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感动的“吉祥三宝” ——记全国优秀院长、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裴国梁 裴国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这位军人出身的五尺大汉,泪窝却很浅,不敢看见患者病在眼前,尤其是突发车祸、重度烧伤、急性心梗,他比病人还紧张,眼角一湿,激情涌动,救治病人在所不惜。 把病人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患者作为第一责任,把社会和谐作为第一效益,以爱民之心抓发展,以发展之实惠民生,5年来,他带领团队坚持开展 “六进社区”送医送药送健康惠民行动、国际微笑行动、七月慈善月活动,以大医大爱的胸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救济救治患者减免费用达2000多万元,为百姓健康撑起一片蓝天,绘就了一幅“大爱感动”的和谐画卷,生动地诠释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的深切内涵。 短短5年,医院实现跨越发展,床位由418张增至1360张,日住院病人由200多人增至1300多人,日门诊量由400多人次增至2000多人次,医院综合实力步入省会郑州医疗机构“第一方阵”,由二级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连续4年获得河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3次荣获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50余项,去年还荣获“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三级医院病历评比先进单位称号,卫生部、省、市领导多次来院考察指导工作,对医院的发展给予充分地肯定。 问其管理之道,裴院长简明扼要,道出了创造感动的“吉祥三宝”。 发展为上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家百年老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曾一度陷入低谷。设备简陋,门诊病房脏乱差,还不如当年的乡镇卫生院,连周边群众甚至舍近求远到其他医院去就诊;士气低落,职工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有的还轮流上班,多一点工作都不愿干。缺设备、缺人才、缺资金、缺信誉、缺激情,面对医院“五大难”,全院职工很无奈。 2005年,裴国梁院长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最揪心的事。 丈夫和女儿被烧死的农民张玉霞,全身烧伤面积近90%,在当地医院治疗后,五官严重变形,双手瘢痕增生,基本丧失了生活能力。患者70多岁的老父亲带着闺女千里迢迢慕名来到郑州,敲开了裴院长的办公室。倾听患者一家遭遇,院长心头一阵心酸:没钱治病,患者今后的日子还咋过啊!他和领导班子迅速决定为其减免5万元的再造整形费。住院期间,裴院长天天去看望,还把炖好的鸡汤送给病人补养身体。张玉霞痊愈出院,老父亲长跪恩人,老泪纵横地说:人民的医院,是咱老百姓的生命靠山啊! 其实,如此揪心的事在医院并不鲜见。如何担当起“靠山”重任,多为百姓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没有发展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很难为患者办实事,为职工做好事。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求发展是最硬的道理。” 裴院长在职工代表会上只字不提困难,而是把医院发展的优势讲得使群情激昂,激励全院职工敢向困难要金牌,他倡导领导班子,以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医院发展方式的转变,率先在郑州提出了从规模、质量到服务、效益的四个跨越发展目标,实施观念带动、专科带动、服务带动、管理带动、品牌带动战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抢占医疗服务“制高点”。 优化环境,贵在神速超常规。 5年来,医院优化就医环境不停步,先后对所有医疗用房高标准改造一遍,面积达3万平方米,院内进行了亮化、美化改造,有效改善了病人的住院条件,病人住上了宽畅优雅的病房,行政后勤人员却搬进了简陋的板房办公;简化服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门诊实现病人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一站式服务”。 引进人才,贵在真诚建平台。 医院先后投资 万元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件,引进副高以上人才92名,博士、硕士224人,业务科室由12个快速发展到46个,专科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医学博士赵幸娟报名到这里面试,裴院长领她参观专科建设,一边讲述这支团队的“亮剑精神”,在神经内科,豪迈地对她说:这就是你的舞台。在医院家属院,谦和地对她说:这里就是你的家。房子虽然简陋,赵幸娟心里热乎乎的,那是一股热情在奔放。后来,她成为神经内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昔日职工不愿让亲戚朋友来院看病,如今整个团队都充满着自豪感,去年来应聘的博士、硕士生达600多名。 如何让石头浮在水面上?裴院长给职工讲授队伍执行力,曾多次这样问大家。后来,广大职工在医院发展的实践中才真正找到了正确答案:靠石头略过水面的速度,快则浮,慢则沉! 责任为重 “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患者的生命就有多重要。” 这是裴院长倡导的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播种这一理念,他注重用行动感染团队,如同输血一样输进1500多名职工的血管里,使之凝结成一院人的“三平精神”:在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极高的责任感。 2005年医院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起”的紧迫感,实施的“六进社区”健康行动,是医院解放思想的一次大行动。 裴院长带领600多名职工利用星期天骑着统一配置的自行车,进社区送医送药送健康,与群众真心交友,与群众感同身受,体察百姓疾苦,宣传服务举措,倾听百姓心声。天下小雨,裴院长和班子成员带队走在前,用行动感染专家队伍,风雨无阻,真情奉献,就连行政后勤人员也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步调一致,士气高昂。 这一行动医院不懈坚持了5年多,开展活动8000多场次,行程数万公里,走进周边50多个社区20余万余户居民家庭,免费义诊、发放保健药品,成为郑州市医疗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后来这一经验在全市推广,成为医疗卫生队伍亲民、爱民、为民的一大亮点。今年一入冬,医院开展百日博士硕士走进城乡社区为群众雪中送炭,免费义诊、发放保健药品,成为郑州市医疗卫生队伍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典范。 医院质量管理万里行,是管理上水平的“持久战”。裴院长就是这场“持久战”的指挥员和战斗员,目标是“永争第一”。 医院推行了新一版《诊疗服务流程及规范用语》,狠抓服务细节和环节。改进创新了大查房、会诊(远程会诊)、讨论‘三项制度’,建立危重病人的重点督察和跟踪式管理制度,每年开展一个以落实规章制度为主题的主题月活动,今年开展了学习核心制度、落实核心制度、运用核心制度三个主题月活动。并建立了效能督查制度,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引导职工敢于负责、敢于问责,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执行力。实行领导分包制度和夜查房制度,院领导和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定期到对口科室参加交班例会,每日进行夜查房,常常查到凌晨5点多,重点查看临床各科制度执行情况和危重病人管理情况,了解病区患者的需求。 制度就是“高压线”,触犯制度,就要先待岗后下岗。第一年医院处理了10多个职工,近两年越来越少,今年处理了一个。每次处理后,裴院长和班子成员带领他们或凌晨3点到蔬菜批发市场,看普通百姓为了推销自己的蔬菜是怎样勤奋努力、辛苦工作,或是到人才劳务市场看找工作的人是怎样的焦急和无奈。后来,他们写出的心得体会被编成简报,那般深刻深深触动全院职工的心灵。其实,受处分的职工最后并没有一个下岗,他们学先进、赶先进,落后变先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裴院长感慨地说,广大干部职工用行动诠释了一个真理:或许我们不是爱哪行就能干哪行,但我们一定要追求干哪行就深深地爱哪行。这种爱,会把琐碎焊接成伟大,会把平淡雕琢成感动。 重在落实责任,重在落实制度,重在落实细节,裴院长的“三个重在”战术,有效增强了医院文化的导向之力、氛围之力、正气之力、拼搏之力。 百姓为先 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裴院长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主人、视为亲人,时刻惦记群众期盼,时刻关心群众冷暖,时刻牵挂群众疾苦,锤炼了一支为民重于一切、为民急于一切、为民高于一切的专业团队。 同样是沟通,在这里特别亲切。 医院以创造感动为目标,以科学、合理、简约的服务流程为基础,以导医、爱心服务队、义务沟通员、新农合服务员等服务为载体,以临床业务人员的优质服务为重点,以严格的出院回访为补充,推出了生动的 “亲情服务”活动。称呼患者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吗?”患者下车她们会主动打开车门,下雨天为患者撑起一把小雨伞;患者恶心呕吐,她们赶忙为其抬抬头,再递上一杯热茶;对危重病人实施全程陪检,帮助取药,协助办理有关新农合报销手续,为远路患者邮寄检查单;开设无假日门诊、无午休门诊,收费处、门诊药房实行柜台式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窗口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走在患者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正是从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做起,着力开辟一条“不让患者多等一分钟、不让患者多走一段路、不让患者多犯一点愁”的绿色就医通道。 同样是服务,在这里特别的温馨。 医院在全省率先开辟了骨科、神经内一科两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区,定时为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刮胡子,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服务水平。如今在各大病区“爱心病房”遍地开花,创先争优、感动服务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工作不要在我这里中断,问题不要在我这里出现,患者不要在我这里失望,医院形象不要在我这里受损”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医患之间零距离,医疗护理零缺陷,患者心理零负担,服务质量零投诉”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目标。 同样是承诺,在这里行动比患者的期待更快一步。 5岁的弃婴小曹川,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刚出生时,因为唇腭裂,被亲生父母抛弃在一个厕所里,好心的74岁老人徐秀英把他抱回家。一天,当听到“国际微笑行动”走进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徐秀英当即决定赴郑州为孩子手术。当时,小曹川仅5个多月。专家筛查后认为,小潢川年龄太小,做手术面临的风险太大,裴院长组决定组织专家组破例实施手术。手术成功,小潢川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河南省唯一承办“国际微笑行动”的医院,是国际微笑行动组织确立的河南唯一的诊疗基地。如今医院郑州国际微笑行动已成功举办6次,为近1002名唇腭裂患儿实施了免费手术,首创的“1+1”救助唇腭裂患儿新模式,引起省市领导、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5年来,不仅为患儿全免各种费用,还为他们提供100元的往返路费和价值3万元的保险。 去年初春,河南手足口病疫情爆发,接到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的消息后,裴院长连夜召开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医院发热门诊没设候诊区,没有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发热门诊、留观室不规范。医院在24小时内全部建设改造完成为此投入了80多万元。前来视察的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称赞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讲政治,敏锐性强,行动迅速,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细节催生感动,细节决定形象。升级常规服务,实现满意服务,追求感动服务,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步一个美丽的台阶,一步一道感人的风景,使“第一”的品牌内涵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从而使得每一位要走出医院大门的患者都“恋恋不舍”。(杨彦鹏) |
|