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精英症”

  2011-01-29

200448日,54岁的爱立信原中国总裁杨迈猝死在跑步机上;

200410月,38岁的均瑶集团原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

200515日,32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萧亮中凌晨4点猝死;

2005122日,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去世;

2005126日,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肺腺癌  与世辞;

2005410日,59岁的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逝世;

案例一:香港一名身体健壮、不沾烟酒的26岁男子,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同时在业余时间兼读硕士课程。每天只睡4个小时,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突然死于办公室。

   案例二:一名34岁的男子在深圳一家大酒店宴席厅里猝死。他原是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拼命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轿车。然而,三个一目标未达到,却提前得到了一张心肌梗死的死亡证明。

      案例三:一位36岁白领,每天连轴转地拼命工作,在洽谈好一笔生意后激动地与对方双手相握时心脏病猝发而死。

   案例四:一位中年男子酷爱足球,连着加了几个夜班,比赛当天在电视机前观看足球比赛时,喜极猝死……

他们未必都是天才,但大多是学者、科学家、知名人士、艺术家、企业家、高级经理人,他们所代表的是成功、财富、名誉、智慧,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强者,是胜利者,然而与他们相关的词还有:过劳死、亚健康状态、心力衰竭、心理危机。

     很多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置身于精英行列,同时却发现自己也成了精英症患者,面临精神、身体的双重危机:紧张、焦虑、急躁、烦闷、忧虑、疲倦,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经常头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视觉紊乱、关节疼痛……

 

两组数据进一步诠释“精英症”

第一组:来自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北京大公司的白领精英展开调查。零点公司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415位北京白领精英的调查,以评估他们的心理疲劳程度,如果达到3级就意味着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威胁,而最终是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61.4%。心理疲劳的表现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容易生病;脸色不好,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有迷失感,难以开心快乐,易急躁、发脾气。

第二组:来自媒体的报道。有媒体称: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一份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早逝年龄段。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可见,精英症并不是危言耸听,精英症不仅危及着精英本人、精英的家庭,也危及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它已经不可回避地存在了,必须引起人们及精英们的关注精英症成因

从以上消息、数据说明,精英症过劳死现象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警惕。精英症为何产生,为何如此多的精英面临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