设诚而行,有益于人,即取益于己也。此篇即教即学,朴实典要。至教以亲师取友。教以勤谨,无一语泛说,可与朱子训子从学帖参看。已刊入小学后
  我本未欲遣汝出,偶遇机会,故如此。汝须是自卓立,自求长进,不可如前悠忽。
  幸遇亲家执敬老师,重厚典刑,可以取法,姊夫子静先生,博淹修洁,可以请益。好文字,好说话,随手录取,归日要观,仲文非特益友,实足为汝师。渠之言,一一谨守而力行之,永永无失。
  今受人子弟之托,须是以教人为急。自己事。且放缓。然教人读,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如自做。教人解书,即是自解。教人熟记,即是自熟自记。教人便是自学,如此力行,不特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教小童,虽不能与尽解,我却不可不自晓得。须每日随人所上之书,逐段自解。不可徒读其句读,不晓其道理,如和尚念经也。
  每日早起晏眠,莫妄出,并与人闲说话,惹是非。待学生,必正色端庄。如此,决不遭侮。须是勤而有常,谨而不敢轻易。能守得勤谨二字,万万无失。言语要简而当,从容而分明,最不要夸张妄诞。学生事业,与主人商量,各人具一日程,而日日谨守之。
 
○王文成公训蒙教约
  公名守仁,明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封新建伯,从祀庙庭,
  弘谋按诗礼之教,圣门首重,岂独童子哉。而童子知识方开,志趋未定。天良易动,理义未深。歌之以诗,则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言易入。而礼也者,所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约之于规矩之中,使侈肆之习,自幼而渐消者也。近世师生,多以歌诗习礼为迂。阳明先生,反复言之,意深切矣。独是礼不外冠婚丧祭乡相见六者,久有成书,均所宜习。惟诗歌种类不一。愚意为童子计,宜取其有关伦理性情,而又易知易从者。偶得汪君薇所選詩倫. 嘆其用意之善. 有功詩教. 因采得數十首附於後。若可歌者,正不止此也。他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无裨性情,此不必歌者也。若夫靡曼之音,等于郑卫,实童子迷性之曲檗。此万万不可歌者也。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要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要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学师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之宜,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师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论语弟子章,乃千古蒙养极则,今人以读书为举业所尚,惟知专重学文,即或于读书作文之外,偶及敦本力行,然终非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意,阳明先生此法,于每日清晨,将孝弟谨信诸事,逐一询问登答,然后就席肄业,师弟之间,需时不多,未尝有妨诵读。而每日如此,为弟子者,皆知现在之日用常行,即为切要之日程功课。经一番提问,便有一番领悟,便增一番劝戒,与弟子章吻合。以此为圣门蒙养的派可也,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之。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之。 按礼即冠婚丧祭之礼。丧礼止须讲明。其冠婚祭三礼。先为讲演习熟,以次为其大者。或不习婚礼。而益以乡饮酒礼,士相见礼,更善。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受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维。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
  附歌诗
  咏史                 班  固 孟坚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豫章行                曹  植 子建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同气相戕。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木兰歌                无 名 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燕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脱身便捷。有智女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妹闻姊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容鬓。挂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始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苦心。从火伴口中点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旁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哀王孙                杜 甫 子美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点题,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忠爱宛然。
  昨夜春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身落贼中。情景如是。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太子已传位。
  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狙。窃听也。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明知唐祚未绝。不徒作慰籍语。
  忆舍弟                于 逖
  衰门少兄弟。兄弟惟两人。一起凄然。饥寒各流荡。感念伤我神。
  夏期秋未来。孰知无他因。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
  茫茫天地间。万类各有亲。安知尔与我。乖隔同胡秦。
  何时对形影。愤懑当共陈。
  符读书城南              韩 愈 退之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废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灾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已夕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蹰。
  游子吟                孟 郊 东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雉将雏                王 建 仲初
  雉吚喔。雏出壳。毛斑斑。觜啄啄。学飞未得一尺高。
  还逐母行旋母脚。麦陇浅浅难蔽身。远去恋雏低怕人。
  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食虫不相离。
  燕诗示刘叟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亦尝如是,作燕诗以谕之,
  白居易 乐天
  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千往来。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四时读书乐 四首             朱 子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春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厂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
  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援琴一奏来熏风。夏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
  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趁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秋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烹泉然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冬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 学宛陵先生体      陆 游 放翁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持奉太夫人。远附海上舶。
  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岂无荔枝好。餍饫恐不摘。
  相去三千里。无异娱旁侧。乃知母子意。更远未尝隔。
  我昨往见君。从容弄书册。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主意顾未厌。筐筥自搜索。敢谓甘旨余。亦及此下客。
  霜苞才三四。气可压千百。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
  甘寒虽绕齿。悲感已横臆。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厄。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感事示儿孙                陆 游
  人生读书本余事。惟要闭门修孝弟。畜豚种菜养父兄。
  此风乃可传百世。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
  北方俗厚终可意。一字不识勤耕桑。
  宿彭山县终夜有声             陆 游
  木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留。夜诵此语涕莫收。
  吾亲之殁今几秋。尚疑舍我而远游。心冀乘云返故邱。
  再拜奉觞陈膳羞。陶盎冶米声叟叟。木甑吹香浮浮。
  芼姜屑桂调甘柔。稚鳖煮臛长鱼。夜敷枕席视衾裯。
  晨起笼进衣裘。哀哉此志终莫酬。有言不闻九泉幽。
  北风岁晚号松楸。哀哉万里为食谋。
  训子                  许 衡 鲁斋
  干戈恣烂熳。无人救时屯。中原竟失鹿。沧海变飞尘。
  我自揣何能。能存乱后身。遗芳袭远祖。阴理出先人。
  俯仰意油然。此乐难拟伦。家无担石储。心有天地春。
  况对汝二子。岂复知吾贫。
  大儿愿如古人淳。小儿愿如古人真。生平乃亲多辛苦。
  愿汝苦辛过乃亲。身居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但期磊落忠信存。莫图茍且功名新。斯言殆可书诸绅。
  山中梦母                刘宗远
  霜月照屋壁。霜风涌江波。终夕不能寐。展转思怀多。
  忽梦吾母来。宛然度山阿。但问儿衣薄。语短不及他。
  儿寒尚可忍。地下知如何。
  勉学诗                 方孝孺 正学
  莫驱屋上乌。乌有反哺诚。莫烹池上雁。雁行如弟兄。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爱日堂                 方孝孺
  白日丽青天。朝出扶桑暮虞渊。堂上有亲雪满巅。
  坐看白日心茫然。长绳不可系。急景如流川。
  羲和羲和停尔鞭。高堂一日如千年。
  游子吟                袁 凯 景文
  游子行万里。亲心亦如之。陆行是虎豹。水行有蛟螭。
  盗贼凌寡弱。风露乘寒饥。谁云高堂安。中有万险危。
  寄言里中子。亲在勿远离。
  望月思亲为韦谧作           沈 周 石田
  韦郎五岁失其母。恃有父存未知苦。长来见父不见母。
  欲入地求地无户。仰天见缺月。似我独见父。
  明朝又是月圆时。死者安能复如此。
  尝尝见月便断肠。天或哀怜为风雨。
  萱庭春意为胡景仁作          无 名 氏
  春庭种萱春日长。春风吹衣春酒香。闭门读书母在堂。
  百亩之稻五亩桑。萱能忘忧。无忧可忘。
  晨羹须调不须鲤。妇善奉姑姑自喜。
  阿孙来来花下戏。慎勿伤花失婆意。
 
《养正遗规补编》 
 ○屠提学童子礼
  公名羲时,宣城人,明嘉靖进士浙江提学副使,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已放之条,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程子谓即此便可达天德,信非诬也。世之父兄,既以姑息为恩。而为之师者,日役役焉以课程为急。故一切礼教,废阁不讲,童蒙何赖焉。兹本曲礼,内则,少仪,弟子职,诸篇。附诸儒训蒙要语,辑为童佣Y。
  弘谋按童子之礼,集中前编已载之矣。兹篇自饮食坐卧,以及待人接物,皆有法度。比前诸条,更为切近。童子所不可一日无者也。其所定仪节,悉本诸礼经,非同臆说。童子循而习之,其心安焉。所以检束身心者在此,所以引之于爱亲敬长者,亦即在此矣。
  晨兴,即当盥栉以饰容仪。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散乱。但须敦尚朴雅,不得为市井浮薄之态。
  凡着衣,常加爱护。饮食须照管。勿令点污。行路须看顾,勿令泥渍。遇服役,必去上服,只着短衣,以便作事。有垢,破,必洗浣补缀,以求完洁。整衣欲直,结束欲紧。毋使偏斜宽缓。上自总髻,下及鞋履,加意修饰,令与礼容相称。其燕居及盛暑时,尤宜矜持,不得袒衣露体。能如此,虽服布素,亦自可观。今世父母,华其子之衣履,而不能约之以礼,竟亦何益。
  凡乂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离方寸。礼称手容恭教,童子乂手有法,则拜揖之礼,方可循序而进。
  凡揖时,稍阔其足,则立稳。须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凡与尊者揖,举手至眼而下。与长者揖,举手至口而下。与平交者揖,举手当心而下。手随身起,乂于当胸。
  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
  低头拱手。稳下双膝。腰当直竖,不可蹲踞。以致恭敬。跪者,卑幼事尊长之常礼。请问献进,俱当长跪。或尊长有咈意怒色,则不待呵斥,先跪以听戒责,
  凡立,须拱手正身,双足相并。必顺所立方位,不得歪斜。若身与墙壁相近,虽困倦,不得倚靠。
  凡坐,须定身端坐,敛足拱手。不得偃仰倾斜,倚靠几席。如与人同坐,尤当敛身庄肃,毋得横臂,致有妨碍。
  凡走,两手笼于袖内,缓步徐行。举足不可太阔,毋得左右摇摆。致动衣裙。目须常顾其足,恐有差误。登高必用双手提衣,以防倾跌。其掉臂跳足,最为轻浮,常宜收敛。寻常行走,以从容为贵,若见尊长,又必致敬急趋,不可太缓,
  凡童子常当缄口静默,不得轻忽出言。或有所言,必须声气低平,不得喧聒。所言之事,须真实有据,不得虚诳。亦不得亢傲訾人,及轻议人物长短。如市井鄙俚,戏谑无益之谈,尤宜禁绝。言者,人所易放,苟有所畏惮收敛,则久久亦可简默,今之父母,见其子资性聪慧者,于学语之时,往往导其习为世俗轻便之谈,以相笑乐,此性一纵,必不可反,是教以不谨言也,切宜禁之。
  凡视听,须收敛精神,常使耳目专一。目看书,则一意在书,不可侧视他所。耳听父母训诫,与先生讲论,则一意承受,不可杂听他言。其非看书听讲时,亦当凝视收听,毋使此心外驰。童子聪明始开,发于耳目。耳目无所防禁,则聪明为外物所诱。而心不存矣。故养蒙者谨之。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逼。从容举箸,以次着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箸,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坠地。非节假,及尊长命,不得饮酒。饮亦不过三爵。礼始诸饮食,君子慎之。童子之于饮食,尤所易纵而失礼者也。惟父母毋溺爱,而与之有节。师长毋避怨,而教之以礼。非惟可以养德,亦可以养神,此为最要,
  以上初检束身心之礼。
  以木盘置水,弟子职,所谓凡拚之道。实水于盘是也,拚音偾。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轻洒堂中。先洒远于尊长之所,请尊长就止其地,然后以次遍洒。毕,方取帚于箕上,两手捧之。至当埽之处,一手执帚,一袖遮帚,徐步却行,不使尘及于尊长之侧。埽毕,敛尘于箕,出弃他所。
  凡尊长呼召,即当随声而应,不可缓慢。坐,则起。食在口,则吐。地相远,则趋而近其前。有问,则随事实对,且掩其口。然须听尊长所问,辞毕,方对,毋先从中错乱。对讫,俟尊长有命,乃复原位。呼问未及之先,常察尊长颜色所向,庶几不失。
  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退,不敢退。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其立处,不得逼近尊长。须相离三四尺,然后拜揖。退时亦疾趋而出。须从旁路行,毋背尊长。且当频加回顾,恐更有所命。如与同列共进,尤须以齿为序。进则鱼贯而上,毋得越次紊乱。退则席卷而下,毋得先出偷安。
  夏月侍父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蝇蚊。冬月,则审察衣被之厚薄,垆火之多寡,时为增益。并候视牕户罅隙,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父母安乐方已。
  十岁以上,侵晨先父母起。梳洗毕,诣父母榻前,问夜来安否。如父母已起,则就房先作揖,后致问。问毕,仍一揖退。昏时,候父母将寝,则拂席整衾以待。已寝,则下帐闭户而后息。
  家庭之间,出入之节,最所当谨。如出赴书堂,必向父母兄姊之间,肃揖告出。午膳与散学时,入必以次肃揖,然后食息。其在书堂时,或因父母呼唤,有所出入,则必请问先生,许出方出,不得自专。至入书堂,虽非作揖常期,亦必肃揖,始可就坐。童子之性,难敛而易放。苟父母以姑息为爱,不谨出入之节。为师者,复无以制御之,鲜有不流于纵肆者矣。
  凡进馔于尊长,先将几案拂拭,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彻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随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急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馈馔乃子养父母,弟子养师长之礼。今童子多以躬执馈为耻,则无以养其孝敬之心,而折其骄傲之气,最不可略。
  凡侍坐尊长。目则常敬候颜色。耳则常敬听言论。有所命则起立。尊长有倦色,则请退。有请与尊长独语。则屏身于他所。弟子分当侍立,或尊长命之坐,则亦当遵命而坐。
  侍尊长行。必居其后。不可相远,恐有所问。有问,则稍进于左右,以便应对。目之瞻视,必随尊长所向。有所登陟,则先后扶持之。与之携手而行,则以两手捧而就之。遇人于途,一揖即别。不得舍尊长而与之言。
  凡遇尊长于道,趋进肃揖。与之言,则对,命之退,则揖别而行。如尊长乘车马,则趋避之。或名分相悬,不为己下车马者,则拱立道傍,以俟其过。
  凡尊长有所事,不必待其出命,即当趋就其傍,致敬服役。如将坐则为之正席拂尘。如侍射与投壶,则为拾矢授矢。如盥洗,则为之捧盘持帨。夜有所往,则为之秉烛前导。如此之类,不可尽举。但当正容专志,毋使怠慢差错。尊者宜逸,卑者宜劳,故劳役之事,皆卑幼任之,弟子之职当如是也,
  以上入事父兄,出事师尊,通行之礼。
  受业于师,必让年长者居先,序齿而进。受毕,肃揖而退。其所受业,或未通晓,当先叩之年长,不可遽渎问于师。如欲请问,当整衣敛容,离席前告曰。某于某事未明,某书未通,敢请。先生有答,即宜倾耳听受。答毕,复原位。受业时,不以智愚为后先,而以齿为序者,示童子以礼也。今世师或于弟子之聪慧者,令其先长者而进,是教以傲而导之骄也,可乎哉,
  端身正坐,书籍笔砚等物,皆令顿放有常。其当读之书,当用之物,随时从容取出,不得信手翻乱。读用已毕,复置原所,毋使参错。其借人书物,当置簿登记,及时取还,毋致遗失。
  凡先生有宾客至,弟子以次序立。俟先生与客为礼毕,然后向上肃揖。客退,仍肃揖送之。先生与客,命无出门,即各入位凝立,俟先生返。命坐,则坐。若客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亦必俟与先生为礼,乃敢作揖。退亦不得远送。非其类者,勿与亲狎。
  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读书不在多,能下精熟工夫,积久自然有得。今子弟多勉强记诵,为师者,又假此为功,以取悦父兄。遂不计生熟,慢令加读,旋即遗忘。所宜戒也。
  凡写字,未问工拙,切要专心把笔,务求字画严整。毋得轻易怠惰,致有潦草欹斜,并差落涂注之病。研墨放笔,毋使有声,及溅污于外。其戏书砚面,及几案上,最为不雅,切宜戒之。
  以上书堂肄业之礼  
 ○吕新吾社学要略
  履历见前 
  弘谋按社学之设,最有关于教化,故历代皆重其事。自后以文词科第为学,所谓社学,不过聚徒诵读,遂谓作养美举。其子弟日习于浮薄。师长徒尚夫矜饰。名实不副。上下相蒙。不但不能成就子弟,且令乡里子弟,淳厖之性,由此而丧,良可叹也。吕新吾先生,凡有政教,莫不切中时弊。社学要略,不因科第而后读书,不必作文而后为学,因人立教,即知即行,何其恳切而精要也。其选择社师,不以才名为骛,而以端良为先。可为近日延师者法,更可为近日为师者戒。
  自教化陵夷之后,举世不知读书为何事,师弟相督,父子相传,不过取科甲,求富贵而已。今选社师,务取年四十以上,良心未丧,有良心,才不忍误坏人子弟,才肯去成就人子弟,四字可为训蒙者唤醒。志向颇端之士,不拘已未入学者,二十余人。掌印官群之文庙,饩以日食。先教以讲解小学孝经,及字学反切。一年之后,如果见识近正,音韵不差,文理粗通,讲解亦是者,掌印官下学考试。择其堪以教人,查有社学,挨次拨发。
  子弟读书,大则名就功成,小则识字明理,世间第一好事。有等昏愚父母,有子不教读书。邪心野性,竟成恶人。做盗贼,犯刑宪,皆由于此。几曾见明理识字之人,肯为盗贼者乎。掌印官晓谕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如此三年,果其材无可望,省令归业。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
  学中以长幼为先。序就齿数,除系相亲,自有称呼外。其余少称长者兄,长呼少者名。行则右行。坐则下坐。长者立则立。长者散则散。一禁成群戏耍。二禁彼此相骂。三禁毁人笔墨书籍。四禁搬唆倾害。五禁有恃凌人。此处人五禁。犯者。比读书加倍重责。
  学者立身。行检为重。一戒说谎。二戒口馋。三戒村语媱言。四戒爱人财物。五戒讲人长短。六戒看人妇女。七戒交结邪人。八戒衣服华美。九戒捏写是非。十戒性暴气高。犯者比读书加倍重责。
  童子每日早起,向父母前一揖,问曰,今夜安否。早饭午饭回家,见父母,揖。问曰,父母饮食多少。晚上看父母卧处,待父母睡毕,而后退。父母怒骂,跪而低头,不许劲声强辨。父母勤劳,即来待作。父母久立,忙取坐物。父母唤人,高声代唤。父母疾病,煎尝汤药。此虽人子末节,少年先须日习。至于一家尊长,俱要恭敬。家中凡事忍默。如有违犯,父兄即告先生,加倍重责。
  行步要安详稳重。不许跳跃奔趋。说话要从容高朗。不要含糊促迫。作揖要舒徐深圆,不可浅遽。侍立要庄严静定,不可跛欹。起拜要身手相随,不可失节。衣履要留心爱惜,不可邋遢。瞻视要静正安闲,不可流乱。抄手要着衣齐心,不可怠惰。在坐要端严持重,不可箕开股岸。跷足有违犯者,罚跪,再三犯者重责。
  每讲书,就教童子向自家身上体贴,这句话,与你相干不相干。这章书,你能学不能学。仍将可法可戒故事,说与两条,令之省惕。他日违犯,即以所讲之书责之,庶几有益身心。
  此法最为切近,即如弟子一章,先就本义讲毕,再将现在如何方为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力行,学文,详切指点,再将如何便为不孝弟,不谨信,不亲爱,不力行,不学文,反复警戒,嗣后遇学徒行事,有合于孝弟等项者,则指其合于书中某句,而对众称之。如有所犯,则指其不合于书中某句,而对众责之。如此,则讲一章书,即受一章书之益,即知即行,始基于此,
  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古诗如陟岵,蓼莪,凯风,以上父母。棠棣,小明,杕杜,以上兄弟。江汉,出东门,以上男女。鸡鸣,雄雉,以上夫妇。燕燕,嫡妾。伐木,朋友。芄兰。童子。葛藟,民穷。相鼠,教礼。伐檀,训义,采苓青蝇,戒谗。蟋蟀,瓠叶,示俭。采苹,重祀。白驹,悦贤。至于汉魏以来,乐府古诗,近世教民俗语。凡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日讲一章。其新声艳语,但有习学者。访知重责。训蒙约后,附集诗歌,即此意也。
  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有司先将此书。令善书人,写姜字体。刊布社学师弟,令之习学。盖姜字虽吃力,而点画分毫不茍。作字之时,能令此心不放,此心不粗,佻达纵横者厌之,以为欠苍劲,欠自然,而不知有益于性灵也。把笔写字,亦取有益性灵,其为童子计者切矣,
  教童子,先学爽洁。砚无积垢。笔无宿墨。蘸墨只着水皮。干笔先要水润。书须离身三寸,休令拳揉。手须日洗两番,休污书籍。案上书,休乱堆斜放。书中句,休乱点胡批。学堂日日扫除。桌凳时时擦抹。
  念书初要数字。即认字之法,次要联句。次要一句紧一句。 眼定,则字不差。心不走,则书易入。句渐紧,则书易熟。遍数多,则久不忘。详见分年日程,
  看书不可就讲。先令童子将注贴经,贴过一番,令之回讲,然后一一细说。巧比再看。复回不知,再讲。庶几有得。
  作文,出极明浅,易于发挥题目。作不得题,细讲一遍,仍作此题。一题三作,其思必尽,其理自通,胜于日易一题也。十分深奥不能作之题,则且缓出。
  记文,须选前辈老程文,极简,极浅,极切,极清者,每体读两篇。作文之日模仿读过文法者出题,庶易引触。读书以勤为先。童子不分远近,俱令平明到学。背书完,读新书。吃饭后,略令出门松散一二刻,然后看书作文。写仿毕,仍读书。午饭后,再令出门松散一二刻,仍读书。日落后,分班对立。出对一个,破题一个,即与讲改,然后放学。盖少年脾弱,饭后不可遽用心力,恐食不消化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