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妇女巧装扮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1-30

客家妇女巧装扮

 

客家妇女巧装扮

 

    梅州地区的客家妇女历来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崇尚俭朴。过去曾代代相传着古老的装饰:凉帽、银簪、围身裙,而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些都是客家妇女之生活必需品,现在有些仍在流传,有些已被淘汰。

    

 

 

    客家人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从中原地区避战乱迁徙而来。在未迁徙之前,女人很少抛头露面。到了南方后因土地与气候的差异,在北方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无法再保持了,为了生存,女人不能呆在家里坐享其成,但是按规矩妇女抛头露面是有伤风化的。于是妇女们想出办法,在男人们戴的斗笠上加以装饰,罩上一块黑布以遮住自己的面容,不让人随便看见,变成一种独特的斗笠。这种斗笠用薄薄的篾片或麦秆编织成,顶部缝有布装饰,并绣上各种花边图案,在四周垂挂着约五寸多长的折叠均匀的各色花布,人们称之为“凉帽”。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又把“凉帽”进行改革,成为“布笠”,将罩着的布帽下进一步改成缝在斗笠边缘的布,让它在四周垂挂,别有一番情趣。这样既能遮容挡风,又美观大方,演变到后来干脆把垂挂在前面的部分剪去,保留两边和后面的垂挂布,成了“布笠”,这样的布笠在梅州大部分地区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遮阳“草帽”,但是在边陲偏僻山区还偶有所见,妇女们还是喜爱它。

    

 

 

    在农村至今仍有极少数的老妇女,在脑后还会盘发髻插上银簪。这种银簪顾名思义是用银所制,长约10厘米,精巧玲珑,是南迁后妇女来到异域他乡所随身携带的一种防身的短小锋利的工具,后来加以巧制刻上各式花纹,插在脑后盘曲结实的发髻上。它看似一种装饰物,其实不然,它是一物多用,既是束发的簪子,又是防身自卫的一件不很惹眼的小工具,相传是夫妻间行房事时偶遇中风的急救物。

    

 

 

    这是从中原迁徙后的产物,妇女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干活或劳动需要而佩带的护身物,在家庭中主妇入厨干活保持身体卫生而围在身上的保护物,故叫“围身裙”,又叫“围腰裙”,很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