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天马行空asd 2011-01-29
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截至2008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学生入学率已分别达到99.54%、98.5%,我国在总体上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择校风”、薄弱校……城乡间、地区间及学校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过大,成为困扰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难题。“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读好书的问题,就是要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各地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建设规划、校际对口支援、教师补充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扩强扶弱”——让“择校风”有效缓解

日前,邯郸市政府公开宣布,今年,主城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新生中择校生减少了3900人,3年打造无择校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

2006年,邯郸市优质初中如汉光学校、市十一中等学校班容量达100人;而班容量最小的二十九中只有21人。教育的不均衡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引起了群众不满。2007年7月邯郸向全社会承诺:“3年内实现城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邯郸市教育局局长赵浩军表示,为打造“不择校的城市”,邯郸市探索实施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优质校兼并薄弱校、优质校异地建分校、新建一批高水平优质校等四种模式。如今,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趋于均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

“解决择校风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袁贵仁指出。2006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针对“择校热”等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为有效缓解“择校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做大育强优质学校,另一方面大力扶持薄弱学校,使其逐步摆脱落后面貌,从而实现主城区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

2007年,安徽省合肥市明确规定严格禁止跨行政区招生,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重点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2009年,择校生比例降为5%以下。通过划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禁止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等措施,2009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超过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