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逝的精英为我们补生命智慧课

 唿儿飞 2011-07-06

2011-07-06 01:35:01

浏览 611 次 | 评论 2 条

  北京时间7月3日晚间消息,原凤凰网总编辑、现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7月2日晚间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享年39岁。百事通公关部人士证实了吴征辞世的消息。这是中国it业界九天来辞世的第三位精英人士。  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该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在深圳,伴随着特区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低2.1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在中国男性中,40至50岁这个年龄段的,成为死亡率最高的人群,这与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顶梁柱身份有直接的关系。  这组数据,令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总感觉这些早逝的精英背后,有一些与“精”和“英”不靠谱的东西。所谓精英,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但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和近年涌现的各种英年早逝的社会精英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在智力、技能、知识、对事业成功的愿望和使事业成功的实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却是漠然的。他们忘记了民间谚语中最简单的道理:“身体是1,财富,权力,美宅、靓色及其他一切身外之物都是0,只有身体存在,其余的东西才有意义,如果1消失了,其他的就只是浮云了。”  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对生命与健康的爱护和尊重上,精英们不仅没有为社会提供好的榜样和参照,甚至还提供了许多令人惋惜的恶例。许多早逝的精英,其实是缺乏健康智商的人,他们有聪明,但没有智慧。他们知道摧城拔寨的战略战术,却不知道胜利对于死去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知道财富的获得及从中得到的乐趣,却不知道财富像一切好东西一样,一旦过量,就会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负累;他们知道如何获得漂亮的房子和舒适的床,却无法获得如何安详入睡的心境;他们知道所有成功学的励志格言中吃苦受累与拼杀的功能,却不知道,成功的另一面,也许就是过劳与牺牲。  有人给早逝的精英们画了一张相,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有钱有势、只知消费不知保养、有事业心甚至称得上“工作狂”、自以为身体健康拒绝例行体检、长时间睡眠不足和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这些年,笔者听过许多同龄朋友和熟人的死讯。他们有因不堪失眠之苦吃安眠药吃过头而死的;有长年暴饮暴食突发胰腺炎死的;有酒色过度身体虚弱病死的;还有为追逐所谓时尚,在嗨吧里打k嗨药嗨死的;还有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和酒量都超自信而出车祸撞死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死于壮年,生活方式扭曲而不健康,精神极度空虚而上进心又极强,而且基本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这样的一些例子,令人禁不住长叹,如果他们在剧烈的人生竞技场中狂奔得太剧烈,偶尔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许他们还能活得更健康,并跑得更远。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一种既阳光又健康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一种健康而无害的成功。他们的不幸,于他们,是一场悲剧,于我们,则是一个警示。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