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李小波】 2003年3期 中国终身教育网 - 福建全民终身教育促...

 jianggzh 2011-01-30
论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李小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0年05月21日   作者:李小波   点击数: 158 【字体:

[摘要]论文从终身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两个方面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首先,在核心概念方面,论文分析了生命/生活、融合、教育/学习几个词的含义,指出完整的终身教育/学习是教育/学习在生命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几个方面的融合。其次,论文指出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涉及到各个场所。
    [关 键 词]终身教育; 学习; 核心概念; 基本主张
    [作者简介]李小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

On the Major Viewpoints of the Thought of Lifelong Education
LI  Xiao-bo

AbstractThe major viewpoints of lifelong educationwhich are looked at through the two aspects of its core concepts and basic standpoints are expounded.Firstlythe definitions of several words---life(living)integration and education(learning) are presented. The point is also made that the complete lifelong educationlearningi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t three levels of life:length,range and quality.Secondlyit is also made clear that the basic standpoints of lifelong education is that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to childhood and youth in terms of timeand school as regards placeeducation should be continued in lifespan and carried on everywhere.
Key words
lifelong education learning core concepts basic standpoints BiographyLI  Xiao-boPh.D. Candidate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关于终身教育,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原则、一种运动、一个思潮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终身教育会有不同的启发。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可以激发人们对现实教育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可以把许多好的教育价值观赋予给终身教育,理想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实现,但它可以激发人们不断努力。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指导原则和策略,则不仅为教育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而且指出了具体道路。把终身教育看作一种实践或运动则强调要把终身教育落实下去。把终身教育看作一种思想潮流,则强调终身教育思想的动态性、流变性。本文则从终身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两个方面来阐述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一、核心概念: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 
   
郎格朗(Paul Lengrand)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时,用的是法语 "  ducation permanente",最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之翻译成英文"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即终身融和教育。实际上,这确切表达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尽管关于融合出现许多争议,后来删去了这个词,但这并不妨碍它和"life""education"一起成为终身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上世纪60-70年代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流行时,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也同时出现于终身教育的著作中,只是到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对学习权的强调,终身学习才更为流行,有替代终身教育之趋势。后来终身学习的另一个英语词汇(learning throughout life)和原来的词汇(lifelong learning) 同时使用。1997年第五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中表示终身学习的词汇就是"learning throughout life"。从最原始的"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到今天的"learning throughout life"的演变中,我们看出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从强调教育到强调学习,从强调终身这一维度到强调生命、生活的各个方面。

   
只有确切理解了"life""integrated""edu-caiton""learning"等词的含义,才能确切理解终身教育。
Life
   
单从词义上看,不管是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还是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其中的终身(lifelong)一词都只是从生命的长度,即人的一生这个维度强调人不断接受教育、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尽管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们也强调终身教育不仅是终身的,也发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为了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但这些观念单从终身教育的词汇上看不出来,是倡导者们赋予给它的。相反,"learning throughout life"一词用"throughout"一词连接"life",则可以有多种解释。"life"在英语中既可指生命,又可指生活;"throughout"在英语中是"遍及、贯穿"的意思。"throughout life" 连起来可以解释为(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可解释为(学习)遍及到生活的各个场所,还可解释为(学习)涉及生命的方方面面。这样,"life"一词不仅具有了长度(终身),而且具有了广度(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场所),更具有了深度(生命中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方面)。在"learning throughout life"中,"life"既可指"lifelong",也可指"lifewide",还可指"lifedeep"。这样"life"一词的多种含义、多个维度直接从词汇上表达了出来,这也是今天"learn-ing throughout life"更为流行的原因。

Integrated
   
终身教育的另一个关键词是融合(integrated)。由于教科文组织在翻译法语的终身教育一词时删去了"integrated"一词,以至于人们后来总是遗忘了融合。但实际上,融合在考虑终身教育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integrated" "throughout" 做一比较,就会发现"throughout"仅仅说明了教育/学习发生的范围(当然包括长度、广度和深度),具体这些不同教育/学习之间的关系则没有表达出来。相反,最初的"integrated"一词则表明不同类型的教育应该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终身教育所要求的重新思考整个教育体系从融合一词上可以表达出来。这样,从生命的长度、广度和深度这三个方面来融合教育/学习就构成了完整的终身教育(如图1)。



 

 

1:终身教育的三个维度

如图1所示,横线,即水平维度表示人生的广度,人生活的各个地方,如家庭、社会、学校、工作等场所。在这个维度,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教育/学习场所的连续体。竖线,即垂直维度表示人生的长度。在这个维度,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体构成了人生的教育/学习时间。斜线表示人生的深度,这个维度构成了人生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终身教育在水平维度(即生活范围)、垂直维度(从出生到死亡)、深度维度(人性的各个方面)的融合意味着教育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家庭、社会等场所;教育/学习不仅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学习不仅促进人的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促进人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在这三个维度上如何融合是终身教育面临的难题,这也是人们争论不休以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删去该词的原因。在人生的长度上,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如何贯穿呢?是以连续的方式还是以不连续的方式?前者意味着人终身都要一直连续不断的教育/学习,戴维(R. H. Dave)、郎格朗等人持此观点;后者意味着教育/学习可以有间隔,教育可以和其他活动交替进行,经合发展组织提出的回归教育持此观点。在人生的广度上,在家庭、社区、学校、工作场所教育/学习活动如何分配?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应该发生在学校?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发生在其他场所?这都没有固定的、唯一的答案。在人生的深度上,当然教育/学习发展人的各个方面是几乎所有人都赞同的,但问题在于教育/学习在促进人的身体的、心理的、社交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时会有矛盾和冲突,偏重了这个方面,就往往忽视了那个方面。现实教育中几乎不存在全面发展的人。
    Education / Learning
   
戴维所说的终身教育的二十个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终身教育概念的意义建立在三个基本术语---生命(life)、终身(lifelong)和教育(edu-cation)之上。当然,戴维考虑的是英文lifelong ed-ucation 的含义。而今,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戴维的分析方式同样可以用于对目前终身教育概念的分析。前面"life""integrated"只是教育/学习的定语。同样,对教育/学习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对终身教育/学习的不同理解。那么教育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和分析。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分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学习活动:一种是非正式的(informal),一种是非正规的(non-formal),一种是正规的(formal)的。当然,这三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构成了教育/学习活动的连续体(如图2)。

非正式的         非正规的          正 规 的
2:教育/学习的连续体
   
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已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那么终身教育/学习所要求的教育/学习是哪一种呢?如果终身要进行的是非正式的教育/学习,那么正如克罗普利所说"不论教育工作者注意还是忽视它,终身教育一直存在着"1]。 大力提倡这种形式的终身教育也是毫无意义的。同样,如果终身要进行的是正规的教育,那么终身教育就与终身学校教育相差无几了,而且很容易走向终身监禁。终身教育理论家都承认这三种教育形式的存在,那么终身教育如何融合这三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是要把非正式教育都变成正式教育吗?同样,这个问题和前面提到的三个维度的融合问题一样难以回答。姑且不论终身教育论者对这些问题如何回答,笔者主张,人一生都要坚持教育/学习,但这种教育/学习可以间断,可以和其他活动交替进行。因为教育/学习活动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人还要从事生产、闲暇娱乐活动等,终身教育/学习活动不能都是有意识的(既非正规的或非正式的),既可以是非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还可以是正规的,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视情况而定。
   
另外要提的是,这里一直教育和学习并用。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关于二者的区别,克罗普利(A. J. Cropley)的观点较为典型。他认为,学习是"人们经验的变化过程",教育是"指导或促进学习的一些影响"2]。 学习是内部的改变,教育则是外在的因素。这里教育和学习的区分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区分奠定了基础。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内在的主动性,而终身教育则强调外部提供的机会和条件。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就反映了这一变化。

二、基本主张

笔者把克罗普利所说的终身教育之为终身教育的最本质特点称为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这些主张也是终身教育基本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如果要用简洁的话来概括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那就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涉及到各个场所。这一原则已人尽皆知,耳熟能详。如果按新闻学的视角看,这一特征实际上回答了"when""where"的问题,即在什么时期进行教育,在什么地方进行教育,终身教育实际上是对教育空间和时间的重新组织(reorganization)。
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观念早在遥远的古代就产生了。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就是:教育在社会之中。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时的教育不能称为教育,充其量只能是非正式的教育,只是无意识的影响活动,是隐含着教育因素的活动。那时的教育隐藏于其他活动之中,教育没有成为独立的、专门的存在。如果用人体系统做比喻,那时的教育只是游离的教育细胞,漂浮于其他器官组织中。
   
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为专门的脑力活动,特别是教育活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奴隶社会,已经有了专门实施教育活动的机构、人员和对象: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这样,游离的教育细胞形成了器官。一直到近现代(二战前)教育器官逐步形成组织、系统,教育逐步正规化、制度化。这个时期教育的典型特点就是:教育不在社会之中,教育从社会中独立出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活动、教育机构和制度。自从制度化的教育产生后,正规的教育都是在制度化的机构---学校中进行的,学校在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教育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育专门化、独立化,即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只有专门的独立的教育活动才是教育,特别是将学校等同于教育。其他社会活动中没有教育,这就使人们遗忘了其他活动的教育意义,遗忘了古代丰富的教育遗产,多彩的教育形式。而且近现代制度化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是未成年人。教育就是将儿童培养为成人的过程。这种教育实践所产生的教育学是以儿童和学校为对象的教育学,忽视了成人教育和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终身教育提出重整教育系统,从终身的、全面的观点来思考教育,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也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得以凸现。离开了这个思想背景来谈终身教育只能流于空泛。终身教育所依托的社会是教育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教育化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社会在教育之中。不仅存在正规的制度化教育,而且存在大量非正规的教育活动,整个社会都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就像宗教是中世纪的主要生活方式一样。
   
因此,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它的观念有多么高明,而在于在制度化教育的背景下重新提起、重新思考这些观念,在于以这个特征来指导目前的制度化教育时,它对制度化教育学提出的挑战和对制度化教育之外的教育活动地位的提升,意味着封闭的等级化的教育系统转变为开放的、灵活的教育体系,而且终身教育对制度化教育学所隐含的教育观念也提出了挑战,要求重新思考教育的含义。

参考文献:
A.J. Cropley (1980),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Som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xford: Pergamon Press.
Albert Tuijnman & Ann-Kristin Bostrom(2002),Changing No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48(1-2):103.
同上.
[
责任编辑: 许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