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林业调查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金豆粒 2011-01-29
论林业调查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一、林业调查的形势

一)近几年来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同时也是对林业调查最有利的时期。由于国家重视林业、全民关注林业,特别是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治沙防沙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山地管理的加强以及林业产业的规范发展,对林业调查带来全新的天地。

林业调查除过去单一的调查外,这几年还承担了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各类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各类林业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营造林成效检查验收等。林调队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还享受中介服务收费的待遇。所以这几年既是林业调查业务最繁忙、也是效益最显著的几年。

二)林业调查作为林业建设的先行和基础,根据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思路和今年着重抓的八个方面,以及已经部曙安排的三个重要任务,林调队今后一是当好各级林业部门的参谋,给各级领导提决策依据;二是要迎接更多任务的到来。毫无疑问,随着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随着各项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新一轮的林业发展规划、各项林业项目规划设计(森林资源包括立木资源、山地资源、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营造林规划设计检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种苗花卉、林业数据处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司法鉴定、林业经营方案的编制、工程监理等)将历史的落在林调队身上。

林业调查做为服务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如同林业在社会经济工作中一样。工作范围在不断的扩展、效益在不断的延升、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问题。

林业调查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经费;三是服务性项目收费。经费来源严重不足,是制约林业调查行业发展的瓶颈。

1、财政拨款严重不足

林调队作为公认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既无收费政策,也无收费项目(仅有的伐区设计收费也被取消),由于财政困难,单位拨款不到预算经费的50%

2、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工程项目可研的经费未到位。

按照育林基金使用的范围,其中就包括了森林资源调查经费,根据文件可用育林基金的1%2%,如果按此比例我市可积累调查经费100万左右,可是这项经费从来没有提取过,而是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时,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临时筹措。省、市每亩各补1分钱;征占用林地可研和核查按文件可提取一定比例的植被恢复费。但实际操作中各地只按排任务,很少按排经费。

3、服务性项目缺乏收费标准和依据

近几年来林业调查单位拓展业务领域,开展了一些服务性项目,可收费缺乏依据和标准,比如说征占用林地可研和竹木加工厂的论证,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明确了要有资质的单位才能承担任务,但在财政、物价部门没有收费许可,参照建设部门的工程咨询标准,物价部门和服务对像又不认帐,服务性收费相当困难。

二)资质问题

调查单位现在只有单纯的林业调查资质。

资质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资质范围内容不全。现在主要内容是森林资源调查,虽然也包括一些规划设计,但还很缺乏,比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技术司法鉴定;二是有些资质内容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比如园林绿化设计建设部门不认可;三是资质繁杂,比如省林业厅给我队发了四个资质,同一部门给同一个单位发放相同内容的几种名称的资质。

三)调查队伍整体素质赶不是形势要求。

一是非专业人员经例较大,由于调查单位把握不了进人的入口关,这几年调查队进的人大多是退伍军人、关系户及其子女,这些人大多业务难入门、责任性差、事业心不强,是影响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而正规林业院校毕业的理论知识强、业务熟练勇于献身林业调查事业的人员难得进来;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专业人员钻研业务的精神今不如昔,时代的进步、科学在发展,大多数调查人员对猎取新的知识缺乏兴趣,满足于技术规程的操作,不涉及理论的深层次,而写不出专业文章、提不出新口号、调查沿用老方法、规划设计公式法、可研报告模式法,没有新意。三是举行专业培训班的机会很少,一方面外地培训班很少,且大多数以旅游为目的;另一方面本单位想举办的培训班又请不到资深老师,涉及不到当前林业的敏感问题,达不到理想要求。

三、对策

一)明确单位单位性质,疏通经费渠道。

一是确认林业调查规划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头经费要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财政必须全额拨足;二是要政策性费用留足,育林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出调查经费和造林规划设计经费,植被恢复费要按规定提取征占用林地核查费;三是省林业厅要与省财政、物价部门联系,制定服务性收费依据和标准,当务之急要制定出伐区设计、征占用林地可研、竹木加工可行性论证、资产评估及其它涉林项目规划设计的收费依据和标准。

二)严格资质标准,规范资质内容,明确资质业务范围。

资质审批机关要严把资质准入关,不符合条件的不能批准资质,达不到高一等级的只能批复其对应资质,省林业厅只需发给市队一本资质,应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司法鉴定等充实到资质中去,同时园林绿化设计要通过政府文件、新闻媒体宣传,获得社会的认同。

三)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从业务的角度出发,提高调查单位人员流动的门槛,调查单位进人必须要通过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选择专业对口、年龄相当、事业性强的男性,要明确林业调查专业人员的比例;二是要多举办一每年些学术研讨班和学习理论班,希望省林业厅每年举行办两至三起业务学习和业务交流方面的培训班,单位出钱,省厅组织。三是本单位每年举办一个月的业务培训,省厅提供资深老师授课。另外,调查单位有计划有目的的派人参加专业培训,林业院校要接纳,并颁发专业方凭。

四、建议

首先:林调队伍最好实行由国家局垂直管理或下管一级

由于调查队所承担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经营成效检查结果是地方行政长官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如果调查队属地方管理,必将受到行政干扰,其次限额采伐检查,在地方领导管理之下,也将不可能向上级反映出真实的问题,特别是征占用林可行性论证、竹木加工行业的准入将在很大程度下是地方领导的个人意图。甚至连植被恢复费的收取都将受到干扰,而象城调队一样,地方调查队独立于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开展工作,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二是:林业调查设计工作不能推向市场。

1、由于林业调查主体工作属纯公益性事业,没有收费项目和经费,缺乏推向市场的前提。

2、林业调查工作担负伐区设计检查、营林成效检查、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征占用林地核查等,可这几项工作虽说是受林业主管部门的委托,但必竟是现场检查的主体,这些工作是不能推向市场的。

3、林业调查设计单位不可能成为伙伴和竞争关系。现行林业调查行业的规定是:中央制定原则,省级制定技术规定、市级可在制定操作细节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和市、县执行规定;规定的解释权在上一级单位。这就明确了调查行业是上一级对下级单位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关系。另外,上一级调查单位往往代表林业主管部门对下级调查单位行使业务监管权,比如森林资源一、二调查的质量检查、征占用林地可行性论证检查、限额采伐执行情况的抽查、营造林质量的核查等。这在很大强度上制约了基层调查单位和上级调查单位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